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育顺 / 文

我的大学梦

杨育顺/文于2023年2月10日

大学母校回忆(江城往昔我的大学梦)(1)

图为汉阳县一中六五(一)班部分学友合影

一、黄粱梦碎

在五、六十年代,教育尚不发达年代,我有幸进入湖北省汉阳县一中。在校3年,曾任班上学习委员,后转任团支部书记。当时风行学习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立志回乡务农。班上王远旭、吴方炎2位团员,执意放弃高考而回乡务农。校团委书记陈荣炎老师要我做他们的工作,要"一颗红心(向党)两个准备(升学或务农)",结果他们都参加了高考,并被金榜题名。

我在作务农准备的同时,也作了升学准备。按当时学习成绩与政治表现,考所理想大学应不成问题。填报志愿时,各科成绩没偏科比较平衡,我开初报的是理工科。学校鉴于报考文科生太少,要我转报文科。我填报了武汉大学等院校。填后,陈荣炎老师找我谈话认为太保守太填低了,应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我只好从命。在专业上,我倾向毛爷爷喜爱的图书馆专业及政治法律等专业。

大学母校回忆(江城往昔我的大学梦)(2)

图为作者与张文利(左)刘华生(右)合影

同我一样由理科临时改报文科的还有位与我同初中又同高中的同学张文利。高三下学期他突患怪病而休克,送医院搶救时抽过骨髓,病愈后双手指弯曲无法伸直。他开初报的理工科,后告知只能填师范学院数学系。他只好临时改报文科。好在他文科基础好,虽双手致残,后考入了湖北大学(现中南财大)。班上与他同进湖大的张定芳,则是因政审原因(贫下中农表演《想起往日苦》节目时她发了声笑,被定为"阶级覌念模糊")高分低就,湖大领导称她是700名新生中前3名,按高考成绩进湖大亏了她。

正当我做升大学黄粱美梦时,组织需要打碎了我的梦。进入高三下学期后,我们多次参加体检。体检的原因是多方面要招收学员,有飞行员、三线工程建设等方靣,均属机密部门。

论身体条件,我身高1.72米,没问题,但体重仅104斤。体检时医护人员表示怀疑测量器有问题,测了几遍都是老数字,显得很无奈。我当时跑1500米,都险些跑不下来。比起班长、校男子篮球队队员刘华生,体质要差许多。哪知刘华生在3次不同单位招生体检时,均过不了关。一次因沙眼,一次因平脚报,一次因腰椎有点弯曲,一次次被刷了。我倒过关了。严格的政审也过了关。在高考前夕,6月底,学校通知我被提前招干,不用参加高考了,招到何处干什么则不得而知。与我同时录取的同年级四个班共有5人。为了不影响大家备战高考,学校要我们不声张,待高考开考当日上午再离校。

在高考前,安排有文科外语口试,我还不得不参加了口试。直到正式高考当天入考场时,我与同被提前招干的同班同学余宝珠在教室黑板留言:"祝同学们以优异成绩,接受党和人民挑选"方才离校。毕业时,全班没有合影。我们悄悄地离开了老师和同学,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

大学母校回忆(江城往昔我的大学梦)(3)

图为作者与朱遂松(左)合影

二、社会大学

进入社会后,我被组织安排到湖北省委七一训练班培训。到此时才知从事机要工作。这个培训班,不是一个小班。而是200多人的2个队7个班。1队为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培人员及湖北省委招收的人员,2队为交通部从冀鲁豫3省招收的人员。其学员全部为当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团员,也有几位为高中时入党的党员。培训班冠名七一,一是1965年7月开学,二是党组织培养人员,故用党的生日命名。简称七一班。这个班只办了一期,办学时间1年。

在这1年中,分政治培训和专业培训。政治培训又分校内校外2部分。校内讲革命传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定大家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信念。李侠(《永不消逝电波》李白人物原型)、施奇(新四军军部女战士、机要员,在皖南事变突围时被俘,惨遭敌人凌辱而牺牲)等英烈英勇事蹟激励大家奋发向上。校外又分2部分,男生下连当兵,女生随省委领导同志到云梦县参加四清。我与1队男生同去河南许昌8173部队当兵。2队(交通部部分)全为男生,则去了河南确山北京军区某炮团。下连当兵时间整整半年。8173部队为炮兵,系1军102团(军直炮团),有加农炮和120、152两种榴弹炮。我分到搡152榴炮的二营五连。我们除了掌握各炮位操炮知识,还有队列训练、步枪和冲锋枪射击训练等。

