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课文前,先阅读课文↓↓↓

《司马光》原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庭:庭院。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皆:全,都。弃去:逃走。光:指司马光。破:打开,打破。迸:涌出。

文言文翻译: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小学文言文司马光教学设计(语文老师怎样上课的)(1)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今天我们学的是文言文版的。

教师板书课题

教师:司马光姓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司马光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单名。我们一般是单姓,双名。

教师板书:复姓单名的,单姓双名,做比较

教师范读:

同学们课前是否预习了课文,挑生把课文读一遍。

直到挑到的同学能把课文读得很通顺。

全班同学大声把课文读一遍。

二、教师引导读出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水迸,儿/得活。

同学们在自己的书上划上斜线。

小学文言文司马光教学设计(语文老师怎样上课的)(2)

明白注释的作用

把课文再从头到尾读一遍,遇到每一个注释符号时,就把旁边的注释意思,也大声读一遍。

请大家把书合上,提问注释的意思,看看孩子们对刚才那些注释的字是否真正的理解了。

理解注释:

教师:“光持石击瓮破之”的“持”是什么意思?

学生:“拿起”的意思。

教师:“众皆弃去”的“弃”是什么意思?

学生:“离开”的意思。

教师补充:去,是离开的意思。教师展示“弃”的甲骨文,上面,就是一个刚出生的头朝下的小孩子。下面,就是一双手。告诉孩子们“弃”的意思,就是把小孩子抛弃。众皆弃去,就是大家都抛弃他,离开他,不管他死活。

教师:“一儿登瓮”的“登”是什么意思?

学生:“登瓮”就是爬上瓮的意思。

小学文言文司马光教学设计(语文老师怎样上课的)(3)

教师:这篇文章讲司马光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司马光救人。

教师追问: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呢?用课文中字词来回答。

学生:光持石击瓮破之

教师补充文言文的意思: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补充:我们现在经常说司马光砸缸,我相信在几百年以前的宋朝,我们的古人,他口头上也可能会说司马光砸缸。但是把司马光这个故事写成文章时,古人就写“司马光击瓮”,而不写“司马光砸缸”。因为“击瓮”是典雅的书面用语。“文言文”就是用这样优雅典雅的书面语言写出来的文章。

情感升华:交一个1000年前的朋友

教师:如果1000年前的司马光穿越时空来到我们中间,你愿不愿意和他交朋友?能够简单说说你们交这个朋友的理由,最好要从课文的原句子中寻找到。

学生:我愿意,因为他很善良,又很聪明,机智,小朋友掉进缸里,只有司马光留下来破缸救人,所以喜欢交司马光这个朋友。

教师补充道:在朋友遇到危险的时候,别人都选择离,而司马光想到的是救朋友。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有安全感。这样善良的朋友值得信赖。

教师引导:虽然那个伙伴是自己掉到瓮里面去的。和司马光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责任。而司马光击瓮,还有可能要担负赔偿的责任。但是司马光没有犹豫,没有害怕,没有逃跑。因为司马光知道朋友的命比这个水瓮更重要。

教师总结:交朋友的要有好眼光。因为我们交什么样的朋友,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交司马光这样心地善良的朋友,我们就会成为心地善良的人。我们交司马光这样做事有计策的朋友,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有计策的人。我们交司马光这样机智果敢的朋友,我们就会成为机智果敢的人。

教师古文引导:展示图片,这一幅书法作品的内容,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的文言文全文。用楷体写的,用文言竖排的方式书写,而且没有标点。我们过去的文言文,就是这样没有标点的竖排的方式写的。

教师:文言文容易学吗?本节课到此结束,作业是背诵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感谢您看到了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请动动你的手指头,在文章底部给我点个“赞”和,这个“赞”对我非常的重要,谢谢您的支持。记得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