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诚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师出于马列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虽然经常并列在一起,但实际上两者也有区别。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有自己的核心,既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列宁主义是斗争时期强化了革命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所以无产阶级专政是列宁主义最强调的内容,这也是列宁主义更加激进的原因。

正是不懈的斗争,让列宁本人从社会民主主义者蜕变成了共产主义者。所以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中称列宁主义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些说,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

列宁屠龙术上(列宁屠龙术上)(1)

马克思虽然一生都在进行共产主义运动,但是他一生的成就主要还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突破,而在现实的操作中,他的做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小清新”。虽然喊出了暴力革命,即《资本论》等著作中多次提到的“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但马克思控制的只是一些松散宣传机器,而缺乏的却是一个强力执行组织,于是在遇到巴黎公社这种事件时,只能为其发声,无法助其发力。

同时,暴力也是一把双刃剑,不是所有人都能驾驭得了的,只有拥有长期斗争经验的人,才能将它运用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真实际操作起来,在艰苦卓绝、知行合一方面还是远远比不上把整个人生贡献给革命的列宁。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导师本人是小清新。马克思在实践上的限制与他的时代背景有关。反到是后世不少左派,在理论日益发展,条件越趋成熟的环境下,既没有老马的理论高度,还得上了小清新的毛病,要么空谈,要么异变,只能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了。

马克思出生在德国,其资本主义虽然不比英国,但也发展相对成熟,所以考虑社会主义革命问题时,是以德国为模板,用其资本主义的状态作为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准。所以他在《哥达纲领批判》种提到“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提到“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

这两句话由于翻译的原因,语言被组织的佶屈聱牙。其实用人话总结就是常说的,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上。所以“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在英国可以直接建立,因为那里的无产者现在已占人民的大多数。在法国和德国可以间接建立,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民不仅是无产者,而且还有小农和小资产者,小农和小资产者正处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过渡阶段,他们的一切政治利益的实现都越来越依赖无产阶级,因而他们很快就会同意无产阶级的要求。这也许还需要第二次斗争,但是,这次斗争只能以无产阶级的胜利而告终。”

列宁屠龙术上(列宁屠龙术上)(2)

但事实却不合马克思所想,他觉得具备革命条件的优渥国家,没有一个建成了社会主义。反而是其原先的盟友,各国的左翼政党纷纷走上了改良路线而选择了社会民主主义。无产阶级前脚还在跟着他喊工人阶级没有祖国、“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后脚摊上一战这档子事,马上就把他卖了,然后四分五裂变成工人有自己的祖国,互相组织起来支持各自的政府去砸烂对方脑壳,导致第二国际也由此破产。

列宁对此认识的就深刻的多,他清醒的发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而且“离开工作,离开斗争,从共产主义小册子和著作中得来的关于共产主义的基本知识,可以说是一文不值” 。在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的国家里,革命受到的阻力也会变大,反而更难成功,所以社会主义革命应该从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

根据这个理论,列宁开辟了新的试验田,既在内忧外患、穷的叮当乱响的资本主义东欧病夫沙皇俄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建立起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而后将马克思推上“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宝座。如果没有列宁,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很可能只会与资本老祖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作者)比肩,其思想只会成为摆在历史案台上的神龛,而不会变成影响后世强有力的武器。

那么为什么列宁会成功?

如果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是大势所趋,只要振臂一呼,天下英雄云集响应,天下狗熊咸与维新。那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革命的水兵冲进冬宫,就是因为他灵活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光就活学活用与务实这两点看,列宁甚至要比马克思本人更加擅长使用马克思主义。因为闹革命这样的事,不像搞理论那么阳春白雪,是要舍得一身剐,才能把皇帝拉下马的。

列宁遇到的俄国,用马克思的话形容叫“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是一个千疮百孔而且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很低的国家,无产阶级受到严重的剥削,而且不像德、英制度健全还有改良主义的道路可选,彻彻底底是除了裤衩和枷锁什么都没有了,他们做梦都想着怎么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和帝国主义的珠穆朗玛峰。那好了,列宁的出现就像一个火种丢被进了俄国的干草堆里,本来光脚的就不怕穿鞋的,这下摆在俄国无产阶级面前的就成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所以列宁在1917年11月7日又一次发挥了他在马克思主义者中无人能出其右的特长:搞事。

