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朝鲜国时期(前2333年至前108年)。古朝鲜国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朝鲜北部地区的奴隶制王朝,由檀君王俭所创建,定都王险城,分为檀君朝鲜(约前2333年至前1043年,持续约1300年)、箕子朝鲜(约前1043年至前194年,持续约850年)以及卫满朝鲜(约前194年至前108年,持续近90年)三段时间,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夏朝至西汉中期。檀君王俭在朝韩两国人民的心中类似于中国的黄帝轩辕氏、日本的天照大神或越南的雄王鸿庞氏,是三韩民族的始祖人物。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1)

檀君王俭,被认为是朝韩人民的始祖

(1)檀君朝鲜(约前2333年至前1043年,持续约1300年)。檀君王俭是朝韩两国的历史神话人物,据说他是由天帝庶子桓雄与熊女结合所生之子,生于中国的三皇五帝时代,于尧帝时即位建国,活了1908岁,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商代遗民箕子至朝鲜就封后主动退位让贤(即檀君王俭统治了檀君朝鲜1500余年),隐居于都城附近的山中成为山神,檀君朝鲜如此魔幻的建国史并无考古遗迹可证实,而朝鲜半岛真正可考的历史则是从商代遗民箕子建立箕子朝鲜开始的。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2)

春秋时期箕子朝鲜位置(长白山以西)

(2)箕子朝鲜(约前1043年至前194年,持续约850年)。历史上有关箕子朝鲜的位置学者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箕子朝鲜在燕昭王(前313年至前279年)打败箕子朝鲜后,原本位于长白山以西的箕子朝鲜迁往长白山以东的朝鲜半岛北部地区。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3)

战国时期箕子朝鲜位置(长白山以东)

(3)卫满朝鲜(约前194年至前108年,持续近90年)。箕子朝鲜存在了约850年时间,在战国时期曾一度强大与北方霸主燕国所抗衡,后在燕国雄主燕昭王时期被燕国大败,箕子朝鲜由此大衰。在汉高祖时期箕子朝鲜被燕王卢绾逃到朝鲜半岛北部的部将卫满所灭,后者创建起卫满朝鲜,至其孙卫右渠时因与西汉的战争而被杀,汉朝占领原卫满朝鲜的土地设置“汉四郡”,卫满朝鲜仅历三代便灭亡,朝鲜半岛北部地区此后曾长期纳入中国中原王朝的统治体系中。在汉武帝灭亡卫满朝鲜之前,汉武帝曾在卫满朝鲜东部的南沃沮、东秽等部落聚居的地区设置过一个沧海郡(又称苍海郡,存在于前128年至前126年),因东秽人等部落酋长的叛乱而被设置。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4)

苍海郡位置图

(4)辰国(前4世纪至前2世纪)。箕子朝鲜末期,朝鲜半岛南部(广州——太白山脉以及北汉江河谷以南)出现了一个部落联盟——辰国,与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分别统治着朝鲜半岛北部与南部。它是韩族的起源,后来逐渐分化为马韩、辰韩、弁韩等3个部落,史称“三韩”。三韩部落曾是汉四郡的主要敌人之一,它们翻越广州——太白山脉以及北汉江河谷以北地区不断侵蚀原“汉四郡”领土,致使汉四郡辖境不断北缩西退,最终完全被三韩部落所占据。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5)

古朝鲜国卫满朝鲜与南部辰国位置示意图

二、汉四郡时期(前108年至313年),汉四郡指乐浪、玄菟、真番以及临屯等四郡,分为四郡并存时期(前107年至前82年)、乐浪郡独治(朝鲜半岛北部)时期(前82年至204年)以及乐浪、带方二郡并治(朝鲜半岛北部)时期(204年至313年)三个时间段,时间从西汉中期的汉武帝时期至西晋末年晋怀帝时期,跨度长达400余年。