我们下连当兵时,正逢秋收冬种之时,团里组织大家到农场劳动。任务是收黄豆、收水稻和挖沟渠,还有支农劳动等。这次劳动,从许昌到开封周边团部农场,为了炼兵备战,团长突发奇想,放弃往常坐大卡车行军方式,而采用徒步行军。1个单程160里。去时走了2天,返程仅用1天。大家学雷锋,学硬骨头6连,圆满完成了任务。从军营和四清点回汉后,经过紧张业务专业知识培训后,我们陆续走上各自工作岗位。这一年的培训,被中央办公厅认定为中专学历。

培训结业时,我正式到中共中央中南局办公厅机要局工作,在工作中向领导和同事学习。通过社会实践广泛吸收各方面的知识。

大学母校回忆(江城往昔我的大学梦)(4)

图为作者与同事重访上草五七干校合影

1969年4月,我们下放到机关五七干校(广东连山上草)。除了政治运动外,逐步做到了蔬菜自给、油料自给、肉类自给及少量粮食自给。并开展支农劳动,参加农村"双抢"、扑灭山火和植树造林等。

大学母校回忆(江城往昔我的大学梦)(5)

图为作者与武汉市一商业局部分同事的合影

1972年7月,我出五七干校调到武汉市商业局(一商业局)工作,走上从商路。在市局办公室听到发生在办公室的一则真实的笑话。讲的是一位大学文科毕业实习生写的请假条。事由为他小孩夜间突发高烧,上午要送孩子就医。本应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事,他写成了"短篇小说":"请假条:尊敬的张军代表,有一事本不应说,但又不得不说。事情是昨日半夜我家突发大事,孩子高烧到39度以上,一直不退。用手摸他头额滾烫烫的。我爱人在工厂工作,她们厂里不准请假。因此,我不好意思不得不请假半天,送孩子到医院就医。我将尽量抓紧办理,尽快回来上班。致敬礼!"而原学历仅初中、高中的一排秘书都在承担重任。

1976年3月,我被调入省商业局(后改厅)。至1981年底,我的学历为中专,我也不再做什么黄粱梦,知足了。哪知一项新政重新激起我的大学梦。

大学母校回忆(江城往昔我的大学梦)(6)

图为省直业大周年庆校报

三、省直业大

80年代初,我在省商业厅政治处工作。接省委组织部会议通知去开会,内容按中央组织部要求,40岁以内干部要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为适应这个要求,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机关党委在省直单位开办省直业余大学,设有中文、外文、政治、哲学、经济等专业。

我1945年生,在40岁以内,属必学之列。我回厅后,一面传达,一面报名参考。因我是1965年高中毕业生,较同时报考人员有的连初中学历都达不到而沾了大便宜,一考即中,录入中文8201班。全班有150多人,学员主要以省商业、供销、外贸、广电、建筑、电力、水产等单位人员为主。

业大老师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等院校聘请。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休息日。学制4年。

大学母校回忆(江城往昔我的大学梦)(7)

图为旧时戏院长板凳

教学地点不定,纯粹打游击。我们班最初在繁华六渡桥一带开班授课,这个上课点十分寒酸,为六渡桥西北侧一破旧老戏院剧场。场内只有供观众看戏坐的窄窄的长板凳,没有课桌,而且光线十分暗淡。

大学母校回忆(江城往昔我的大学梦)(8)

图为解放大道变成"解放大河"

不久换了处地方,换到解放大道协和医院正对门省教育出版社大楼顶层礼堂。这是"鸟枪换炮",光线好多了。在这里,有天上午上课前就下起雨。上课时电闪雷呜雨下得哗啦啦响。等中午我们下课回家时,解放大道成了"解放大河",水齐腰深,从中山公园池港逃出的鱼在浑水中乱窜,不时撞到我们腿上。

大学母校回忆(江城往昔我的大学梦)(9)

