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营销策略变化过程(华为的市场营销是怎么样的)(1)

1.1.4发展阶段

进入20世纪70年代,市场营销学日益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 数学、统计学、系统论等学科密切结合起来,使市场营销学理论更加成熟,成为一门综合 性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学科。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广泛应用,为企业带来了惊人的经济成就, 也给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空前的繁荣。跑南要之久 1967年,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教援能利警·科特勒(Philip Kotler)出版了《市场营销管 理:分析、计划与控制》一书,该著作全面、系统地发展了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他精释地 对营销管理下了定义:营销管理就是通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交换和 联系,以达到组织的各种目标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过程。他提出,市场营销 管理过程包括分析市场营销机会,进行营销调研,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战略和战术, 制订、执行及调控市场营销计划。非利普·科特勒突破了传统市场营销学认为营销管理的任务只是刺激消费者需求的观点,进一步提出了营销管理任务还影响需求的水平、时机和 构成,因而提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提出了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 既适用于营利组织,也适用于非营利组织,扩大了市场营销学的应用范圈。

1984年,菲利普·科特勒根据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贸易保邦主义抬头,出现封闭市场 的状况,提出了大市场营销理论,即在原来的(4P)产品、价格、渠道及促销)的基础上 加上政治权力(Policy 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组成“6P”战略。他提出企业不 应只被动地适应外部环境,而且也应该积极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的战略思想。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市场营销领域又出现了大量丰富的新概念,使得市场营销这门 学科出现了变形和分化的趋势,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展。1981年,莱维·辛格和菲利 普·科特勒对“市场营销战”这一概念以及军事理论在市场营销战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几年后,列斯和特罗出版了《市场营销战》一书。1981年,瑞典经济学院的克里斯琴·格 罗路斯发表了论述“内部市场营销”的论文,科特勒也提出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市场营 销文化。1983年,西奥多·莱维特对“全球市场营销”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过于强调对 各个当地市场的适应性,将导致生产、分销和广告方面规模经济的损失,从而使成本增加。 因此,他呼吁多国公司向全世界提供一种统一的产品,并采用统一的沟通手段。1985年, 巴巴拉·本德·杰克逊提出了“关系营销”“协商推销”等新观点。1986年,科特勒又提 出在大营销的“6P”之外,还要加上战略管理中的“4P”,即探查(Probing)、划分(Partitioning) 优先(Prioritizing)、定位(Positioning),将原来的“6P”扩充为“10P”,并提出了企业如何打 进被保护市场的问题。在此期间,“直接市场营销”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问题,其实质是 以数据资料为基础的市场营销,由于事先获得大量信息和电视通信技术的发展才使直接市 场营销成为可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网络、政治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决策 支持系统、市场营销专家系统等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进 入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应用推动着网上虚拟市场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营销得到了 迅猛发展。

在中国,市场营销学早在1949年以前已引入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一些留学 欧美的学者学成回国以后,曾在少数几所大学开设过市场学课程。1933年,丁馨伯编译的 《市场学》由复旦大学出版。但是,在旧中国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市场营销学的研究 和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曾一度照搬苏联经验,在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忽视流通与市场的经济思想影响下,市场学课程被取消,市场营销研 究被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确立了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方针, 流通和市场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从此,市场营销学重新被引进我国。

1984年,“全国 高等财经院校、综合大学市场学研究会”成立:1991年,“中国市场学会”成立。目前, 我国经济管理类大专院校和中专、干部学校普遍开设了市场营销学课程,不少企业也进行 了市场营销学培训。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普及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 普遍欢迎和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