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特色小村庄(香山脚下馒头村)(1)

京西小有名气的

门头村

安静的特色小村庄(香山脚下馒头村)(2)

门头村位于海淀区四季青镇,曾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

历史悠久“馒头村”

说起门头村,在京西一带颇有名气,这里说的可不是门头沟哦,是海淀区的门头村,曾是香山南麓一个很大的村落。

现在作为四季青镇的一个行政区域,东邻旱河路,南至北京市农科院苗圃,西邻西山森林公园,北至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南墙,村域面积十余平方公里,下辖多个自然村和居民小区。

安静的特色小村庄(香山脚下馒头村)(3)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门头村早在明代已经成村,因地处西山的门户而得名。估计是“门头”与“馒头”发音相似的缘故,门头村又被称为“馒头村”。并且自明代以来,门头村、馒头村的称谓是并行存在的。时至今日,门头村的群众仍称自己的村庄为“馒头村”,或简称“馒村”。

文化传承“馒头庵”

清代汉军正白旗人曹雪芹先生,在晚年家道没落后,搬到香山脚下离门头村不远处的健锐营正白旗黄叶村定居,并在此地开始创作《石头记》(《红楼梦》的原名)。

安静的特色小村庄(香山脚下馒头村)(4)

《红楼梦》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曾提到“馒头庵”,据红学专家讲解,“馒头庵”的原型即是门头村的别称“馒头村”。不过更深一层的意思,应该是它与“铁槛寺”的连用喻指。

安静的特色小村庄(香山脚下馒头村)(5)

南宋诗词“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在《红楼梦》中曾被提到,此诗的原意是纵使有千年的寿命,最终也难免一死,其中的“铁门槛”是指包着铁皮的门槛,而“土馒头”是指坟墓。借以喻指历经兴衰沉浮的贾家,而其原型则有可能是门头村西的礼王坟(坟内葬有前四代礼亲王和一位惠亲王共五位王爷)。

安静的特色小村庄(香山脚下馒头村)(6)

这儿说的礼王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代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代善。

礼亲王一系出三家“铁帽子王”,可谓位高权重,不过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过程中,礼亲王一系倾向十四阿哥胤禵,被最终胜出的四阿哥胤禛查处,因罪革退者不乏其人。其中就包括礼亲王四世孙纳尔苏,即曹雪芹的亲姑父,被直接革退王爵。他的长子,即曹雪芹的姑表兄同年承袭父爵,但爵位改称为平郡王。

安静的特色小村庄(香山脚下馒头村)(7)

对晚年定居在黄叶村的曹雪芹先生而言,姑表亲戚的祖茔就在生活的视野之中。想那礼王坟是多么的势焰显赫,铁门铁槛,里面躺着四位生前位高权重的“铁帽子王”,可所谓名副其实的“铁槛寺”,可到头来不过也和凡人一样留一个馒头土墓。

如同《红楼梦》中贾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兴盛时期是何等的权势熏天,富可敌国,然而到头来还不是给他人做嫁衣吗?礼亲王家族与贾家境遇之相似,“铁槛寺、馒头庵”,之妙用,之契合,足见雪芹先生文笔之造诣,用心之良苦。

安静的特色小村庄(香山脚下馒头村)(8)

现如今,礼王坟已在几年前被拆除,并在所在地建起了公园,礼王代善的墓碑也已移至北京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外,一代辉煌终不复存在。

独具特色“苗族寨”

门头村还是一个著名的少数民族村,除汉族外,还有苗、满、蒙、回等少数民族,是北京市拥有民族最多的村落之一。其中,苗族有20多户,有萨、郎、杨、白、张、伊、阿等姓氏,所以门头村还曾被称为“苗营”。

安静的特色小村庄(香山脚下馒头村)(9)

关于门头村苗族人的来历,说法不一,多有争议。

一说来自四川。是清代时期平定大小金川之乱后,俘虏了一批头领进京落户为人质,以防苗民再反,便将他们定居在香山。

二说由湖南花垣县迁徙来京的。当年花垣一带的苗民不堪压迫,在石三保率领下发动起义,最后起义失败,有数十位苗民被押解京城,强行关在香山南麓一个营子里,永远不得再回原籍。

安静的特色小村庄(香山脚下馒头村)(10)

作为长江以北唯一一个有苗族同胞祖居的村庄,为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江北苗寨,门头村村委会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多次前往云南、贵州、湖南等苗族聚集区,收集苗族服饰、乐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并以京香苗寨民族特色园为载体,建成了北京苗族文化展馆。

安静的特色小村庄(香山脚下馒头村)(11)

安静的特色小村庄(香山脚下馒头村)(12)

高高翘起的屋檐,精致厚重的银饰……这些颇具苗族特色的元素,可在北京苗族文化展馆一览无余。

安静的特色小村庄(香山脚下馒头村)(13)

怎么样,这样的京西名村,你心动了吗?

旅行小贴士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门头村

公交:动物园枢纽站乘坐360路快车,在瑞王坟站下车,步行即到。

驾车:沿西四环路行驶,在四海桥处出四环进入北坞村路,后进入闵庄路,直行即到。

THE END

来源:乡慧

责任编辑:力哥

投稿邮箱:bjmlxctougao@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