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说的这个PICC,可不是大家常说的某保险名称,PICC是一种静脉通路的名称,中文意思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该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一般为7天-1年),优点为减少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病痛,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picc置管术操作人员(为患者搭建生命的桥梁)(1)

对于乳腺癌、消化系统癌症、高龄长期卧床患者来说,外周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对血管损伤很大,注射后患者往往会感觉胀痛、麻痛,甚至皮肤红肿、局部发硬等。外科自2018年始开展PICC置管技术,在满足治疗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picc置管术操作人员(为患者搭建生命的桥梁)(2)

PICC能满足大多数患者静脉输液的需求,但是与这根小小的管子“和平共处”可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一些患者和家属对把管子留在血管内存在各种顾虑甚至恐惧,医护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则是——导管相关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留置导管的机械性刺激本身也是产生损伤的始发因素,主要是导管刺激血管内膜出现的无菌性炎症。多发于置管后的48—72小时,一周内最为多见。临床上发生的部位多为穿刺点上方的肢体,以及肩胛部、腋下等部位。具体表现为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的红、肿、热、痛症状。

picc置管术操作人员(为患者搭建生命的桥梁)(3)

34岁的李女士因为“右乳浸润性混合型癌”,于6月底进行了“右乳保乳根治术”,手术很成功,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接下来的问题在于,术后需要化疗八个疗程,该如何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呢?

化疗药物渗透压较高,如果由于输液不当造成液体外渗,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此外,李女士右侧肢体因为乳腺癌手术的原因,不能进行输液抽血等治疗,只能选择左侧肢体。外科管路小组成员紧急召开病例讨论会,终于找出了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左上肢PICC置管。

李女士术后第三天,穿刺点上方7cm处出现红肿硬结,触之疼痛,诊断为机械性静脉炎,给予硫酸镁贴敷、喜疗妥外涂,效果均不理想。肩胛处的疼痛严重影响到李女士的睡眠,一想到自己年纪轻轻就做了乳腺癌手术,加上左上肢PICC管路造成的不便,还有机械性静脉炎引起的疼痛不适,李女士的情绪也已经到达崩溃边缘。

picc置管术操作人员(为患者搭建生命的桥梁)(4)

高华护士第一时间进行耐心解释与心理疏导,李女士心情渐渐平复。用西药效果不理想,能不能换一种方法来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听取外科血管组医生的建议,管路小组选择了西安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化瘀膏和止痛膏外敷,并嘱咐李女士保留药物6-8小时。

picc置管术操作人员(为患者搭建生命的桥梁)(5)

第二天早上查房时,李女士高兴的告诉医护人员,她前一天晚上睡了个好觉。这个好消息让大家倍感欣慰,同时也对中医外治疗法更有信心。连续敷药三天后,李女士患肢红肿硬结消失,肩胛部疼痛较前明显减轻;至出院时,患肢的静脉炎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化瘀膏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加上止痛膏消炎止痛,为中医治疗静脉炎又添加了一个新的方法与思路。

picc置管术操作人员(为患者搭建生命的桥梁)(6)

为满足广大患者PICC置管与维护的需要,西安市中医医院外科开展PICC维护与置管门诊,解决广大门诊患者需求。高华,主管护师,西安市中医医院外科护士,管路专科护士,擅长PICC置管术及PICC导管的日常维护,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二十余年,曾在西安市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消化腺体外科护理,为医院静疗组组员,科室管路组组员。2018年参加陕西省护理学会举办的血管通道技术培训,成为血管通路专科护士。二十年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以其工作的严谨性及专业性获得了病员的广泛好评。

来源:西安市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