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褚志远
西安汉唐方略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在2020年9月22日之前,我从未想过写一点有关运动的文字,更不用说将运动和运营置于一处。2009年春天,我第一次为MBA学员讲授《运营管理》课程,至今已经持续了12年;但直到2020年秋天,从未有一项运动能让我坚持1周以上。因此,这两个概念于我而言,实在是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变化始于上述那个时间节点,也正是参加了中国EDP教育联盟第六届商学院丝绸之路戈壁挑战赛(商戈6)并完赛归来之际。
经过四天三晚108公里徒步的磨练,身体释放出强烈的警示信号,让我意识到必须做出调整和改变。
俗话讲“管住嘴,迈开腿”,那就先跑起来吧!没想到的是,这一跑,竟然“坚持”到了现在,跑量增加,饭量减少了,肌肉增加了,体重减少了,腰围减少了,肚子扁平了……基于这些类似于“熵减”的变化,结合多年来对运营管理的思考,我谈谈运动和运营的“那些事儿”!
运动和运营都是底层能力生命在于运动,组织基于运营!身体和企业都是组织,都有“输入——转化——输出”三阶段流程,新陈代谢和业务流程顺畅是两种组织持续存活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人在运动中改善内循环,及时发现潜在的病变风险,通过“脑体对话”克服惰性、培养习惯,不断产生的“内生超量”多巴胺优化了人的生命体验,甚至升级到精神享受层次。
企业只有夯实运营基础,疏通流程环节,减少转换时间、瓶颈、和排队,才能保障流程实现增值。
一言以蔽之:身体和企业都是在运动和运营的相似活动中实现了增值,前者表现为生命力,后者定义为竞争力。
运动和运营都是系统概念
从英文名称看,Sports和Operations都带有后缀。后缀有几层含义:第一,系统性,有机体,运动的科学性;复合体,运营的整体性。第二,多样性,选择的困难,重点的把握。第三,关联性,“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耐力和力量兼顾,内外和板块协同。
运动和运营都是转化系统:运动将热量转化为能量,减少脂肪转化量,降低BMI指数;运营将产能转化为产量,提升资源转化率,增加客户价值。
运动和运营都是开放系统。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孤立、封闭的系统都会自发地向着最大熵方向演化,而且熵增不可逆转。如何打破熵增?唯一的办法就是开放系统。在与外界进行持续的能量交换过程中,不断寻找新的能量、新的机制引领我们打破平衡,避免路径依赖。
运动打破身体的“平衡状态”,去除身体的“负能量”;运营颠覆企业的“重复模式”,增加企业的“定制力”。
运动和运营都有多维标准
运动不仅追求速度,更注重质量,正如最新的奥林匹克精神,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基础上,实现“更团结”或“更和谐”!竞速、竞时,健身、健康,有氧、无氧,增肌、减脂……无论运动的出发点是什么,最终目的都是提高生命的质量。
为此,一个人若想在持续运动中获益,就必须关注营养、睡眠、精神、体质等生命体指标。
运营不仅追求增长,更注重成长,基业长青的企业必须完成从机会型向成长型的组织变革,无论新环境、新市场、新对手、新业务……运营的终极目标就是延续组织的生命。
企业有效运营必须成功融合战略目标、组织资源、管理职权、业务体系等多维职能因素。
运动和运营都是长效机制所谓“长效机制”,就是只有在“长周期”中才能产生“绩效”。值得说明的是,此处之“绩效”并非HR领域的同名词,其含义可借用德鲁克之“效能”予以代替。
早在1912年,熊彼特就提出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周期”概念,有人把它叫做“熊彼特周期”,有分为长周期、中长期和短周期。我们常常讲,不要被过去的成功和失败束缚住,要看未来。
未来是什么,我们不确定;但未来不是什么,我们要确定!
未来一定不是过去的简单重复。
运动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也不是单纯的质量提升,所谓习惯成自然,当运动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一个人才会真正体会到“效用递增”的神奇!
运营不是简单的订单处理,也不是单纯的批量增加,所谓“我思故我在”,当运营立足于客户和用户思维,变产品或产能驱动为客户或用户驱动,企业才能逐渐品尝到“生态价值”的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