(1)四郡并存时期(前107年至前82年),存在于汉武帝统治后期、汉昭帝统治前期,共25年时间。汉武帝去世后汉昭帝即位,汉昭帝实行疆域全面收缩政策,在公元前82年将真番、临屯二郡与玄菟郡东部地区被并入乐浪郡,玄菟郡仅剩西部地区,且郡治迁往长白山以西的今吉林省境内,今朝鲜北部地区遂只剩乐浪郡仍存。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6)

汉四郡初设时辖境范围

(2)乐浪郡独治(朝鲜半岛北部)时期(前82年至204年),存在于汉昭帝统治后期至东汉末年汉献帝统治中期,共286年。东汉初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公元18年至44年)在位期间玄菟、乐浪二郡曾短暂被高句丽国所攻取,旋即被东汉光武帝所夺回,后来两国通过和亲缓解了敌对关系,此后直至东汉末年玄菟、乐浪二郡统治范围都比较稳固。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7)

西汉末年汉四郡仅剩玄菟、乐浪二郡

(3)乐浪、带方二郡并治(朝鲜半岛北部)时期(204年至313年),存在于东汉末年汉献帝时期至西晋末年晋怀帝时期,约110年。东汉末年辽东太守公孙度家族统治辽东地区和玄菟、乐浪二郡时,公孙家族大幅扩地南侵,至其子公孙康时于建安九年(204年)分乐浪郡南部置带方郡(204年至313年),朝鲜半岛北部又出现了乐浪、带方二郡并治的局面。至于迁往长白山以西的玄菟郡,早在东汉中期汉安帝时期就已经再次迁往秦长城以内了,历辽东公孙度家族、曹魏、西晋、前燕、前秦、后燕等数个朝代,最终到了东晋末年被高句丽所攻取,直至唐朝初年唐高宗攻灭高句丽之前都处于高句丽统治之下。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8)

东汉末年朝鲜半岛北部开始出现带方郡

(4)汉四郡最终结局:被百济、高句丽分别所占领。曹魏在景初二年(238年)灭亡辽东公孙渊家族后,半独立了近半个世纪的辽东和玄菟、带方二郡重归中原王朝怀抱,至正始七年(246年)幽州刺史毌丘俭击败亚洲东北部高句丽国与濊貊等部落后,朝鲜半岛南部的辰国大多数部落开始依附曹魏,而辰国的继任者“古韩国”(西晋代魏后立马复国)也被曹魏的玄菟、带方二郡所灭,中原王朝一度恢复了原“汉四郡”的辖境。西晋末年,中原地区发生“八王之乱”,辽东地区遂为鲜卑慕容部所占据,朝鲜半岛北部的乐浪、带方二郡因此与中原地区相隔绝,在长期得不到中原王朝的协助且又面临高句丽国与濊貊等部落的侵扰,拥有两郡的军事领袖张统遂放弃了乐浪、带方二郡转而退往辽东地区,乐浪、带方二郡遂分别为北部的高句丽与南部的百济国所占据。虽说前燕曾短暂夺回过乐浪郡,但旋即被高句丽所占据;两郡故地虽还剩数千户遗民做顽强抵抗,负堡自守,但总的来说已经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此后的东晋南北朝、隋朝都与其再无瓜葛。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9)

玄菟郡郡治西迁图

三、前三国时代(前2世纪至427年),又称原三国时代,相当于中国的西汉后期至南北朝初年,持续时间长达五、六个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朝鲜半岛出现了诸多实力较为强大的部落,这些部落分布在汉四郡周围乃至其辖境内,分别为三韩、东濊、沃沮与扶余。

