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了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这首诗经常在老师教育孩子要爱惜粮食时出现,食堂的墙壁上也少不了它。至于李绅,在很多人心中都是体察人间疾苦的形象。

实际上,李绅是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家,宦海浮沉数十年,曾位居丞相,同白居易、元稹相友善。如此说来,李绅就是一个关爱百姓的好官员。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一些揭露李绅真面目文章指出李绅的生活极其豪奢。而最可以说明李绅生活奢侈、铺张浪费就是李绅吃鸡舌一事——李绅喜食鸡舌头,于是每餐都要耗费300多只鸡,其后院宰杀的堆积成山。那么李绅真面目真的如此不堪吗?

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曾是著名的悯农诗人)(1)

李绅祖辈皆是官员,可惜家道中落,未满十岁就父母双亡,由长兄照料长大,少年之时就颇有才华,其诗短小精悍,被人称为“短李”,《悯农》就是他青年时期的代表作。李绅很想出人头地,曾有几次进京应试,可惜都未中,至元和初年,终登进土第,补国子监助教。但是李绅对这个职位并不满意,之后离开长安西安来到金陵,受到浙西观察使李琦的赏识。

李琦想叛唐谋反,令李绅起草檄文,李绅不从下狱。李琦反唐失败之后,李绅获释。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同好友元稹还有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创作了《乐府新题》二十首,其中多揭露社会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政治讽喻诗。

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曾是著名的悯农诗人)(2)

之后李绅卷入了牛李党争,(“牛李党争”指的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其中“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多是科举出身,属于门第卑微庶族地主,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进入官场。“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大多出身于门第显赫的世家大族,靠祖上的高官地位跻身官场。)

李绅与李党代表人物李德裕关系密切。牛李党争历经唐宪宗、唐穆宗、唐文宗、唐武宗四代君王,前后长达四十余年,双方势力此消彼长,难以争出高下。李绅与李德裕可谓是荣辱与共,李绅担任宰相离不开李德裕的提携。李德裕失势罢相,已故的李绅也不能幸免,他被追夺三任官,子孙不得入仕。

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曾是著名的悯农诗人)(3)

数十年的宦海沉浮,使得李绅备尝人间滋味,他曾风光居相位,也曾频频遭贬谪。在李绅后期的诗作中,已难见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更多的是感伤自身遭遇、回忆皇恩浩荡及歌颂自己的政治功德的作品。

一方面是出于明哲保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绅过于痴迷做官。中晚唐民生凋弊,社会破败不堪,李绅诗作中自己治理过的百姓还生活得安宁富足,并对他自己感恩戴德。难怪明人胡震亨读完李绅后期作品之后,称李绅“宦梦难醒”,“农夫犹饿死”的疾苦民间在他心中怎及“桃艳仙颜阿母栽”的皇宫呢。

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曾是著名的悯农诗人)(4)

唐代诗人刘禹锡参加李绅的宴会之后这样写到:“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绅生活之安逸可见一斑。据说刘禹锡看上了李绅的家妓,李绅就将美女赐给他了。不过李绅一餐杀三百只鸡之事,不论正史还是野史都不见记载,安在他的身上实在不合适。

后来的李绅确实不复当初,常言守住初心,但做到实是难事。

参考资料:

严澜:《李绅生平及其作品研究》

冯涛:《论李绅前后时期诗歌风貌的不同及成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