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有名字, 由于地域不同 , 语言不同 , 叫法也不同 。即使在同一个国家 ,名字也各不相同。

比如下面这种植物,大家叫它什么名字?

植物的通俗叫法,不要再乱说植物的学名了(1)

上海那边一般叫它花夜饭,滇南一带叫它苦丁香、野丁香,陕西这边一般叫它叫状元花。甚至可能有人反对:你们说的都不对,它应该叫胭脂花。

明明是同一种植物,叫法怎么就那么多?到底哪个叫法才是正确的呀?

其实大家都没错,它可以叫夜饭花,可以叫苦丁香,可以叫野丁香,可以叫状元花,也可以叫胭脂花。这种就是一物多名的现象。

有人反对说,它不叫野丁香,真正的野丁香是这样的:

植物的通俗叫法,不要再乱说植物的学名了(2)

茜草科的野丁香

还有人说,这植物也根本不是胭脂花,真正的胭脂花明明是长下面这样的:

植物的通俗叫法,不要再乱说植物的学名了(3)

报春花科的胭脂花

其实大家说的都没错,叫野丁香的,叫胭脂花的也有很多植物呀。这种就是异物同名的现象。

所以我们发现,植物的名字太多太混乱了,没法交流了。

鉴于此,中国的植物学家就想给植物取一个大名,叫正式中文名,就像我们的尊姓大名一样。这样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就说植物的正式中文名,避免了因为地域不同叫法不同信息不对称引起误解和尴尬。

以开头提到的植物为例。它的花型像茉莉花,又是紫色的,那就取名紫茉莉吧。这个时候,紫茉莉就是它的正式中文名,简称正名。晚饭花胭脂花等等这些就属于俗名或者别名了。这样大家不就可以好好交流了吗。

植物的通俗叫法,不要再乱说植物的学名了(4)

茉莉花

但是还不够。我们要走上国际,和国外学者交流的时候总不能说中文名吧,人家老外听不懂啊。同样,我们可能也听不懂老外的叫法。

所以,为了克服这种混乱的现象,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所有植物只能有一个名,用各国公认的拉丁文表达,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两者合一即为某植物的科学名称(即学名)或拉丁名

属名 种加词,这就是双名法。从狭义上来说,学名指的就是拉丁名。

举个例子。正名:紫茉莉。俗名:花夜饭、苦丁香、野丁香、状元花。学名Mirabilis jalapa L.。Mirabilis是属名,即紫茉莉属,拉丁文的意思是神奇的,美妙的,指的是它的花色多变。Jalapa是种加词,对于Jalapa的解释,有一种说法是指紫茉莉的起源地,可能来自危地马拉的Jalapa地区。后面还有一个“L.”这个是林奈大师的名字缩写。双名后面加上命名人,可以知道是谁给他取的名。

植物的通俗叫法,不要再乱说植物的学名了(5)

这样的话,双名法就使得一个物种就只有一个学名,交流起来就不会混乱了。

关于植物的学名,你学到了吗?如果有疑问请评论区留言。


我是麦芽,关注@麦芽植物手册和你分享不一样的植物故事。

#创作挑战赛##秋日生活打卡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