(1)南部的三韩部落(公元前2世纪末至4世纪),主要位于汉江以南地区,分为马韩、辰韩和弁韩三大部落联盟,其中以西边的马韩部落联盟部众最多、地盘最广,成为三大部落联盟的领袖,它也是唯一与汉四郡中的乐浪、带方郡所接壤的三韩部落联盟。公元1世纪开始,马韩部落联盟中外来的百济部落(由来自北方的高句丽王子率领高句丽部众所组建)开始强势崛起,并最终在4世纪中叶被百济近肖古王(346年至375年在位)所灭;公元前1世纪中叶,东边的辰韩部落联盟中的新罗部落(由秦末汉初的秦民所组建)崛起,4世纪占据辰韩所有地盘;而夹在马韩与辰韩之间的弁韩部落联盟则在公元1世纪中叶被伽倻联盟(42年至562年)所取代,公元391年联盟被迫瓦解,后被东边的新罗国所逐渐蚕食。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10)

三韩部落示意图

(2)中部的东濊部落(前2世纪至5世纪)以及南沃沮(前2世纪至5世纪初期)。前者东濊位于临津江以东、汉江以北的朝鲜半岛中部地区,南邻马韩、辰韩,北接乐浪郡,先后是古朝鲜国、汉四郡、高句丽国的藩属国,至乐浪郡被灭之前,东濊曾强大到吞并南部辰韩的大部分部落,至公元5世纪初南、北部才分别被新罗、高句丽所吞并;后者南沃沮(又称东沃沮、沃沮)位于咸兴湾以西的咸兴平原,先后是古朝鲜国、汉四郡玄菟郡的藩属国、乐浪郡乐浪东部都尉辖县以及高句丽藩属国,最终在5世纪初期被高句丽所彻底同化与吞并。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11)

东濊部落势力范围图(公元313年)

(3)北部的高句丽国(前37年至668年)与北沃沮(5至前28年)。高句丽国是中国东北的扶余国王子高朱蒙在公元前1世纪于扶余国东边所建立的国度,其后北驱肃慎,西败扶余、鲜卑,南侵玄菟,东吞北沃沮,迅速成为东北亚第一强国。高句丽国在随后的两个世纪内不断扩大地盘,频繁骚扰汉朝的玄菟、乐浪两郡,直到高句丽国在公元2世纪末出现内乱加之曹魏的兴起,高句丽才暂时停止了对汉地的攻势。魏明帝正始七年(246年),幽州刺吏毌丘俭击败高句丽国并焚毁其国都丸都城,高句丽另建平壤城,高句丽由此国势大衰,进入第一次衰弱期。但由于4世纪前后的西晋宗室内乱(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华的影响,偏居一隅的乐浪、郡无人问及,再加上高句丽休养生息已经恢复元气,故乐浪、带方两郡最终为高句丽所据。至于北沃沮,则是沃沮部落的北部分支,在高句丽建国后不久便被其吞并,成为高句丽的藩属国。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12)

高句丽国与北沃沮的位置,南北沃沮并不相接

四、朝鲜半岛三国时代(427年至660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初年至唐初,持续时间长达近230年,最终唐朝灭亡高句丽、百济两国,据有其旧地设置都督府(都护府)与州县管辖。但随后的唐朝——新罗战争来临,战后唐朝丢失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不久前得来的土地,整个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尽为新罗所有,朝鲜半岛中南部(大同江以南)至此进入统一新罗时代(此后新罗以唐朝羁縻州或名义节度使的身份存在了两百余年),而朝鲜半岛北部则依旧是唐朝安东都护府的实际管辖领土。

(1)高句丽国(前37年至668年)虽在西晋末年曾强势崛起,但旋即被军事实力更为强大的鲜卑慕容部前燕国屡次击败,国都丸都城被前燕皇帝文明帝慕容皝(前337年至前348年在位)两度摧毁,高句丽国又再度衰弱下去了。南边的百济国也在公元371年击败高句丽国,焚毁其新国都平壤城,高句丽在4世纪大部分时间被西部的前燕、后燕以及南边的百济吊打,这段时间也是高句丽国力最弱的时期,可以称作第二衰弱期。但后来随着鲜卑的衰落与高句丽明君小兽林王(前371年至前384年在位)的出现,高句丽开始完善法律、制度,改革军队与教育,致使高句丽再度复兴,至4世纪末好太王(391年至412年)即位,高句丽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好太王不仅向西吞并了扶余国的大量领土,还向南吞东濊与南沃沮两国,使新罗成为藩属国,再度成为了东北亚国最强国,甚至比以前国力更为强大。5世纪可以说是高句丽的天下,公元475年高句丽大败百济国,攻取其国都汉山城,杀其国王百济盖卤,百济由此大衰。到了公元491年扶余国被灭,其遗民自愿内附,至此,高句丽国国势达到巅峰。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13)