列宁屠龙术上(列宁屠龙术上)(3)

搞事是一门非常讲究的学问,虽说是会闹的孩子有糖吃,但乱闹的孩子只会挨打。列宁的亲哥哥,在列宁17岁的时候就因为刺杀沙皇行动泄露被绞死了。所以会搞事和乱搞事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组织。列宁说过“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所以他对组织的艺术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形成了著名列宁建党理论。此处不先讨论他的建党理论,其操作方法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主要集中在如下6点上:

1、建立列宁式的政党;2、贯彻先锋队理论;3、分清自发性、自觉性;4、确立民主集中制;5、培养职业革命家;6、保持革命的秘谋性。

建立列宁式的政党

列宁在《怎么办?》中全面论述了如何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列宁式政党的核心就是要先建立一个严密而且如臂使指般的组织。有着统一的思想和严格的纪律,有着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系统而完整体系。是“一个能使政治斗争具有力量、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的革命家组织。”

要建成这样的机构,就要求党组织一定不能被架设在松散而相互独立的个体之上,而必须把他们组织起来,以稳定而互相支持的支部为最小基层单位开展行动。换而言之,就是用铁打营盘管着流水的兵。用列宁的话说,就是“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而不是在口头上成为党的基本组织细胞。”支部就像列宁式政党这颗大树的树叶树枝,而上级党组就是这个树的树干,树叶树枝一级一级的服从树干的安排。列宁式政党的好处,就是中央可以通过调动支部,来灵活带动一个群体行动,进而盘活整个局面,从而防止出现成员人浮于事、政党大而无能的情况。

这样的原因,是因为苏共的娘胎,1898年成立的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在一开始也是一个十分松散的组织。直到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所有人都发现了这个问题,决定对此进行修正。列宁在会上,就党员的问题提出“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可以作为党员。”而马尔托夫(孟什维克领导人)认为“凡承认党纲、并在党的机关监督和领导下为实现党的任务而积极工作的人,可以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二者的言论粗看接近,但在对待党员是否该“参加党的一个组织”问题时,观点却大相近庭。而这个问题实际上这句话决定了党的根本结构。

列宁结合自己多年造反的实践经验发现,只有通过以少数精英(职业革命家)为节点构建的基层组织,才能带动以广众参与为基础进行的革命活动。列宁自创的列宁式政党,实际上是在艰苦环境下,准备通过斗争手段而结成的打天下的革命党。而马尔托夫参考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则是富庶环境下,期望通过议会斗争而上台的分天下的改良党。

前者更适用于社会发展程度低的俄国,因为它真正集中了所有人的力量,把党的所有成员都分配到党的各个组织中,方便党的统一管理,从而“把党员的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使得党制定的政策能够得到高效的贯彻。后者构建的则是一个成分复杂、思想多变、流动性大、行动不统一的松散团体。两者的组织度天壤相隔,自然列宁的主张得到了大多数与会成员的支持,被称为多数派“布尔什维克”,而马尔托夫的支持者则只占少数,被称为少数派“孟什维克”。

贯彻先锋队理论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先锋队理论是列宁建党理论中最核心的思想之一。列宁在革命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党的定位得出了一个经典的认识:“党是阶级的觉悟的、先进的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既党不是工人阶级的全部,它只是工人阶级先进的部分。之所以会有这个认识,是因为马克思前面对党在实践中的定位很模糊,他在《共产党宣言》里说过:“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要想理论变得可操作,就需要把理论细化,将其分成一个个可落到实处的步骤。

但马克思在这只搭了一个框架,没明说共产党人在现实的工人阶级中表现为什么样的人,具体有什么样的特征,怎么实践革命的理论。列宁充分认识到这点,他结合自己丰富的斗争经验,把革命分成了三个阶段:先将党打造成工人阶级先锋队来争取对工人阶级的领导权,然后再通过工运把工人阶级引向无产阶级革命,最后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列宁屠龙术上(列宁屠龙术上)(4)

