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的这本书,是《纽约时报》、亚马逊畅销书排名第1位、好评如潮的创意营销书。

《出版人周刊》称其在社交网络时代“在安全范围内提供了实用的自我营销策略”。

关于生活的朋友圈应该怎么发(如何正确地晒自己的朋友圈)(1)

(来自于豆瓣评论)

看过它以后,你会发现,原来之前自己对于自己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经营,居然有很多的误区,而看过这本书以后,你会对如何经营和维护自己的朋友圈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这本书,就是来自于奥斯丁.克莱恩于2015出版的《人人都在晒,凭什么你出彩?》

关于生活的朋友圈应该怎么发(如何正确地晒自己的朋友圈)(2)

当大家看到一副画作或是一道佳肴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是否有想过它们是怎样出现的?

很多时候,创作者们只想到呈现出结果,但它们是怎么从一堆素材中间变成作品,并没有太多的说明。

这就导致,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他的所思所想,他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创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等等事件,我们其实并不清楚,但是我们也会有好奇心。就像是作者所说,“大家真的想看看香肠是怎么灌的。”

而这本书,就是在传达,如何把过程分享给观众,以及为什么要把过程分享给观众的思维。

作者在经过大量实践和分享,并将经验总结成册,通过十个章节以及里面各种生动的案例、故事、思维绘图,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止一次感叹,原来还有这样的分享方法,要是我早一些知道的话,我就会把我的社交媒体经营得更好了。

又比如在《说好听的故事》的章节中,作者就向读者解释,为什么要为作品编写一个好故事,

同样一件商品,但是价值却有天壤之别,其中一点,在于不同的商家在出售它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包装方式,人人都爱听故事,而故事对物品在人们心中的价值有很大的影响力。

一个好的商品,背后一定有很不错的品牌故事。

就像欣赏艺术品,如果无人讲解,自己也没有事先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我们看到了艺术品,也许过目即忘。

那这对创作者以及观众来说,其实都是一种浪费,这是非常可惜的。

而有了故事的加持,我们会与创作者产生无形的连结,这样的连接,我们或许还会传递分享给他人,我想,这就是影响力的来源。

除此之外,书中还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教别人你会的东西》这个章节,作者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分享我们会的东西,分享有价值的知识,除了可以帮助别人,也可以反哺到自己。

我以前在分享内容方面,就存在不少误区。

比如,我觉得分享自己学识,有炫耀的嫌疑。殊不知,在分享的过程中,是在锻炼一个人总结和归纳的能力的,就像是健身一样,一个人持之以恒地分享和创造,其实就是在锻炼自己发散性思维的肌肉。

其次,在分享时,别人也可以通过你分享的东西,了解到你是怎样的人,这像是个筛选器,你分享的内容,会吸引到你的同好,他们聚集的越多,他们在受到你影响的同时,也会对你进行反馈,影响到你,我想,这是个非常好的正向循环。

所以在此,我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对大家对如何分享有更新的认识、了解,并受此启发。

(如果你们也想阅读这本书,欢迎私信我❤)

最后,我整理了关于这本书的思维导图,如果实在没有时间阅读,思维导图的脉络可以帮大家大致了解书本内容。

关于生活的朋友圈应该怎么发(如何正确地晒自己的朋友圈)(3)

关于本书作者:

奥斯丁•克莱恩,TED演讲者、作家、艺术家。他的作品大量刊登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PBS新闻一小时》及其他艺术类网站;曾受邀在各大企业及论坛演讲,包括谷歌、皮克斯、TEDx、《经济学人》人类潜能高峰会等。

著有《纽约时报》畅销书《Steal Like An Artist》、诗集《Newspaper Blackout》等。

(作者简介出自于豆瓣,略侵删)

本文作者:

铲屎官一枚,间歇性自律。微信公众号阿腿腿子(sue_story1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