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4月20日电 题:贫瘠大山里的足球童话,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山里踢足球的少年?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山里踢足球的少年
新华社兰州4月20日电 题:贫瘠大山里的足球童话
新华社记者张睿、范培珅
榆中县中连川乡,距离甘肃省会兰州市148公里。这个被黄土和大山包围的偏远山村,在春天仍会下雪,刮起大风来沙尘吹得人睁不开眼。
在这么一个海拔2300多米的山村,当地人世世代代与大山为伴,贫穷、与世隔绝成了中连川乡曾经给人最深的印象,然而一所小学的出现,给当地的孩子们展示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中连川小学,至今已经培养了6人进入恒大足球学校,1人进入成都足协梯队,2人进入河南绿茵足球俱乐部,26人被选拔至甘肃省体校、兰州市体校、华侨实验学校等足球特色学校,8人前往英国阿森纳、斯托克城等世界顶级球队深造交流。
中连川小学为当地的孩子们编织了一个个关于足球和未来的梦想,他们的故事,是校园足球写出的美丽童话。
中连川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全校共66名学生。凌晨五点五十,东方刚刚泛白,初春的早上仍带着寒气,小学的人工草坪球场上就已经响起了足球的“砰砰”声,没有起床哨,学生们无论男女都自觉跑到了球场上带球跑圈、拉伸热身,这样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场景每天都会上演,热闹的训练和围墙外寂静的大山对比鲜明。
而在操场中间指挥训练的,就是这些孩子们的“造梦人”、中连川小学校长马安武。
马安武,皮肤黝黑、一身运动装,不像一位校长,更像是一位体育老师,而他也一直这么调侃自己:“我就是一个半路出家的足球教练。”
“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这么说,除了我自己和孩子们,几乎所有人都不支持。”马安武回忆起自己刚刚训练孩子们踢球时,颇有感慨,“那时候也没有足球场,就是几十平方米的土场地,摆两块砖头就是球门。”就在这样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的“球场”上,中连川乡的孩子们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和布鞋,第一次接触到了足球。
2012年8月,经过马安武多方联系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中连川乡历史上第一支足球队成立了。艰苦的训练很快便得到了回报。2013年4月30日,中连川小学足球队来到兰州市和市里的一个小学进行了一场友谊赛,个头普遍都比城里孩子矮的中连川小队员们,用一场9:3的大胜震惊全场,中连川小学足球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扎实的基本功令在场的业内人士大加称赞。
“那天赢了以后我就觉得,山里娃,能行。”马安武说。
走在中连川小学里,你能很明显感觉到足球带给这所乡村小学的活力与快乐:个头矮小的男孩摔倒后马上爬起来再次投入进攻;四肢纤细的女队守门员被球砸到脸上后,稍微揉揉眼睛便立刻全神贯注护卫球门;女孩儿们即使面对男生也毫不退让、寸土必争……球场边助威加油声不绝于耳,一张张稚嫩坚毅、带着汗水的脸庞,在西北高原四月的阳光下烁烁发光。
当记者随口问起旁边的孩子有没有觉得踢球训练很苦时,伴随着欢快的嬉闹声,孩子们的回答全都是“不累”“不苦”。
蒋丹丹是中连川小学足球队四名教练中的一位,作为唯一一名女教练,她对于足球带给山村孩子的变化有着更加细腻的感受:“许多孩子接触了足球后,你能很明显感觉到他们的性格有了很大变化。曾经不爱说话、不爱学习,性格比较孤僻的孩子在接触到这项团队运动后,自然而然就变得自信、开朗了。”
足球不仅给当地孩子带来了快乐,也给这个保守封闭的小山村带来了传统观念的转变。中连川乡曾经世代重男轻女,家长也不愿意让女儿抛头露面,但如今中连川的女孩们却可以在绿茵场上自由奔跑。
马安武介绍,足球踢得好的孩子,学习成绩也都不会差,这与中连川小学“做人第一、学习第二、足球第三”的教学理念密不可分。
谈话间,球场旁一个颠球的女孩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她已经连续颠了上千个。这个12岁的女孩叫王春,“左右脚均衡、力量足、耐性好,技术全面”是马安武给王春的评价。由于学习、球技等各方面都很优异,王春曾在2016年被选往英国阿森纳和斯托克城学习交流,今年4月24日她将前往广州参加恒大的试训选拔,而王春的姐姐王妍目前正是在恒大的U16精英梯队踢球,山村里的姐妹俩踏上了一样的足球之路。
当谈到今后的理想时,这个偶像是中国女足队员王珊珊的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想为中国队踢球”,眼睛里满是坚定。
“刚开始时坎儿太多了,幸好都坚持了下来。现在校园足球发展越来越好,我们山里的孩子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广的平台,每次看到他们在小学毕业后依然能够继续自己的足球理想,就是我最高兴的时候。”马安武坐在球场上说。这个足球场是榆中县历史上第一块人工草坪球场,如今这样的球场在榆中已经有了120块。
马安武表示,今后他希望能够进一步延续中连川小学的足球文化底蕴,让中连川小学变成一个足球特色学校和足球基地。
大山里,这个关于足球的童话仍在继续。(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