所以这就涉及到对工人内部成分划分的问题。虽然马列主义一贯认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的阶级,但这不意味着工人阶级的每一分子都是先进的个体。所以在实践操作中,“作为阶级的先进部队的党”的“责任是把愈益广大的阶层提高到这个先进的水平”。但是,也不能为了提高而提高,随便就把什么人都拉进来。因为这样会使党失去对全局的驾驭能力。就像是和面,水参多了面就少了,本来想要包饺子的,结果整出了一锅面糊糊,不但原来的目的没达到,材料也给浪费了。这就叫做逆向淘汰,劣币逐良币。

所以列宁认为“混淆才真正是危险的”。一定要把“无组织的分子”、“不接受领导的分子”和“不可救药的落后分子”这样的牛鬼蛇神、村巫庙祝都挡在门外。防止“非社会民主主义者的群众一下子涌进党内来。”使党“淹没在群众之中”,从“有觉悟的先进部队”“沦为群众的尾巴。”所以,为了保证党自身的先进性,必须要有原则的精挑细选,接纳有组织、服从领导、思想过硬的分子,在稳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地位的同时稳固党的先锋队地位。

之所以要建立先锋队理论,是因为正确的理论能够指导正确的行为,而错误的理论只能指导错误的行为。列宁之前的共产主义者,已经用拿脸探路方式编了一本《十万个不可以》。比如德国社会民主党,就是一个典型的因为沙子掺太多而走歪了的前车之鉴。

1874年,拉萨尔曾领导过的全德工人联合会(既拉萨尔派)与马克思的朋友威廉·李卜克内西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既爱森纳赫派)合并。本来对立的两派,在合并后却确立了以拉萨尔主义为主的哥达纲领,这等于把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直接掐死在了摇篮里,使得德国社会民主党走上了改良主义路线。这让马克思前面在德国工运上做的工作功亏一篑。他在看到哥达纲领后气不打一处来,直道“这个连文字也写得干瘪无力的纲领中差不多每一个字都应当加以批判的”,为此还专门写了著名的《哥达纲领批判》,对其口诛笔伐,从头批到脚。

但事实胜于雄辩,马克思之前就对这个党没有领导权,所以现在干着急也没用,说什么也等于没说。这事造成的恶果不仅是让德国的革命泡了汤,还极大的启迪了伯恩斯坦等人,让他们看到了社会主义通过资本主义改良而不是灭亡实现的希望。现实也印证了这点,在马恩相继逝世后,改良主义在第二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社会民主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彻底分道扬镳。

列宁则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后人,贯彻先锋队理论后,会得到的什么样的好处。列宁在实践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都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一部分。虽然都属于社会民主工党,但一笔写不出两个社字。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姓“共”,所以要来的更左而且更倾向于选择科学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而与马尔托夫的孟什维克姓“修”,所以要来的更右而且更倾向于选择社会民主主义的资产阶级改良。两者虽然住在一个屋檐底下,但私下里相互看不顺眼,都准备把对方批烂批臭。

列宁屠龙术上(列宁屠龙术上)(5)

终于到了1912年两派都觉得过不下去了,分家自立门户。于是列宁给自己一派的名字后面加了个带括号,成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以和不带括号的孟什维克做区分。虽然两边分家了,但是组织度上看,其实对布尔什维克更加有利,因为列宁吸取前人教训,创立了先锋队理论,把布尔什维克逐步打造成了虽然一个紧实、无派、有方向、指哪打哪的组织。而孟什维克则为管理松散所累,愈加臃肿低效,成了一个走一步看一步,打哪指哪的机构。

到了1917年,二月革命后,这个区别就成了致命的关键。当时工兵代表苏维埃中的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与由罗曼诺夫王朝遗老遗少组成的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进行了谈判,一起构成了俄国临时政府。但是工兵苏维埃是独立出现的又体量巨大,所以腰杆子粗可以不鸟临时政府,于是俄国的实际状态成了工兵苏维埃与俄国临时政府两个政府并驾齐驱。此刻孟什维克沙子掺太多导致的机会主义的老毛病又犯了出来。说的好听点叫妥协软弱,说得直白点,那叫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

