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妙招恶作剧(给我也整一个)(1)

按说今年金融圈的瓜真不算多。自从川总下去后,感觉整个金融市场都平静了。上周的货币市场有种让我回到了2012年的感觉。似乎每家大行的账上都趴着百多亿的美元。比的不是底子厚,是拼谁家能把钱借出去。

某私募冠军的自杀式爆料在这个周末小起了点波澜估计对周一的市场有点即期影响,至于远期的,要看证监会的态度。我算是相对认真的读了一下这个瓜。基本上不是大佬行为。这种市值管理还真是月之暗面,算是我知识的盲区。

不过,对于取名字这事,倒是有点题外话可以说说。能给自己取个叫私募冠军xx的名字,多半手里资金不多,李嘉诚从没给自己名片上印个什么香港首富之类的。十多年前看过一文人的名片,三折页,正反面,跟奏折有一拼,打开看五号字印的密密麻麻,跟看个人简历似的。记忆里最深刻的是仁兄的名片上印着个中南海一支笔,乍一看还以为是搞烟草生意的。

我挺服气这暗箱操作还有个挺正经的名字,叫市值管理。下次能不能给我们这种天天在货币市场跪着的行为也整一个好名字?不正经点也行。比如把一个中移动的号用了十几年的事,表达成与中国移动公司有长期业务合作,并为其提供稳定资金来源。

人走得多了也便成了路,人多的地方就有江湖。金融圈子里的拼杀多跟银钱有关,尼克.李森28岁那年干掉了233岁的巴林银行,伦敦鲸布鲁诺凭一己之力亏掉了大摩65亿美元,次年我们在迪拜开业,大老板看着我这个在新加坡培训了14天就上岗的交易员半开玩笑的说,咱规模没那么大,但你也别搞出个迪拜枣的事情。今年新晋的人类单日亏损冠军比尔黄拖累了若干国际大行,百来亿美元灰飞烟灭,就当是为消灭通胀做贡献了。我记得遥远的国债事件里,传说还有人中了刀,算是文武场兼备。但就算这帮家伙如何不遵守交易规则,还真没听说谁干出来这种自尽式揭发的事情来。

我倒想起来一个初到迪拜时听到的事。古兰经是不允许同性相吸的。尽管事实上这种事情不少。几年前拍的美剧暴君那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桥段。我当年也和人一起给朋友送过彩虹蛋糕。现在人俩过得挺好。嗯,好像去了欧洲国家。让我深切明白了年龄不是问题这个真理。相同的还有一公司高管,高学历,高富帅,每个月飞两次国外去看男友,比逛海澜之家的频率高多了。去年也没太间断。

又八卦远了。

那故事说有个当地人跟个外国人关系很好,都是一片真心。过了两年老外不那么喜欢了,要走。这哥们苦留不住,一怒之下就向警局坦白了。结果老外因为国家比较硬,被赶回去不得入境了,本地这哥们是按宗教法律处理的,结局相当不好。

我理解,做了违法乱纪的事,特别是明知道的,或是幡然悔悟了,或是真有过不去的坎了,向组织向国家交代,虽说的原因不同,不一定是内心自我反省,但多半是能有个宽大的因素。这种搞玉石俱焚式的操作,顺手还带出一大批过往历史,应该叫把所有篮子里的鸡蛋都砸碎了。

我博弈论不熟,但感觉不像是最优解。只是估计明天的大A,可能会显得生机勃勃。又得有一些人,跟毕业生查重之后想起翟天临似的,跑去微博底下留言吧。春草今又绿,王孙归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