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推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让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下场,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之一。几乎同时期,在中国,清政府也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同样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然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最终在甲午战争的失败中,黯然收场。

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差异(对比日本明治维新)(1)

日本明治天皇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的改革成功了,而清政府的改革失败了呢?

其实,归根结底,清政府的改革之所以失败,主要还是改革与被改革的人不同。

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差异(对比日本明治维新)(2)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曾国藩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天皇不掌权,国家的权力在幕府将军手里。洋人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幕府的威信逐渐下滑,天皇的声望逐渐提升。具有维新思想的藩士们,自1866年开始结成军事联盟,并尝试与天皇接触,主张将政权归还给天皇。因此,日本的明治维新,可以看作是由维新派与天皇共同发起的,推翻幕府的革命。被改革的对象是德川幕府将军,天皇是受益者。

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差异(对比日本明治维新)(3)

浮世绘 日本联合舰队击溃大清北洋水师

反观中国,清政府进行的洋务运动,虽然改革内容与措施都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如出一辙,但是终究是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良。清政府不愿触及核心利益以及既得利益集团,守旧人士反对洋务运动,极力阻挠洋务运动的发展等,都使得清政府的改革最终失败。

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败给日本,清王朝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中华朝贡体系也就此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