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健康安全就够了?NO

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安全、学习成绩等现实性因素,对兴趣爱好、性格养成等发展性因素的关注度较低。从高到低依次为:

1. 健康安全(65.95%)

2. 习惯养成(55.47%)

3. 日常学习(53.58%)

4. 人际交往(37.89%)

5. 自理能力(33.75%)

6. 性格养成(28.09%)

7. 兴趣爱好(19.47%)

8. 情绪情感(11.93%)

给孩子请家教结果学习越来越差,你以为对的家教观念竟是错的(1)

由此可见,家长更关心“成才”而忽视子女“成人”,于是不太关注人际交往、自理能力、性格养成、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发展性因素,对建立亲密亲子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孩子的课业学习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重点,超八成小学生放学后有额外作业,近五成家庭将学习作为亲子沟通主要话题,四成学生回家后没有户外活动时间,近半学生回家后主要的娱乐活动为“看电视、玩电脑或手机”。子女成绩的好坏成为父母互相评价的标尺,甚至引发夫妻矛盾。

2、把孩子当做天才培养,就能赢在起跑线上?NO

调查显示80%的小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小衔接班。

给孩子请家教结果学习越来越差,你以为对的家教观念竟是错的(2)

但提前抢跑,并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统计数据显示: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没上过学前班”比“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而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中,“上过学前班的”比“没上过学前班的”多10%。

这就告诉我们,学前班不仅没能帮助小学生赢得任何学业优势,反而因为让孩子过早学习引发挫败感,降低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从而产生了学业上的倦怠和松懈。

3、择校影响成绩提高?NO

家长择校是为了让孩子享有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调查数据却表明,“择校生”和“就近入学”的学业情况相差甚微,成绩优秀的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在良好、中等和较差等其他学业水平中,二者的数据也较为接近。大数据告诉你:你以为对的家教观念竟是错的!丨精选

4、补习班撬动成绩?NO

由于害怕孩子在学校学不够,很多家长都会在周末、课外给孩子补课“加餐”。调查发现,近九成小学生在上各种“班”,每天有课外班作业的小学生高达81.50%。

这样的效果怎么样呢?

调查发现,无论是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成绩差的孩子,对周末补课的作用,都一致认为“不知道”、“说不清楚”,这恰好证明了,美国家庭作业问题专家的研究成果,更多的家庭作业时间不一定带来更好学习成绩。

给孩子请家教结果学习越来越差,你以为对的家教观念竟是错的(3)

学前班教育、择校行为、课外班学习及课外作业,是三项性价比较低的家庭教育投入,不仅不能换来小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反而存在让孩子身心俱疲、减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逆反等不良心态的负面效应,给后面的学习阶段带来难以预估的消极影响。

5、家人共进晚餐,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YES

调查数据显示,一家人共进晚餐,并轻松闲聊的家庭,父母经常读书看报的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更高;爸爸经常和孩子做事(玩智力游戏、打闹玩耍、一起运动、一起聊天谈心、一起尝试新事物、一起修理东西、共同保守一个秘密)对孩子的学业水平影响明显;

给孩子请家教结果学习越来越差,你以为对的家教观念竟是错的(4)

可以说,家庭娱乐活动越多孩子成绩越优秀。

6、会做家务的孩子,学习成绩更优秀?

做家务会耽误学习,因此很多家长都不让孩子做家务。

但是大数据结果却告诉我们,自主管理能力高的小学生学业水平也更高。有意思的是,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而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两者相差悬殊。

给孩子请家教结果学习越来越差,你以为对的家教观念竟是错的(5)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但不少家长更关注与学习相关的“预习、复习”等习惯和行为,而忽略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才是促进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7、男孩成绩不好,和父母有一定关系?YES

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动机、课外阅读和学业成绩三个学习的核心方面,男孩的情况均比女孩差。

给孩子请家教结果学习越来越差,你以为对的家教观念竟是错的(6)

这一方面是因为现行教学方式以言语教学为主,正顺应女孩的学习特点,而男孩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更倾向于动手实验和操作的学习方式,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从而潜质发挥受到限制,在学业表现中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男孩的学业成绩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学业成绩较好的男孩父母常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教养方式,相反则父母的负面教养方式表现得更为明显。

比如,当孩子发脾气时,积极的教养方式包括冷静处理、耐心询问,耐心倾听孩子心中的委屈、不满,或者给予其独自平复情绪的空间;消极的教养方式则是使用否定、批评的言辞训斥孩子,甚至忍不住动粗,不给子女解释机会,使其感到心里委屈,让孩子充满失败的体验。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教授的“人际关系理论”指出,民主的氛围、融洽的关系比物质环境、物质刺激更有意义。本次调查显示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更多采用协商、民主的亲子互动模式,证明这一理论在家庭教育中也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