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潘亚亚 载于中读App

《突然的自我》曾经是我最讨厌的一首歌。

直到现在,每次听到它我都有一种错觉:这歌是从夜市盗版碟摊的大音箱里放出来的。

那时候我上小学,住在外公外婆家。老年人和小孩都习惯早睡,夏季昼长,有时天色尚未暗透我就已躺在了凉席上。伴我入眠的除了夏夜晚风,还有夜市盗版碟摊单曲循环整晚的《突然的自我》。

那是磁带和CD走向灭亡,MP3刚刚兴起的年代。我的小伙伴们听的是S.H.E、Twins、周杰伦、蔡依林、林俊杰、潘玮柏……而我被迫听了一个夏天的伍佰,这让我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伍佰会干扰我的睡眠,但并不能导致我的失眠。那年我还没学会失眠,也没学会失恋。

我不讨厌伍佰,因为我不知道歌是伍佰唱的。我讨厌的是被我空耳理解成了中年男人劝酒歌的那首“那酒不要留”,还有那个一边唱歌一边劝酒的中年男人。我没见过盗版碟摊的老板,可我一直觉得他是个会醉酒的中年男人。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长成了现在这个喝完这杯还有三杯的小女孩。她才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叫《突然的自我》,唱歌的人叫伍佰。她学会了失眠和失恋。

突然的自我完整版:突然的自我(1)

很多人不知道,《突然的自我》的作词人除了伍佰还有一位,他就是徐克

建议你下次失恋的时候听伍佰。

听伍佰不见得能忘记伤心事,唱着“要把你忘记”的伍佰本人也不见得能做到忘记。同学们要跟伍佰老师学习的是拒绝沉溺、拒绝纠缠的态度。

如果你纠结的是他不爱你了,可以听《黄色月亮》:

如果说 如果说 爱我只因你昏了头

何不让你的眼神清醒之后再来找我

如果你纠结的是爱情和友情的界限,可以听《我会好好的》:

到现在还是深深地深深地爱着你

是爱情的友情的都可以

如果你纠结的是爱情本身的定义,可以听《如果这都不算爱》:

如果这都不算爱

我有什么好悲哀

听几首伍佰,就觉得其实没啥好纠结的。

因为真世界有爱也有虚伪,所以甜蜜和泪水都在所难免。爱的时候就敞亮地说我决定爱你一万年,痛的时候就站在烈日骄阳大桥上,任凭眼泪狂奔滴落脸庞。

失恋不足为惧。爱情会美丽是因为甜蜜后面的泪水,干了以后常常会出现一个新的你。

不只爱情,所有不破不立的东西都很美。这种美有着顽强而恒久的生命力。

伍佰当然也很美。伍佰是阳光美男子。

他的阳光不是少年不经世的天然乐观,而是看清世界的复杂后还能去拥抱美好的通透勇敢,是雨后能创造彩虹的那种阳光。

突然的自我完整版:突然的自我(2)

那个躺在凉席上怀疑人生的小孩怎么都不会料到,有一天自己会感受到夜市劝酒中年男的阳光,还会主动花钱买票去听他的 live 。

昨晚去五棵松看了伍佰 & China Blue 的演唱会。

在现场,伍佰傲娇道:“有些歌我本来也没想到它会这么红。怎么会红成这样子?我没有很喜欢这首歌啊。我是摇滚乐啊。”

“后来我得到了结论:这首歌让人看到了他自己。这首歌是一个‘我’,是一个镜子。人们看到他自己的洒脱、自信、勇气、漂泊……”

然后,《突然的自我》前奏响起,很多人拿出手机录下小视频。

已知是同一个现场,同一个伍佰,变量是录制者和他周围那一片人的唱功。由于变量过于莫测,你去看看微博和朋友圈里的小视频,所有版本的皮囊千篇一律,但灵魂歌手们的原创没有一个重样的。

不约而同地,男声、女声、年轻的声音、沧桑的声音均衡地融合在一起。蓝色荧光棒随着音乐节奏整齐地上下挥动。

那一刻,我突然很感激当初被迫听了一个夏天的歌是这首《突然的自我》。

突然的自我完整版:突然的自我(3)

人们在少年时期吸收的文艺作品往往会留下深刻的记忆,而那些作品往往是在我们没有预期的情况下被动吸收的。

你大概也有过类似的体验。比如你上初中时不知在哪听来一首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演唱者的歌,多年后你偶然在街上听到这首歌的前奏,竟能跟着唱出开头。而在成年后,你通过习得的经验精心挑选了一首歌出来试听。那首歌你听完就忘了。

人生的吊诡就在于,是那些无意识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日后的意识。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时,其底色早已形成了,且永远不可更改消除。

并不是所有年少时未听懂的歌都有机会在后来被自己的人生体验激活。或许彼时的我身上就潜藏着“挥挥洒洒将自然看通透”的一面,因此才有机会重新认识《突然的自我》。

假如那年夏天我没有被迫单曲循环这首歌,我相信也会有别的机会与它相遇。

因为能唤醒感动的相遇,都是在与自我的某一面重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