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产力研究中心(瞭望新时代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再认识)(1)

中国生产力学会首席顾问王茂林

当今世界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决定综合国力强弱的关键在科技,而不仅是经济总量,这是对当今世界形势最睿智的判断和把握

“世界生产力大会举办目的是要通过提高世界生产力水平来推动世界的和平、繁荣、和谐,而很清楚的一点就是,中国生产力发展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近期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遵循的原则、主要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就如何理解人才、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等要素在新时代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定位和作用,《瞭望》新闻周刊专访了中国生产力学会首席顾问王茂林。

生产力发展要素新定位

《瞭望》:党中央把人才、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等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对生产力发展的要素进行新的定位,这对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王茂林:党中央对生产力发展的要素进行新的定位,这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的升华和发展。把人才、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等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对应的是生产力发展的三要素(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实质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

首先,从人才来看,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中央提出坚持从人才培养开始抓创新,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这些都是对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升华和发展。

其次,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强国之本。当今世界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决定综合国力强弱的关键在科技,而不仅是经济总量,这是对当今世界形势最睿智的判断和把握。

第三,提出创新是引领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对劳动对象的升级和改造,也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略抉择。自主创新是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高端科技就是现代的国之利器。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们必须要加强自主创新,充分发挥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创新驱动战略,就是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高端科技,特别是尖端核心技术、关键设备、重要零部件方面,关起门来创新也是不行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深入,产业链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必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国内的产业、技术、价值链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十四五”规划建议更加突出了创新在发展中的作用,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还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都体现了对人才、科技和自主创新要素的明确和新定位。

《瞭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体现了发展理念的哪些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引领作用?

王茂林:传统生产力理论主张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单方面强调人对自然的索取,在人征服自然的同时也加速破坏了自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最终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于“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清晰阐明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理念,对于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世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国家生产力研究中心(瞭望新时代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再认识)(2)

山东潍坊的潍柴集团一号工厂总装车间,工人在流水线上装配发动机 郭绪雷摄/本刊

中国生产力发展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

《瞭望》:中国生产力发展和对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对世界生产力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发挥了哪些促进作用?

王茂林:中国生产力发展对世界生产力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突出表现在:

一是中国发展由弱到强,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和平繁荣产生的重大影响和促进作用等,就是中国生产力发展对世界生产力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二是党中央关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许多主张,比如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绿色发展等理念,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政府的认同支持和中外社会各界,特别是生产力科学领域的充分认可。从实践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持续扩大开放,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从建立经济特区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从沿海开放到全方位开放,从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到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坚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既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空前发展,也带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世界生产力发展。

2006年10月,在“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上,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总裁约翰·西普在闭幕词中明确指出:“世界生产力大会举办目的是要通过提高世界生产力水平来推动世界的和平、繁荣、和谐,而很清楚的一点就是,中国生产力发展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

国家生产力研究中心(瞭望新时代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再认识)(3)

新疆阿克苏市西郊的施工现场,工人在铁塔、线缆上进行高空作业(10月20日摄) 胡虎虎摄/本刊

民间智库的使命

《瞭望》:你怎么评价民间智库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中国生产力学会40年来完成了几十个重大战略性研究课题,作为民间组织,研究力量从哪里来,对民间社团的推动促进作用有哪些?

王茂林:智库是开展战略与政策问题研究的专业化思想和政策型机构,其使命和任务即是为政治决策者、政府治理者、机构管理者等提供战略与政策建议等决策咨询服务,为社会大众观察世界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瞻洞见和思想引领。

国际上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智库已十分发达,并对一国社会经济发展显示出重要的影响力。据一些权威机构的统计,目前全球智库有8248家,其中美国最多,为1871家,中国507家,我们的邻国印度的智库数量为509家。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也在稳步提升。

民间智库未来的发展应朝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谋求国际话语权的方向而努力。话语权决定了全球问题的解决办法究竟走哪个路径。中国生产力学会40年来,一直都组织中国代表团参加历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与各国与会代表共享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和经验,推广和传播我国生产力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谋求共识,从而为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和企业家积极参与我国的建设和投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过一系列重要指示。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作出“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等战略部署,为我国高端智库如何“出大主意、好主意”指明了方向。

中国生产力学会成立40年来,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的政策研究。作为一个民间高端智库,多年来在历任会长于光远、孙尚清、张塞、翟立功同志包括我及现任会长牛仁亮等的领导下,始终坚持“致力生产力发展研究,促进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办会宗旨,集聚了一大批国内知名学者和专家参与学会的工作和建设,构建起了广泛而扎实的民间力量。

学会长期致力于中国生产力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智库建设方面已形成自己的定位和特点,一是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依托学会平台与国家有关研究部门、大学和科研机构积极对接,聘请这些部门和机构的核心专家组成学会的专家组,组织重大战略性课题研究;二是组建成立“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课题组。一方面,学会专家被定期邀请参加有关部门的专题座谈会,承担上级部门交办的各类研究任务;另一方面,根据研究任务涉及的学科领域,汇集有关方面研究人员,定期召开选题会,布置研究任务,并由专人负责跟踪任务进度,保证成果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和报送。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视支持下,近十多年来先后完成重大战略研究课题80多个。这些重大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许多已在相关省区市得到落地实施。学会的这些成就,充分表明学会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已达到一定水平。

未来,学会将继续以《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课题为平台,集合学会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着力推进“中国生产力发展专业化高端智库”建设,为推动中国生产力新发展和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