今天的头条,特例外的,属于一部老片。

虽是老片,但其中透露的意识,比今天很多人都前卫、大胆。

不要以为老片都是节奏慢、脸谱化、说话傻傻的、思想土土的……呵呵,有些老片确实,所以它们过时。

但也有少数视角之独,眼光之毒,能穿越历史的包装掩饰,还原一代人的真实生活,甚至是:

“私生活”

今天就说它,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哀乐中年》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1)

偶尔带噪点的黑白画面。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2)

熟悉的幼儿园女同学同款围兜 冲天辫。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3)

其实,《哀乐中年》黑白归黑白,却一点也旧。

如果Sir只是在说“老上海也很时尚”,那就是在忽悠你:

比如那时的姑娘会打扮,又是烫发,又是高跟鞋。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4)

比如那时交通发达,私家车、公交车,还有早晚高峰。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5)

又或者是拍摄技术纯熟:用一双鞋的变化,就能表示“N年后”。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6)

这些虽有新意,却称不上惊奇、大胆。

在说真正的“不旧”前,要感谢几位牛人。

导演桑弧,中国影史最该记住的名字。

他的作品给了邵逸夫灵感,带动李翰祥胡金铨,引发港片的戏曲电影改编热;被周总理带出国,卓别林亲口点赞……

他甚至还和张爱玲有过一段情。喏,现在搜都一堆感慨……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7)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8)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9)

主演石挥,曾经的话剧皇帝。

他可不是中国人自封的“天王巨星”,而是法国影史学家米特里口中的奇才——“我发现了中国电影,也发现了石挥”。

不仅是演员,他编导演俱佳,自编自导自演的《我这一辈子》,曾被文化部钦点为优秀影片。

他在话剧《日出》中最著名的那句台词,今天听来,都文艺范儿十足:

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

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

他的命运也因而一语成谶——被打成右派批斗,42岁含冤早逝。

正因为他们,才赋予了《哀乐中年》前卫、大胆的时代气质。

《哀乐中年》,讲了一个“犯禁”的故事:

老牛吃嫩草。

宣传海报语,也足够冒犯当时一批保守的主流人士:

一只脚踏进棺材,一条心在谈恋爱。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10)

是怎样的老牛,想吃什么嫩草呢?来听故事。

主人公陈绍常(石挥 饰)是个贫苦鳏夫,早年丧妻,一个人拉扯大好几个孩子。

他贫苦,因为他是小学校长,那时学校可不像现在有编制,老师连生计都成问题:吃不饱,穿不暖。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11)

幸亏大儿子有出息,成了银行高管、成功人士。所以让老陈50岁就退休,荣升老太爷。

儿子希望尽孝,建议他遛鸟、玩邮票、养花、旅游……但老陈偏偏贱得很,豪宅与饭来张口的新生活,怎么都过不爽。

他嫌床太软,要睡硬的棕绷垫(其实时尚总是变来变去,现在这东西可是稀罕物)。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12)

下人们也嫌他不好好享福,整天多管闲事。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13)

“好心”的儿子,甚至把他百年之后的墓地都买了,结果老头子仍“不识相”:

我不是怕死,我是怕等死。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14)

别人眼里的福,是他眼里的苦,看把老爷子都愁成林永健了……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15)

更贱的是,他居然和小20多岁的学校女同事,暗生情愫!

子女们心声很一致:

你说你!守一辈子鳏,现在耍老流氓。我们高管和成功人士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嫩草”呢?

女主刘敏华(朱嘉琛 饰),原本是他老友之女,后来是学校的新校长。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16)

犯禁的事在于,如果两人在一起,差距不仅是“20岁”,还有世人眼里的道德伦常

一个是“小辈”,一个是“叔叔”。

敏华虽是个爱教育、爱学生的新女性,三观很正,可挡不住生活里的污言秽语。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17)

看到这儿你说,这故事“旧”么?

Sir敢说,这简直“太新”了。

新到,就算如今有导演敢拍,获得的也怕是一半掌声、一半口水。

不信你看看,2004年杨振宁和翁帆宣布在一起后,有多少人在喷,喷得多么正义凛然?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18)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19)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20)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21)

再看看时间……一眨眼,他们都喷14年了。

喷子们可能会辩解,老陈才50岁,可杨振宁是真老啊!话糙理不糙,我们也是关心年轻的翁帆啊!

