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乃兵家常事,股市里每天都跌跌涨涨,只要不是血本无归,似乎都算不上多大的事情。行情好时,各路大神能把丧事办成喜事,行情不好时,有高位套牢骂街的,有宣示存在感,渡己渡人教别人做事的,还有诸多怀抱不可告人目的的……牛鬼蛇神在争勇斗狠,对于网络平台的各种声音,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莫非我等赚点小钱的老实人以前赚的都是假钱?而往往在出现极端行情时,那些超出我们日常认知的的惊人之语,似乎也让我自己或多或少的有些疑惑:难道真的变天了?

都说股市中,每个人赚的都是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那到底什么是认知范围呢?

字面意思理解,认知范围就是自己知道的事情,能看得懂的事情。但仔细一想,这又是一个包罗万象、很宽泛、对每个人可能都没有标准答案的概念。而在职场和投资中沉浸这些年,能得出一个什么答案,小树觉得和以下几点因素有关:

1、投资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在正常的思维逻辑里,一般都是先看到一个什么事物,再由此下结论。而在股市里,往往有很多人是先有了结论,再由此去找逻辑支撑。或者觉得xxx股赛道好,股民有多敢想,地就有多大产。要么就拿着那种大师语录照搬,从字面意思简单粗暴地对某些事情下结论,殊不知有多少人真正研究过大师们的这些语录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语境背景说出来的?而说这些话对他当时有什么样的利益需求?巴菲特说过,他从来不碰科技股,因为他看不懂。但现在呢?现在伯克希尔公司第一重仓股是苹果,而投资者津津乐道的可口可乐和各种银行股,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在减持的。巴菲特是价值投资大师,但看伯克希尔公司的报表,每个季度都是进进出出的,价值投资也照样在调仓。 而这么讲,巴菲特是出错了吗?或者说巴菲特也在忽悠人?当然不是,因为投资本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事情,特别投资又是个很讲策略的事情,对于这些众矢之的、众目睽睽之下的大师们,做了不说,说了不做,或者做完了再说,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大师们的作业就真的这么好抄?

2、投资者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新鲜事物:在去年疫情之间,一众朋友在讨论“宅经济”代表的快速方便食品的投资机会,当时谈到了挂面类的食品。之前我们对于这一块了解的都不多,有位长期在北方生活的朋友对挂面的投资机会就非常的不屑,这个不屑并不是基于行业的周期发展以及企业个股的发展,而是他觉得在他的圈子里很少吃挂面,基本都是吃鲜面和手擀面,特别对于国内众多食品企业为什么集中于河南,还表现于一些地域认同的问题。对于这位朋友的观点我当然不苟同,这就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很明显的带有偏见地看待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了。在中国北方,确实是吃鲜面、手擀面的多,但在南方就不一样了,鲜面、手擀面只在早餐店、面馆多,而南方的老百姓多不善做面食,在家里绝大部分都仍是吃挂面,而为什么河南食品厂多,那是因为河南是国内小麦最集中的生产地,在河南设厂,能更有效的降低成本。可笑的是,这位在北方生活这么多的朋友,自己其实是正宗的南方人,自己就是吃挂面长大的,偏见中透露出他是多么的无知和忘本。

公众平台的讨论也应该是就事论事的,角度不一很正常,但哪怕认知不一样,也是点到为止的,不存在谁谁谁还站在道德和逻辑的高点,强迫他人接受自己意见,而如果发展到恶语相向,那就更加不应该了。

3、投资者的知识面:这应该是投资认知范围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投资一只个股,他是个什么行业,是干什么的,行业是怎么赚钱的,这总得搞清楚,如果投资者一看到名字,觉得顺鑫农业只是种地的,或喂猪的,天山股份是搞旅游的,那就无异于赌博了。但是投资中没有谁能了解到一个企业的全貌,而影响股价运行的因素又太多,因此谁谁谁说对哪个哪个行业或个股了解的多么多么深,这也是相对的。正是这样,经济学家不等同于投资家,会计炒股也经常亏钱就很好理解了。从业经验对于投资也未必能起到很决定性的作用,这里面有重要的一点是,越是在一个行业呆得久,不自觉地会产生“职业倦怠”的心理。以小树自身而言,职场经历以在通讯运营商打拼为主,10年以前就已经是深入这个行业最核心的那批人了,从行业的各种趋势发展到饭桌上的野史段子,都如数家珍,但在我接触投资的这近20年时间里,我从没接触过通讯类的个股,这应该就和自古以来的“医者不医己”是一个意思。但我也不否认这个行业仍有其投资价值。

以上三种情况都很普遍,但以上的答案都是相对答案,都非绝对答案,放在不同人身上,结论就自然会不一样。所以,小树觉得,投资者的认知范围,还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搞清楚:自身的定位!

讲得俗点,就是投资者自己有多少钱能投入股市,这些钱对你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而投入股市后,自己最多能承受多少的亏损。这些都是要想清楚的,这些也就是投资的初心,想明白了,自然会指导你的出路,如果没有想清楚,那就是赌博!

股市中因为人的贪欲、好赌性,以及对基本面不了解的导致成本过高,使得亏损往往是必然的,但赚钱却未必是必然的,赚钱的人之所以赚钱,是因为赚的钱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来自于前面那些亏钱人的,而所谓的赚钱、亏钱,角色转换也是瞬息万变的,投资中,没有谁能永远不出错,如果有,那比的是谁能坚持到最后,比的是耐力,而不是加速度。

投资本是很个性化,也是很个人化的事情,适用于自己的,未必适用别人,反过来说也一样。对于个人投资者或者机构投资者都是如此。

这么想想,赚了钱就想着教别人做事,亏了钱就满世界找答案,是多么的不可取和滑稽了!

投资中的五种逻辑(正解投资中的认知范围)(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