4世纪中叶朝鲜半岛局势,南部的弁韩联盟被伽倻与任那两个联盟所取代

高句丽国在6世纪上半部分开始进入治平盛世,此时高句丽国在东北亚一国独大,碾压其他部族与小国,但随着6世纪上半叶王族内斗的加剧、各地封建领主权力的扩大以及6世纪中叶东北地区契丹族的兴起,加之随后隋朝统一南北中原王朝再度兴盛,高句丽开始进入第三衰弱期。6世纪中叶(公元551年),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与新罗两国联合起来攻打北部的高句丽国,新罗夺取了朝鲜半岛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汉江流域,由此实力大涨,并在随后的半个世纪内不断扩展疆域,至公元6世纪末期已经成为足以与高句丽相抗衡的东北亚大国,而百济国则被逼得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的一隅。6世纪末期,因中原王朝隋朝的崛起以及隋、高句丽之间的矛盾,隋朝因此持续对高句丽发动打击,引发三次隋与高句丽之战(598年至614年),两国均因此场战争而国力消耗殆尽,于是蒙古草原的突厥汗国在隋末唐初成为整个亚洲北部的唯一霸主。唐朝建立后,高句丽国由于畏惧之前隋朝三次攻高句丽之战的强大国力,于是于公元631年在辽东地区建立了千里长城以抵御唐朝的可能进攻。唐太宗与其子唐高宗在公元644年、660年、666年分别发动三次唐与高句丽之战,前两次战争皆因薛延陀、铁勒等草原民族的入侵而功亏一篑。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14)

唐与高句丽第一次战役(公元645年)

最终在公元666年高句丽国权臣渊盖苏文去世形势迎来了转机,渊盖苏文的三个儿子发生了内讧了,其次子和三子诬陷其长子渊男生叛逃,为此渊男生为了保命果真逃到了唐朝并请求唐朝出兵。唐朝趁机将计就计,联合南部的新罗国联合攻打高句丽,而高句丽在内部长期饥荒不断、百废待兴以及“带路党”渊男生的招降下,以及外部唐朝名将李勣与刘仁愿等人的持续打压、高句丽外部同盟百济国此前在第二次唐与高句丽之战后灭国致使其孤立无援,再加上南部新罗国的趁火打劫,高句丽最终被唐朝——新罗联军在公元668年所灭亡。唐朝——新罗联军灭亡高句丽后,唐朝在高句丽旧地设置安东都护府管辖,下辖9个都督府、42个州以及100个县,由大唐名将薛仁贵负责镇守,至此,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至此结束。不久,高句丽人推举高句丽王室后裔安舜称王反叛,新罗国支持这一叛乱行为,导致唐朝与新罗的同盟关系破坏,此后便爆发了持续六年之久的唐朝与新罗之战( 670年至676年)爆发,新罗取得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地区依旧属唐朝安东都护府辖地。朝鲜半岛从此进入统一新罗时代,新罗国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15)

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百济、新罗与高句丽三足并立(6世纪末期)

