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系列网评④(喜迎二十大系列网评④)(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这个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20年1月20日,在云南考察调研时,专门听取了云南省和昆明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总体情况汇报。他强调,云南生态地位重要,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履行好保护的职责。“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的叮嘱,昆明市民铭记在心。近年来,昆明全市上下极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处理好生态保护、城市开发、经济发展的关系,把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转变为“内涵提升式”,着力打造品质春城、绿美春城、乐游春城、开放春城、宜居春城,努力把昆明建设成令人心向往之的美丽家园。

喜迎二十大系列网评④(喜迎二十大系列网评④)(2)

绿色,是春城的主要底色。今天,如果走上街头问问路人“昆明是什么颜色”,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绿色”,因为昆明是著名的春城,随处可见春天的嫩绿。当然,也有人会说是蓝色,因为春末夏初时节街头盛开的蓝花楹,以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的蓝天,都是昆明的象征;也有人认为白色可以代表昆明,因为洁白的海鸥是这里冬季最吸引人的风景……

作为“七彩云南”的省会,昆明当然不只有一种代表颜色。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给昆明带来了多样而绚丽的色彩,毫不夸张地说,设计师色卡上的每一种颜色,在这座城市都能找到。但是,“春城绿”和“昆明蓝”始终都是昆明最珍视的颜色。“绿”和“蓝”不只描述这里枝繁叶茂、草木葱茏、蓝天白云的美丽风景,也反映出昆明人多年来重视生态环境、守护绿水青山的卓越成就。

春城的“绿”,是有数字支撑的。十年来,昆明大力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封山育林、造林绿化、拓荒治沙。目前,全市森林面积已超过1660.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62%;与2008年相比,面积增长22%,覆盖率增长7.57个百分点。2013年“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的获得,让昆明人更有动力、更有信心维护“春城绿”;在创建绿色生活的征程上,昆明人更是不遗余力,截至今年8月,昆明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4.7万辆,成为全国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之一。今天的昆明,处处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昆明的“蓝”,是城市管理者和居民齐心协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成果。十年来,昆明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5名,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再次实现100%;滇池污染防治攻坚战“战果”显著,全湖水质保持Ⅳ类,沿岸过度开发得到全面遏制;截至2021年,昆明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0%,回收利用率达35%,人类生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进一步被遏制;已建成的8900亩滇池环湖生态带上,大量野生动物在此安家,彩鹮、青头潜鸭、白琶鹭、紫水鸡等珍稀鸟类重现滇池湖畔,翱翔蓝天。

更值得一提的是,昆明还有“四季花”。丰富的植物资源,四季如春的气候,让昆明一年到头花事不断。春天的樱花、桃花、山茶花,夏天的绣球花、荷花、茉莉花,秋天的桂花、菊花、格桑花,冬天的梅花、玉兰、冬樱花……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花团锦簇的气象不仅把城市装点得分外美丽,还把“世界春城花都”的美誉传播到五湖四海。昆明的鲜花经济全国第一、亚洲领先,不仅为花农和鲜花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还拉动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都是生态文明在春城昆明结出的丰硕果实。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在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下,昆明人把“生态兴则文明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理念落到了实处,坚定不移走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

绿色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环境优美的红利众人共享。我们有理由相信,接下来,昆明全市上下将会进一步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滇池、阳宗海等高原湖泊,下大力气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产业,让全社会都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中来。这,既能助力昆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更能满足昆明市民对优美生活环境的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评论员 陈唯一

编辑:李北

校对:滕腾

审核:钟玲

终审:许建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