呵呵,在Sir看来,“老”真是相对的。

其一。

有的人,“人老心不老”。

用片中“嫩草”刘敏华的话来说:

我老觉得我们中国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其实,最宝贵的是中年。

在她看来什么是“中年”?

不是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40-65岁,而是:

“经验有了,学问有了,正是人生最成熟的阶段”——

当然不能等死,要更加勇敢地追求生活。

你看,在儿女为老陈筹办的寿宴上,病恹恹、无精打采的老陈,看起来的确“一只脚踏进棺材”。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22)

但在刘敏华的陪伴下,勇敢追求爱情、再次创业的老陈“又活了”,成了充满朝气的中年人:

我现在才知道生命的可爱

在我的面前,不管是一片云一条河一棵树一把土……

我觉得他们每一样都是活的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23)

对老陈来说,子女的孝顺,反而剥夺了他追求热爱的理由。

他的“退休”归功于儿女的“懂事”,而儿女的懂事却是出于“面子、排场”——

我出息了,能让你享福;你不享福,就是让街坊邻居戳脊梁骨;你不领情,就是不善解人意,不体谅儿女……

这么老的三段论,凭什么自称“年轻”?

这就要说其二。

有的人,“未老先衰”。

在刘敏华口中——

应该感到可耻的是“他们”。

“他们”哪能代表年轻人?他们只是未老先衰的人罢了。

而这些个“他们”,在电影里又做着什么事呢?

相距70年,“境界”没高到哪里——

也许是读书学习,只为给赚钱发财铺路:

“我将来可是要进银行的。”(老陈儿子幼时语)

也许是买房置地,只顾盯着经济大环境:

“幸亏您大少爷材料买的早,现在的价钱可不对啦。”(装修墓地的工人语)

不同?恰恰是惊人的相似吧!

70年前和70年后,物价、房价、装修建材价都往上涨,我们都在追求物质带来的安全感……没差啊。

甚至70年后,我们仍然把“死、面子”,看得比“生、活着”都重。

故事中,老陈的人生转折点,都在坟场。

电影开头,他和小时候的女主相见,在墓园。

中途,他向女主倾吐退休的苦闷,也在墓园。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24)

墓园,一个中国人又忌讳、又放不下的地方。

中国人的葬礼从久远的战国开始,就一堆繁文缛节。

你看《红楼梦》秦可卿死后,贾珍忙得焦头烂额,还请弟媳妇王熙凤帮忙。

披白戴孝,哭丧喊魂,大摆流水席,长街送葬……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25)

甚至为了秦可卿墓碑上名头好听,贾珍还给儿子捐了个官。

而《哀乐中年》里,时髦的银行高管、大儿子陈建中发了财,还是买墓园。

“要讲风水,让子孙行大运”。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26)

即便是如今,国家呼吁绿色丧葬,依旧有这种占据青山绿水的“豪华版墓地”。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27)

在“死”这个问题上,我们撒钱,我们占地,我们用生的时间为死忙,我们真没怎么进步。

难怪,老牛爱嫩草,嫩草也只能选老牛。

因为周围的人都“太老气”,老气到年轻的刘敏华都瞧不起,一言击中要害:

我们中国人真是一个古怪的民族,对于死看得那么重要。

而并不讲究怎样好好的活下去。

片子结尾,陈绍常开开心心地住进了墓园——那个儿女为他精心准备的“人生终点”。

但他把墓园改造成小学,改造成自己的小家,重塑了第二个“人生起点”。

这个充满深意的结尾,你有没有从中获得一种隐秘的感动?

他要在一片死地里,追求“生”啊!

《哀乐中年》真可敬。

70年前拍出这种犯禁电影,可想而知舆论压力之大。

杨振宁和翁帆的爱情也可敬。

13年前他俩义无反顾走到今天,并没像网友唾骂的那样,走向绝望与终点,仍然对生活充满热爱: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很好。

后来碰到翁帆,她把我照顾得很好。

我一点病也没有,相信可以比一般95岁的美国男人活得更久。

这种热爱,我们有么?

我们有没有像老陈大儿子一样,自以为理智,自以为安全,自以为主流,自以为孝顺,自以为道德,自以为尊重“死亡”……

有意思么?混得再好,最终还不是躺进一片豪华墓地?

趁年轻,该醒醒了。

不懂“生”与“热爱”的人,没资格年轻。

看完后让人绝望的电影(人到中年被催死)(28)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b站有

编辑助理:莫妮卡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