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间,沭河涣涣,水草青青,人和景明。沭河两岸,风景如画,物阜民丰。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1)

亿万斯年,依河而居的郑山人,勤于稼穑,不误农时,不畏风雨,终成今日瓜果连绵、百业兴旺的盛景。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2)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3)

芒种时节的郑山,金灿灿的麦田宛如遍地黄金,收完麦子,勤劳的庄稼人又将花生埋进了土地里,开始下一季的劳作。花生种好,果园里的青苹果和桃子也竞相成熟了,世代耕种的庄稼人,对土地的敬畏和情谊,让人们尽管忙碌,却丝毫不敢懈怠。同样,广袤而富饶的沭河平原,也用稻谷飘香和丰收硕果作为丰厚的回赠。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4)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5)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6)

因受街坊邻居编小筐的熏陶和影响,杨进帮从小就对柳编艺术颇感兴趣。儿时的杨进帮就有一个梦想,要用手中的柳条编织出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和各类影视作品里的抽象形象。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7)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8)

抱着这个美好的梦想,1973年杨进帮进入临沭县工艺美术厂工作,担任草柳编织设计员,由于成绩突出,被选送到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深造,学习“编织设计”,从那时起,系统的教学,开阔了杨进帮的眼界和设计创作水平。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9)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10)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11)

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多年来,杨进帮在精心研究中,不断的创作柳编花样。现为临沭柳编商会特约设计师的他,在柳编艺术的天地里,辛勤耕耘,执着追求,倾洒出一腔心血,也收获了无数的荣誉和赞赏。近年来,杨进帮设计的新产品,在广交会上,被外商争相订购,至今畅销不衰。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12)

如果说杨进帮为柳编的艺术创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那么刘宝涛夫妇二人经营的天猫店铺,则是让郑山柳编搭上了电商发展的顺风车。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13)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14)

刘宝涛作为土生土长的郑山人,2008年大学毕业后他不等不靠,毅然选择了回乡创业,他利用家乡盛产柳编制品的有利条件经营着一家淘宝店铺,近年来生意日益火爆,已成为村里年轻人的创业榜样。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15)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16)

为了让柳编事业走的更高更远,也为鼓励年轻人创业,郑山街道重点为刘宝涛打造了一间扶贫车间。同样优惠条件的扶贫车间,在郑山并不少见。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17)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18)

灵活的工作时间,走出家门就是公司大门的便利条件,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打工增加收入,人性化的工作条件让临沭县晨龙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的众多员工更加珍惜工作机会。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19)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20)

晨龙防护用品自成立以来,积极面向美丽乡村片区招工,优先向贫苦人员、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公司员工面对负责的领域,一丝不苟的完成工作。独立的研发团队配合高质量的组装程序,让晨龙防护用品生产的劳保用品深受外商青睐。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21)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22)

通过建设扶贫车间,扶持地方经济,郑山街道在扶贫工作中真抓实干,努力帮助贫困户脱贫,就近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让农民增加稳定的收入来源。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23)

清晨,在南古大桥桥头的鱼铺,郝广勋正在精心挑选新鲜的鱼材。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24)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25)

文火,静静熬制两个小时,等到鱼汤熬制成醇厚鲜香的奶白色,就可以出锅了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26)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27)

这时候再起锅炝油,将辣椒和蒜泥淋在鱼尾上,鲜香四溢的大花鲢就烧制好了。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28)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29)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30)

在郑山,不仅能品尝到新鲜肥美的沭河大鲤鱼,而且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游玩项目,春赏花、夏游船、秋摘果、冬听曲,郑山美丽乡村片区的全域旅游建设,已纳入沭河滨河大道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的整体布局,按照“水陆”两线、“点面”结合、综合协调发展的美丽经济思路,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工作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31)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32)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33)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34)

回忆起曾经艰苦奋斗的岁月,杨大军的记忆格外清晰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35)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36)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37)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38)

村史馆里陈列着的耕犁、石碓、耙子、拐磨、风箱、车轮等满布岁月斑驳的老物件,这些简单的工具农具,印证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敢闯敢干、无私奉献”的“沟北精神”。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39)

俗话说“好水酿好酒”,“名酒必有佳泉”,业内也早就有“水是酒之血”的共识,在白酒生产过程中,除了冷却用水和锅炉用水之外,酿造用水和降度用水的要求也非常高。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40)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41)

在历史上沟北附近酿酒发达,酒肆林立,是因为这里有沭河充沛的水源,而后来“沂蒙老区”酒业名誉鹊起,除了对传统酿造法的继承和改进以外,还得益于在沟北凿出了一口“双眼井”。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42)

“双眼井”优良的水质、沭河造就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是这一白酒享有盛名的先天优势。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43)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44)

历史因酒而灿烂,酒因历史而辉煌。凭借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精湛的造酒工艺,山东沂蒙老区酒业有限公司,自1958年建厂以来,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民营企业。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45)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46)

对郑山人来说,无论走到哪里,弥漫在空气中的醉人酒香,萦绕在耳边的吹拉弹唱,生长在沭河里的肥美鱼虾,都是忘不了的家乡味道。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47)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48)

临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我的家)(49)

看看耕耙耧种、听听吹拉弹唱、尝尝瓜果梨枣、编编草篓纸筐,尔后心灵饱满,神采奕奕,从中汲取力量和信念,打造新时代的桃花源里,郑山人的日子幸福悠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