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卖的烧饼是什么样(其实武大郎卖得不是烧饼)(1)

武大郎烧饼,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其实武大郎根本就不卖烧饼,他在《水浒传》里卖的其实是炊饼。

炊饼和烧饼有区别吗?当然有。炊饼是蒸熟的,烧饼是烤熟的。炊饼是单层的,烧饼是多层的。最明显的区别是它们的长相,炊饼上面圆圆鼓鼓,下面平平展展,长相丰满,而烧饼就是扁扁的一张大圆盘。

武大郎卖的烧饼是什么样(其实武大郎卖得不是烧饼)(2)

简单来说,烧饼是烧饼,而炊饼却是馒头。

炊饼怎么会是馒头呢?它名字叫作“饼”,难道不应该是扁扁的大圆盘?事实上,它还真不是大圆盘。在宋朝市面上,叫“饼”的食品至少有几十种,除了“胡饼”,长相扁扁的并不多见。比如“索饼”指的是面条,“环饼”指的是麻花,“糖饼”指的是方糕,“乳饼”指的是奶豆腐,这些饼跟我们现代人心目中那些扁扁的食品都没有关系。

宋朝人心目中的饼,既可以扁,也可以圆;既可以是圆柱体,也可以是正方体,总之没有固定的形状,反正只要是用面粉或者类似面粉做成的主食,都可以叫“饼”。像武大郎卖的炊饼,无论在北宋,还是在南宋;无论在元朝,还是在明朝,一直指的是馒头,跟烧饼扯不上什么关系。

馒头在北宋前期本来叫“蒸饼”,意思是蒸熟的馒头。后来宋仁宗即位,他名叫赵祯,“祯”跟“蒸”发音很像,为了避讳,“蒸饼”就改成“炊饼”了(参见吴处厚《青箱杂记》)。

就算我们不凭考证,单靠常理推想,也能判断出武大郎卖的不可能是烧饼。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武大郎每天起个大早,把做好的炊饼挑出去卖,总是卖到傍晚才回家(后来听了武松的话,半天卖完,未晚便归,结果被潘金莲大骂)。我们知道,烧饼最讲究趁热吃,一凉就“皮”了,所以卖烧饼的都是站在路口边烤边卖,要是像武大郎那样提前做好,再放进担子里捂半天,估计没有人会去买。

武大郎卖的烧饼是什么样(其实武大郎卖得不是烧饼)(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