在现实中表现为,孟什维克表面上教条的认为俄国因为资本主义不发达,所以无法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眼前发生的只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所以只想通过联合政府的方式分一杯羹,准备将革命的领导权拱手送人。实际上则是党内各个阶级都准备量苏维埃之物力,结友府之欢心。通过损公肥私散伙分行李,以求在新政府中谋个三瓜俩枣。

所以沙皇垮台后,工兵苏维埃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领导下,实则是准备作俄国临时政府的附庸。他们的目的也确实达到了,三次联合政府的部长名单里都有孟什维克的人。但是资产阶级零时政府乱分蛋糕的毛病出现了,他们光给献殷勤的孟什维克吃肉,却不给瞪珠子的布尔什维克喝汤,这表现在三次联合政府部长名单里,都没有一个布尔什维克。这当然也是有原因,在第一次工兵苏维埃大会的1090名代表中,布尔什维克只占了105个。这导俄国临时政府狗眼看人低,进而产生了一种的幻觉,觉得苏维埃里的布尔什维克是不姓赵的。

列宁屠龙术上(列宁屠龙术上)(6)

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忘了列宁手里也有枪杆子。为了扭转在工兵苏维埃与俄国临时政府中的绝对劣势,列宁经过四月危机、七月事件、科尔尼洛夫事件等大小斗争后,布尔什维克基本放弃了对俄国临时政府的幻想,再一次发挥了先锋队的作用,果断利用手中的精英直接发动了武装政变十月革命,用枪杆子顶着俄国临时政府的脑门子把他们赶下了台。

分清自发性、自觉性

无产阶级天生就具有造反性,也就是常说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但是,如果没有对无产阶级进行系统的教育与引导,他们只会进行乱动盲动或者微微一动。所以必须要通过组织,将它们改变现状的自发性引到改变社会制度的自觉性上。为什么不能依靠自觉性改变政治制度?因为自发性的成果在当时已经看到了,就是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八小时工作制这样的东西。 只是在资本主义体制内争取一些权利,却并没有触及到资产阶级政权的根基。

这当然是正常的,作为被压迫者,无产阶级虽然穷,但是不傻。他们知道自己提的这些要求不但现实而且合理,讨不到也就是罚酒三杯,顶多挨两板子,但改朝换代可不是这么说算就算了,那是要杀得血流成河、人头滚滚的。而且资本家的枪杆子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成正比,闹的成当然是喝酒吃肉,闹不成可就要背锅挨揍了。所以资本主义国家,只要酱油群众可以混个温饱,当然不会为了一个还停留在纸面上的东西帮人火中取栗。他们一定会选择遵循本性,为不斗争找一系列借口。

作为压迫者,资产阶级领导的政府向来是一种注重过程正义,顺带结果正义,不管恶与善、只管治与乱的组织。他们虽然不怕零零散散的工人来闹事,但是他们怕有组织的工人来闹事,尤其是怕工人被有思想、有组织、有行动的共产党捏在一起来闹事。为了防微杜渐、息事宁人,所以除了镇压外,越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越愿意通过收买手段来分化工人阶级(比如现在的中产阶级),因为资本家也知道兔子急了还咬人的道理。他们退而求其次,找到了革命意愿不太强的工联组织作为代理人来间接控制工人,从而把对社会制度的改造缩小到对工作条件的改造。

这样来看,自发性会导致什么结果就很明显了。无产阶级的趋利避害与资产阶级的适度让利一拍即合,虽然生产关系的矛盾没解决,但是阶级斗争的矛盾被大大的往往后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争取到了时间,也就没有无产阶级革命什么事了。所以列宁对这种自发性深通恶绝:“人们经常谈论自发性。但工人运动的自发的发展,恰恰导致运动受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支配,恰恰是按照《信条》这一纲领进行的,因为自发的工人运动就是工联主义的、也就是纯粹工会的运动,而工联主义正是意味着工人受资产阶级的思想奴役。我们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要反对自发性,就是要使工人运动脱离这种投到资产阶级羽翼下去的工联主义的自发趋势,而把它吸引到革命的社会民主党的羽翼下来。”

但是资本主义发展是不均衡的,英法德这样富得流油的是资本主义,俄罗斯这样穷的磊落的也是资本主义。前者的工人阶级还可以因为资产阶级赎买政策使自身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而那他们的俄国穷兄弟就没这么幸运了,就俄国那四处漏水的资本主义,资本家没意识,没能力也没意愿去收买俄国的无产阶级。俄国资本家继承了毛子粗暴的传统,直接动用国家暴力机关去镇压不听话分子。