(2)百济(公元前18年至660年),又称南扶余,是由高句丽国王室后裔与扶余人所建立的(高句丽国也是由扶余人所建立的),在通过兄弟内斗与国都迁移等一系列事件后,百济国逐渐稳定起来,并很快成为马韩部落中最为强大的一支。百济在古尔王(234年至286年在位)统治期间逐渐强大起来,它在扩张期间恰逢西晋内乱、五胡乱华,因此给了其无限扩张的好机会,最终东扩北侵,拥有了带方郡及汉江流域,在近肖古王(346年至375年)统治时期,百济迎来了巅峰时期。后来随着北方高句丽的崛起,百济与高句丽两国围绕带方郡及汉江流域爆发了持续数十年的战争,两国在此期间互有胜负。到了公元5世纪开始,北方强大的高句丽政权不断南下,在公元475年高句丽杀百济王、毁其都城,夺取整个汉江流域,再加之百济王国王室内部内讧不断,百济国势迎来了最低点。百济东城王(479年至500年)即位后百济国内局势逐渐安定下来,并开始与东部的新罗国联合对抗北方的高句丽国,至6世纪初开始迎来中兴期。百济圣王(523年至554年)在位期间,由于将都城迁至平原、与南朝交好再加上重新夺回被高句丽占据的汉江流域,其国力再度到达巅峰。但随后旋即被新罗夺走,并由于百济圣王的战死,百济国最后的辉煌也宣告终结,百济国开始进入稳定的没落期。这种情况持续了100余年,最终在公元660年的第二次唐与高句丽之战中被唐朝——新罗联军所灭亡,其地成为唐朝之地,归熊津都督府管辖,下辖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十年之后,唐朝与新罗之战( 670年至676年)爆发,新罗国取得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原百济国旧地尽为新罗所有,朝鲜半岛因此进入了统一新罗时代。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16)

百济国极盛时期疆域图(4世纪中叶)

(3)新罗(前57年至935年),新罗是公元前1世纪中期的一个辰韩部落,后来逐渐取代辰韩。新罗国前期王位并不稳固,采取朴、昔、金姓三大家族轮流继承王位的制度,至4世纪后半期新罗王奈勿尼师今(356年至402年在位)统治时期才开始单姓家族世袭统治,君主专制得以加强,接着智证王(500年至514年在位)更是建立了郡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后来新罗建立十七官等制和百官公服制以及吞并百济、新罗两国之间的伽倻联盟,国力大涨,由此跻身与高句丽、百济两强并立的朝鲜半岛三大强国。新罗真兴王 (540年至576年在位)统治时期,新罗先后击败高句丽与百济两国,夺取整个洛东江与汉江流域,至此新罗国国势更为盛大。此后一百年新罗国进入守成时期,三国之间相对来说相安无事,直到7世纪中叶,新罗先后在第二次唐与高句丽之战、唐与新罗之战中先后击败高句丽与唐朝,新罗取得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一统朝鲜半岛南部。高句丽、新罗两国灭亡后,再加上唐朝退往辽东地区,至此原来的三国并立时代如今只剩一个新罗存在,史称“统一新罗时代”。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17)

唐与新罗之战攻守示意图

四、过渡时期(668年至676年)——卫乐(安东都护府)、熊津、鸡林三大都督府并立,是唐朝初期唐高宗在位时期的事情。在高句丽被唐朝——新罗联军灭亡之后至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之前这段时间为朝鲜半岛三国时代至统一新罗时代的过渡期。期间唐朝在原高句丽旧土设置了安东都护府(辖9个都督府),而朝鲜半岛北部则主要是其辖下的卫乐州都督府领地,原百济国则设置了熊津都督府来管辖,至于唯一没被灭国的新罗国则被授予了鸡林州都督府的名誉头衔,实际还是由原百济国实行管辖,鸡林州都督府自公元663年设立,一直持续了两百多年(其头衔由鸡林州都督、刺史变为宁海军节度使),一直到唐朝末年唐朝国势衰微才被唐朝废止,即新罗从名义上在唐朝大部分时间只是其一个羁縻州,连藩属国都算不上。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18)

