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五十九回,发生在潼关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与娄子伯。原文如下:

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三国成语故事无计可施)(1)

曹操立不起营寨,心中忧惧。荀攸曰:“可取渭河沙土筑起土城,可以坚守。”操拨三万军担土筑城。马超又差庞德、马岱各引五百马军,往来冲突;更兼沙土不实,筑起便倒,操无计可施。时当九月尽,天气暴冷,彤云密布,连日不开。曹操在寨中纳闷。忽人报曰:“有一老人来见丞相,欲陈说方略。”

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三国成语故事无计可施)(2)

操请入。见其人鹤骨松姿,形貌苍古。问之,乃京兆人也,隐居终南山,姓娄,名子伯,道号梦梅居士。操以客礼待之。子伯曰:“丞相欲跨渭安营久矣,今何不乘时筑之?”操曰:“沙土之地,筑垒不成。隐士有何良策赐教?”子伯曰:“丞相用兵如神,岂不知天时乎?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风起之后,驱兵士运土泼水,比及天明,土城已就。”操大悟,厚赏子伯。子伯不受而去。

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三国成语故事无计可施)(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在渭河一带架起三座浮桥,又命曹仁率部在对岸镇守。无奈马超攻势凶猛,多次烧毁营寨。谋士荀攸提出用沙土筑起土城,无奈又被马岱的铁骑冲毁。正当曹操愁眉不展时,一位道号梦梅居士的终南山隐士娄子伯主动前来献策,提出利用寒冷天气运土泼水的方法筑起土城。曹操愁眉顿开,重赏娄子伯、娄子伯婉言谢绝,飘然而去。

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三国成语故事无计可施)(4)

本文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无计可施”,意为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比喻没有办法可用。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元代无名氏杂剧无名氏《施仁义刘弘嫁婢》第三折:“使小圣展转彷徨;无计可施。”

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三国成语故事无计可施)(5)

曹操与马超在关中一役多次爆发激战,这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除了众所周知的潼关之战外,双方在渭河一带的争夺也非常激烈。小说中提到的这个“运土泼水”的故事,在历史上也却有发生,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小说中提到的这位娄子伯。不过,此人并非终南山的隐士。他不但是曹操的发小,早年就跟随曹操,同时还为曹操集团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下面就对这个人物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三国成语故事无计可施)(6)

娄子伯,表字为子伯,大名叫娄圭。他是荆州南阳郡人氏,小时候就与曹操关系密切。《三国志•崔琰传》注引《魏略》载:“娄圭字子伯,少与太祖有旧。”由此可见,娄圭与曹操原本就是发小。

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三国成语故事无计可施)(7)

汉末董卓专权,天下大乱,娄圭招兵买马,加入了荆州牧刘表的队伍。不过,到了献帝初平年间,娄圭又离开了刘表归顺曹操。曹操对这位发小的能力非常赞赏,对其非常重视。《吴书》中说:“军国大计常与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琮投降曹操时,曹操手下有不少人怀疑有诈,只有娄圭提出刘琮的投降是真心实意,建议曹操立刻前往襄阳接受刘琮的归顺。最终,曹操接受了娄圭的建议,立即进兵襄阳,大大加快了战役进程。

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三国成语故事无计可施)(8)

娄圭对曹操所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在关中之战期间。据《册府元龟•卷四百一十》载:“魏曹公征马超于关中,军于渭南,为贼冲突,营不得立。地又纯沙,不胜版筑。其将娄伯子说曰:‘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可须臾成冰,坚如铁石。功不达晓,百堵斯立。虽金汤之固,未能过也。’公从之,比明而就。”

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三国成语故事无计可施)(9)

不过,尽管为曹操立下大功,但娄圭的结局却非常悲惨。《魏略》记载:“其后太祖从诸子出游,子伯时亦随从。子伯顾谓左右曰:‘此家父子,如今日为乐也。’人有白者,太祖以为有腹诽意,遂收治之。”《吴书》中这事明确记载,曹操利用此事将娄圭诛杀。

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三国成语故事无计可施)(10)

曹操为何要杀了娄圭这位发小呢?《三国志》作者陈寿用了四个字揭示了原因:“恃旧不虔”,意为仗着与曹操关系好,说话不分场合,没有尊卑,引起曹操的愤怒,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参考书籍:《三国志》、《册府元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