列宁、斯大林、托洛茨基、高尔基、捷尔任斯基(契卡创始人)、布哈林(苏共头号笔杆子)、伏龙芝(红军战神)等等都曾被丢去流放。但是沙皇不仅腐败,而且无能。其结果却是这些人在流放的地方、流亡的路上进行了无产阶级大串联,相互切磋造反大挪移。列宁成了其中的佼佼者,他在流亡德国的时候,总结出了影响至今的“灌输论” 。

列宁屠龙术上(列宁屠龙术上)(7)

“灌输论”其实是一种手段,而且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历史上有着大把的类似东西。例如基督教的信耶稣得永生,佛家的因果报应天道轮回,伊斯兰的安拉胡阿克吧。这些东西都是必须要靠灌输才能装入人脑子中的。但灌输什么东西,怎么灌输东西非常的重要。像宗教,就是靠抓住人对死亡、未来、未知的恐惧,然后把人对这些事物的需求具象为各路鬼怪神佛,混上一些向善的道理,加上些可以为灌输者所服务的东西,一股脑的灌进受众的脑子里。至于灌进去的东西是不是都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什么时候的客观规律,就是另一个范畴的东西了。

因为宗教灌输的东西不好,那是不是就该放弃灌输呢?当然不是,“宗教式的灌输是一场灾难,放弃灌输同样也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列宁给受众灌输的,无疑是科学性高的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列宁想的很明白,“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不过他写这段话那会还没有马列主义这个词,所以还用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叫法。列宁是要造反闹革命的,如果自己不争取工人,那别人就会把工人争取走。其结果就是无法建立起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用以对付资产阶级的统治。所以要想争取工人,就得不断给他们灌输党的理论。

列宁绝对是一个搞理论的好手。虽然不及马克思著作等身,但也绝对够得着著作等腿。这点光从他著作的文字量就可以看出来。称其为一个话痨也丝毫不过分。现在的《列宁全集》一共有60卷,3300万字。收录了其人从1893到1922合计29年的作品,这个量就算是列宁风雨无阻,别的什么事都不干,也要以一天3100多字的速度写才能写完。其文字总量大概和二十四史加一块的数量接近。列宁的作品中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类型的应用文居多。

列宁屠龙术上(列宁屠龙术上)(8)

以17卷为例,《世界政治中的易燃物》、《19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彼马斯洛夫歇斯底里大发作》、《普列汉诺夫一伙人怎样维护修正主义》、《面目全非的布尔什维主义》列宁怼天、怼地、怼敌人、怼友军、怼自己。但列宁不是一个机械的人,他很现实,怼完了该团结的还继续团结,该自己改的一定会自己改,自己说错的话“坚决收回我使用过的不礼貌的粗鲁言辞,并在此用书面形式再一次表示我已口头表示过的歉意。”

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宣传要为现实服务。用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的话语去使唤人,再好的理论也会变成正确而无用的废话;用陈义甚高,持论甚正的言论去打压人,再好的组织也会变成戏精带傻子的散沙。列宁这就叫有水平的搞理论。理论搞得的好,不但是把学术搞得光鲜亮丽,更是把学术搞得落到实处。

列宁的落到实处,就是把通过灌输论把自发性变成自觉性。因为“‘自发的成分’实质上正是自觉性的萌芽状态。”马克思认为的资本主义即将灭亡,所以在《资本论》里说“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列宁的任务就是把这个过程加速,不能把革命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俄国资本主义的丧钟就由自己来敲,通过激起工人阶级的自觉性来敲。让工人自己从内心里意识到,只有搞无产阶级专政才是唯一出路,不要期待什么资产阶级改良。这个自觉性,就是要鼓动工人把脑袋别裤腰带上,让他们敢于造反、参与造反、勇于造反,不但要为工人阶级自身的工作条件改善造反,还要为实现马克思主义而造反。通过造反造出一个从未有过的共产主义社会。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今天先讲完列宁"屠龙术”的前三点,后面继续讲后三点,请继续关注,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