唐朝在朝鲜半岛设立的三大都督府位置

五、统一新罗时代(676年至892年)与渤海国时期(698年至926年),相当于唐初高宗、武后时期至唐末五代初期,渤海国的建国时间与灭亡时间都比统一新罗王朝要更晚。统一新罗王朝在公元9世纪末分裂为“后三国”,最终由后高句丽的继承者高丽国一统江山,建立起朝鲜半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高丽王朝,高丽参即得名于高丽王朝;而朝鲜半岛北部由渤海国统治的部分由于公元10世纪初期的辽灭渤海事件遂转而成为辽朝的领土。

(1)统一新罗时代(676年至892年)。朝鲜半岛中南部在唐与新罗之战结束后尽为统一新罗王朝(名义上是唐朝的鸡林州都督府)所有,朝鲜半岛由此开始进入统一新罗时代,半岛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开始出现。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中南部后,逐渐废止了代表贵族专权的骨品制、内外京制并扩大了监察权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行政区划上实行九州五京制,实行“读书三品科”的科举制度选举人才,并通过丈量土地、实行禄邑制、改革军制使得朝鲜半岛的经济文化制度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新罗文武王至景德王的百年统治时期,统一新罗开始进入和平稳定繁荣的“圣代时期”(661年至765年),统一新罗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京中十七万八千九百三十六户,一千三百六十坊,五十万里,三十五金入宅……城中无一草屋,接角连墙,歌吹满路,昼夜不绝”,国都庆州有民众17.89万户近百万人(按每户人家约5口人来计算,则统一新罗王朝国都庆州人口有90万人),方圆50华里,其繁华程度在同时期不亚于唐朝的国都长安城。随着统一新罗经济的发展以及唐朝——新罗两国的关系逐渐改善,在公元7世纪末期,新罗开始几乎每年派遣遣唐使赴中国留学,新罗民众也大批量的定居于中国北方沿海地区。新罗在惠恭王(765年至780年在位)统治时期开始走向没落,由于太后垂帘听政导致政局紊乱、皇族宗室后裔人员叛乱,最终导致国王被杀、乱臣上位,结局就是内讧不断、国家分裂。统一新罗在真圣女王(887年至897年在位)统治时期由于横征暴敛的缘故导致全国性农民起义爆发(同时期唐朝也爆发了黄巢、王仙芝起义),虽然起义最终被扑灭,但各地贵族趁机独立割据,朝鲜半岛“后三国时代”的后高句丽国与后百济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朝鲜半岛北部从此进入了短暂的后三国时代。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19)

统一新罗全盛疆域

(2)渤海国(698年至926年),是比朝鲜半岛中南部统一新罗王朝晚一些出现的东北亚地区强大王朝,是在公元7世纪末期由靺鞨人大祚荣所建立的。靺鞨人原居住在黑龙江以北地区,后来由于迁徙分化的原因在高句丽境内形成了粟末与白山两支靺鞨部落,这两支部落后来被高句丽王朝所征服并成为其统一东北亚的得力助手。公元668年唐朝灭亡高句丽后,白山靺鞨人大部分被唐王朝强行迁徙至中原内地,而留下来的粟末靺鞨人与少部分白山靺鞨人则被迁徙至辽东营州居住。唐朝在和平统治此地三十年后终于在7世纪末期遇到了契丹人率领的民族大反抗,粟末与白山两支靺鞨部落也参与其中。虽然起义最终以失败收场,但参与起义的粟末靺鞨酋长乞乞仲象之子大祚荣却意外逃脱至粟末靺鞨部原定居地松花江流域,并在公元698年份天门岭之战后于此地称王建国,史称“震国”或“靺鞨国”,白山靺鞨残余部落此后融入粟末靺鞨部落中。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20)