图为今日湖北省委党校(万松园区)

在出版社上课一段时间后,上课地点改在万松园路上的湖北省委党委。到这里才算固定有桌有椅了。教室虽大,但因人数太多,仍然显得有点挤。

中文系开了十余项课,除了中国古代文学、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古代汉语,还有通史、中共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分别在半学期中开几门课,学一门考一门,考试形式分为考查和一人一桌的正规考试。

有2次考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次是在党校内的考试,那天老天又下了场特大暴雨。万松园路水深超过了膝盖头。省广电厅学员陈明怀身大肚,若淌水去赶考有困难。广电大楼值勤士兵在一辆三轮车上放上板凳,让她坐在凳上,再骑着三轮车送她去考场。当时我们骑自行车行驰在万松园路上,见到这感人一幕。另一次是写作考试,考场设在宝丰路武汉师范学校院内。当时白天最高温达三十七八度。讲授写作课的武汉大学周迪生老师考前向我们讲其写作体裁为记叙文,文题则保密待进考场揭晓。时间为下午。

头天晚因天热,当时家中只有电扇尚无空调,基本上热得睡不成觉。第2天上午犯困,我躺在竹床上眯了一会。醒后觉得还是打一腹稿吧,为下午考试作点准备。我自拟《邻居》题,虚构儿子在边远地区三线单位工作的一位老年邻居的日常生活,写了千字左右。事情竟有那么巧,下午考题竟为《邻居》。我想都不想提笔一挥而成。2个半小时考试时间,我作文加上完成写作知识部分答题,共用时24分钟。我起身交卷,周老师讲不到半小时不能交卷,我讲身体有点不舒服,周老师只好让我交卷出场。后来评了90分。这是瞎猫碰上死老鼠,算我走运。

大学母校回忆(江城往昔我的大学梦)(10)

图为业大学员登记表

我们这个班,除了年龄差距大(有的十几岁有的近六十岁)外,文化水平差距也大。有我这样正规高中毕业的,也有文革中的初高中生,还有仅只念了几天小学的。学习时有些老小颇为为难,有的人基本上每次都得补考。也有考试带夹条交头接耳的。我则没他们那般费力,每次考试均独立完成,且都是一考过关。

大学母校回忆(江城往昔我的大学梦)(11)

图为业大与各单位联系函

我们商业厅机关,有十多人进业大学习。每逢业大期末重点课目考试,按业大出具的函,机关会给大家几天左右时间复习备考。

大学母校回忆(江城往昔我的大学梦)(12)

图为作者的一份学期成绩单

我则因工作忙享受不了这个待遇。不仅如此,有时还得加班加点。有次上午的考试,我是参加完凌晨2时左右结束的党组会(我任党组秘书负责作记录),回家眯了一会就进考场。不过我的基础扎实,像《孔雀东南飞》、巜蜀道难》等诗文都能背诵。因此每次考试,我基本上都是第1个交卷。

大学母校回忆(江城往昔我的大学梦)(13)

图为业大授予优秀学员名单

1984年年底,我们从业大毕业。毕业时,我被评选为优秀学员。经过4年的学习,我拿到了大专毕业证。

大学母校回忆(江城往昔我的大学梦)(14)

图为作者的业大毕业证主页此后,有研究生培训权的省直一单位主要负责人动员我继续学习,拿本科毕业证乃至读研究生。开出的条件是整个学习期间学费1万元,学期1年,每月面授1天。我对这些不感兴趣,认为有个大专文凭就行了,就谢绝了他的好意。

业大的四年学习,使我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特别是学习中文专业对我日常工作有很大的邦助。我被提任副厅长以后,除了司机外,从末配秘书,其调研考察报告与工作安排总结会议讲话稿等,基本上不用人代劳,都是我自已动手完成。我要衷心感谢组织的关心关怀,感谢业大领导和各位老师!

我认为:在人生道路上能进院校学习受教育更好,但社会大学更加重要。只要你热爱学习,到处都有课堂,到处都有老师。在现代知识日新月异分变秒变的时代,又有互联网这便捷工具,更要注重学习,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学海无涯,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学中求其乐也!(作者杨育顺系湖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湖北省商贸流通业联合会原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