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一个在国民经济领域应用极为普遍的概念,产业缘起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历史展开和不断前行,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意蕴。在马克思看来,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远古的旧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只靠采集、狩猎为生,原始群体共同劳作,没有社会分工,产业尚未形成。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重要转折,这就是由于分工导致的农业的出现。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所以产业在当时主要指农业。此后,随着三次社会分工的产生,具体地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18世纪下半叶的产业革命,把工业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机器大工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工业同手工业的分离以及工业内部特殊分工的形成,多种产业部门迅速地发展起来。尤其是许多新兴服务部门,例如旅游、娱乐、教育、家政、信息等组织机构的发展,丰富着传统产业的格局。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引人注目。这时,产业的含义也在扩展,由农业经济时代的主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再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各产业。我们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正在进入服务经济、知识经济、体验经济时期。人类的体验型需求,正在成为一种模糊各种产业界限的融合剂。在当代社会中,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单位和部门都可以纳入产业的范畴,产业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产业形成的要素和标志主要有:产品的生产己进入市场领域;产品符合社会需求,能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作为该产业存在的核心产品己投入批量生产;政府指定产业政策等。
产业,是对能够带来增加值(附加值)的社会经济的总称,是国民经济的载体,属于经济学的概念。在西方经济学的有关文献中,使用industry一词来表示“产业”,新版《辞海》中记载:产业是指各种生产的事业。根据经济学的观点,产业有以下几点规定:(1)产业是一个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2)产业是指向生产领域的生产劳动和这种生产劳动在这种领域的延伸。(3)产业是对同一属性企业的归类,即指具有类似的生产技术结构或提供在技术上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或服务前有同样收入来源的一群生产或盈利性的企业机构,是企业集合概念,包括行业。一般来说,对产业的解释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产业是指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但一般不包括商业。广义的产业泛指一切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餐饮服务业和文教卫生部门。包括有形产品的生产和文化艺术精神等无形产品的生产。
按照国家统计局2003年公布的《二次产业规划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从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运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食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很明显,艺术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因为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
谢伦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文化工匠
(每日更新,用匠人的脚踏实地与你一起重拾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