靺鞨各部落位置分布图

渤海国建立后由于是武则天统治的武周时期,那时候由于武周王朝内部矛盾不断、外部各族反叛不断且军事征伐频频失利,武周王朝尚且自身难保,故而对东北地区的小国震国听之任之,渤海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得以逐渐壮大。唐玄宗即位后,鉴于唐朝国势的恢复以及渤海国势力的壮大,唐朝为了安抚靺鞨人于是册封渤海开国国王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渤海国也正式将国名由“震国”或“靺鞨国”改为“渤海国”并定都上京忽汗州。渤海王大武艺在公元719年即位后开始向北大幅扩张领土,在击败靺鞨三大部落之一的黑水靺鞨后疆域得到极大扩张,开元年间开始仿照唐朝职官制度建立属于自己的以儒家礼学为道德建构的唐式官制,天宝末年开始频繁迁都他处,至8世纪末期兼并完所有靺鞨部落,同时渤海国的迁都史也宣告结束。9世纪末期,居住于燕山以北、内蒙古东部草原的契丹人开始逐渐强大起来,契丹人耶律阿保机于10世纪初期建国,并在随后的东征西讨中对准了没落中的渤海国,渤海国因此被辽国一战而灭。渤海国大部被耶律阿保机设置为东丹国这一半独立王国交给自己的长子耶律倍管理,而南部的小部分区域则在战争时被南方的高丽王朝趁火打劫抢去,渤海国就这样迅速的落下了帷幕。耶律倍后来虽然因为皇位继承原因逃到了中原地区避难,但东丹国的统治却稳固的传承下去了,大约在辽圣宗(982年至1031年在位)时期才被废除。在渤海国灭亡后,渤海国遗民聚集到渤海国西京鸭渌府重新建国,史称定安国(926年至991年),该国存在了六十多年,期间曾向北宋宋太宗求助复国,但由于宋太宗在两次“雍熙北伐”中均是以惨败收场,导致宋太宗在此后再也不敢北伐辽国,因此帮助渤海国遗民复国的承诺也只是一直谎言,不久定安国被辽国灭亡,渤海国最后一支残余反抗势力被消灭殆尽。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21)

渤海国极盛时期疆域图

六、后三国时代(892年至936年),相当于中国的唐末唐昭宗时期至五代十国后唐王朝时期。后三国指的是后百济国、后高句丽国与新罗国等三国,最终新罗投降、百济被灭,后高句丽国的继任者高丽国重新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的原统一新罗故土,朝鲜半岛在经过短暂的乱世割据后再次迎来了统一与和平。

(1)后百济国(892年至936年)。公元892年,来自统一新罗国尚州的农民甄萱(新罗真兴王后裔)开始对内称王,由此拉开了朝鲜半岛后三国时代的序幕,但此时甄萱慑于统一新罗国势尚在还不敢对外公开,直到公元900年才对外宣称建立了百济国,史称“后百济国”。甄萱在公开建国以后不断攻城略地,基本上恢复了旧百济国的地盘(位于汉江以南地区),并与来自北方的另一割据势力弓裔所建立的后高句丽国互相抗衡。高句丽国后来被王建所建立的高丽国所取代,在公元930年古昌之战前后百济国一直保持国势强劲状态,对后高句丽与新罗的战役一直是胜多败少。随着公元930年古昌之战后后百济国上百城池归附后高句丽以及后百济国内讧,开国君主甄萱被其子甄神剑赶至后高句丽国避难(公元935年事),后百济国实力大损,而北方的后高句丽则因为新罗国的投降再度实力大涨,于是后高句丽仅用了一年时间便灭亡了百济国,后三国时代由此结束,朝鲜半岛另一个更为强大的统一王朝已经出现,这便是高丽王朝。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22)

后百济国疆域(公元915年,西南绿色部分)

(2)后高句丽国(901年至918年)。公元901年,定都松岳的新罗王室后裔弓裔开始称王建国,他是新罗宪安王的儿子,最初追随农民起义军梁吉,后来在公元898年脱离出来自成体系,很快便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汉江以北的地区称王建国。后高句丽历史上先后用名高丽、摩震、泰封等三个国号,国王弓裔在位期间对南方的新兴王朝后百济国与新罗国的残余部分双线作战取得了较大战果,但由于后期他本人残暴好杀的性格与穷奢极欲行为,为众大臣所不满,因此遭到了以将军王建为首的等众将领反叛,弓裔不敌叛军在逃亡中死去,将军王建于是继位,重新改国号为高丽国,后高句丽国于是结束。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23)

