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绝对是嫉恶如仇、刚直不阿的化身,而关于他的故事,比如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决战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也是广为流传,任何一个故事,那也都足以傲视整个梁山泊,更何况这么多“英雄事迹”一起加身。

柴进为什么崇拜宋江呢(柴进收留他1年宋江认识他10天)(1)

金圣叹先生曾评武松是《水浒》中“上上之人“

“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可是就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在《水浒》出场是备受冷落的。也正是这点看出号称“当世孟尝君”的小旋风柴进实在是有点欺世盗名,沽名钓誉。

武松第一次出场,是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发配江州,做客柴进庄园。宋江去茅房回来,在走廊里,不小心脚蹬了一个火锨柄,把武松吓了一跳。武松挥拳要打宋江。柴进出面阻拦,宋江与武松相识。

这时的武松在柴进处已经待了一年有余。武松身染疟疾。在当时的北宋也算是重疾了。而染病的武松不仅没人照料,更没在床头休息。反而自己在走廊里烤火。这个就很说明柴进对武松的怠慢了。

柴进为什么崇拜宋江呢(柴进收留他1年宋江认识他10天)(2)

而后文中也说出对武松怠慢的原因,

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柴进原本对武松也是跟其他人一般关照,可是因为有次武松喝酒后耍酒疯,声称要打人,导致下人对武松有意见,所以常常对柴进说武松的坏话。如此一来柴进对武松就不大在意了,完全没有了当初的态度。

且不说为什么武松会酒后撒泼(后面会说到),单论醉酒之后,柴进态度,就很值得推敲。

而且鲁智深也同样有过酒后失德,当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当初鲁智深落发五台山,在五台山上多次喝酒闹事,真真的将一众僧人打了,还把亭子、山门、金刚泥塑等都砸了。这酒疯耍的可比武松厉害太多了。寺里的长老都已恶语相向,齐齐向鲁智深的师父智真方丈进言,强烈要求把鲁智深赶走

智真方丈在鲁智深第一次闹酒时,没有说什么,一如既往的对鲁智深好,第二次闹酒,则是鲁智深闹得太大,智真方丈实在没办法才推荐鲁智深去大相国寺,并且备好僧衣、盘缠、书信等物件。

柴进为什么崇拜宋江呢(柴进收留他1年宋江认识他10天)(3)

由此对比,柴进有些名不副实。所谓的仗义疏财,也不过是借机拉拢一些有名望之人而已,对于还没有打虎,没啥名气的武松,虽有真才实学,却还是不甚在意。

直到宋江到来,认识了武松,柴进对武松的态度才会180度大转弯,同桌饮酒,礼遇客气。武松临走时,柴进准备的衣衫、盘缠,也不过是给宋江面子,在宋江跟前故意做出慷慨的姿态而已。

再说武松离别,柴进只是相送到门口。而宋江与宋清二人直送武松走出六七里,又吃了饯行酒,直到日头偏西,方才分别。临走时,宋江又取了十两银子给武松。

由此可见宋江待武松,真的是真心结交,仗义疏财,而柴进不过是敷衍了事,沽名钓誉。

武松如此机警一人,又怎么会看不出宋江、柴进二人的区别呢。因而他对宋江、柴进也是态度迥然。

柴进为什么崇拜宋江呢(柴进收留他1年宋江认识他10天)(4)

离别前武松主动拜宋江为义兄。分开时“武松堕泪,拜辞了自去。”哭哭啼啼不愿分离, 作揖之后才走。反观与柴进不过就是“相辞了便行”说句拜拜,就走了。武松与宋江相处不过十数日,与柴进相处一年有余。此中悬殊差距,可见柴进对武松不是很好。

而武松孤身一人上路之后,寻思的也只有对宋江的大加赞赏,没有半点感恩柴进。

“江湖上只闻说‘及时雨’宋公明,果然不虚。结识得这般弟兄,也不枉了!”

如此知恩图报、快意恩仇的武松怎么会不念柴进的好处呢,显然是,柴进有轻待之嫌,手下人对武松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脸色。要知道林冲初到柴进庄园时也一样受柴进下人的气,林冲能忍,武松可不能忍。寄人篱下的心酸受气,借着酒劲一并发泄,造成了恶性循环,下人更恼恨武松,柴进更加慢待武松。

柴进结识豪杰,也是看人下菜碟,主要是结交有名望的人物,宣扬自己,有点沽名钓誉。反而宋江倒是真的“及时雨”,识人于微时,雪中送炭。武松正是看清这一点,所以对宋江赞誉有加,诚心拜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