后三国时代局势图(公元920年)

朝鲜半岛在经历后三国时代四十余年的短暂分裂割据状态,在高丽王朝的兼并战争下重新一统大同江以南的朝鲜中南部地区,并且高丽王朝在建国以后还努力开疆辟土,将疆土推向了西北方向太白山——鸭绿江一线,那里是生女真的地盘。从此刻开始,朝鲜半岛地区便保持了足足一千年的统一与稳定,后来的朝鲜王朝是由武将李成桂直接推翻高丽王室而建立的,并无内乱割据发生,更后来的“日殖朝鲜”时期也是将朝鲜半岛作为一个整体单元日本治下的“朝鲜都督府”来统治,最终直至二战末期美苏沿三八线分别占领后来的朝鲜与韩国,朝鲜半岛维持上千年的统一到此时才被打破。朝鲜半岛的“后三国时代”极其类似于中国的西夏、辽/金、宋三足鼎立的状态,此后元朝一统西夏、金、宋三国。至于朝鲜半岛南部岛屿济州岛上的千年古国耽罗国(前57年至1402年),因其位置偏僻、国力孱弱,长期臣服于朝鲜半岛上的强国,其角色很像中国西南地区盘踞云贵高原、中南半岛北部的大理国。

朝鲜王朝顺序表大全(朝鲜半岛全史上)(24)

耽罗国,朝鲜半岛南部一个绵延千年的岛屿古国

耽罗国在高丽王朝建立后成为其藩属国,并未灭国,设耽罗郡(后改济州)进行名义上的统治,在经历高丽王朝后期三别抄军统治(1271年至1273年)、元朝耽罗军民总管府管辖(1273年至1294年)、蒙元——高丽共治时期(1294年至1374年)、高丽独治时期(1374年至1402年),最终在朝鲜太祖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后不久其国王王位被朝鲜王朝废除,设置济州牧使(牧使,职权类似于中国东汉末年的州牧)直接进行管辖,绵延了1500年的耽罗国至此才真正寿终正寝,虽说在三别抄军于公元1271年占领济州岛后耽罗国便已名存实亡。而中国的西南强国大理国在1254年被蒙古灭亡后,其国王段兴智被擒后并未被杀,而是与其后裔被蒙古统治者授予世袭“大理总管”职位,大理总管初期管辖云南行省万户以下军官,而当时的万户、千户等军官又兼任行政权,所以说原大理国王段兴智在大理被灭的一段时间内依旧是该地的名义上行政长官(实际行政长官是蒙古人,如大元帅兀良合台、元世祖第五子云南王忽哥赤、元世祖皇孙梁王甘麻剌等)。到了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云南行省建立,各地开始建立路府州县制,军官丧失行政权,而且改任段氏后人为中庆路八府总管,局限于云南西部洱海地区以大理为中心的段氏旧势力区。后期中庆路改为大理路军民总管府,段氏家族虽然管辖地盘缩减、官员减少,但是其实际掌控权力却在逐渐加强,后来随着段氏大理总管继承人不断参与征伐中南半岛各地王国以及云南内部的土著部落,导致段氏家族势力不断扩大,至元朝中后期演变成彻底控制滇西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元顺帝继位后甚至敢于同滇东的云南行省实际掌权者梁王兵戎相见。段氏大理总管职务共历12人,直至元朝灭亡、明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命令征南将军傅友德以及副将蓝玉、沐英等人西征蒙元余孽梁王盘踞的云南行省,次年,滇东的梁王势力与滇西的段氏势力相继被灭,大理总管一职到此为止,明朝在段氏势力旧地设大理府进行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