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各怀鬼胎,谁也不能吞并谁,只想着乘火打劫,敲诈勒索一些土地和钱财。只有秦国是在列国中始终保持着东出的决心与信念,并世代相传,不会因为其他列国使计谋而计较恩怨得失。

秦武王嬴荡举鼎而亡(秦武王嬴荡殒命后)(1)

在秦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有为的国君,就连在位仅有三年的秦武王嬴荡也是为秦国的东出做了不小的贡献,但是天不假命,秦武王嬴荡在周天子居住的洛阳因举鼎而亡。年纪轻轻的就因此而亡,不能不说是秦国的损失。如此早亡,却是让列国感觉到了有利可图,为什么这样说呢?做了三年的国君,竟然没有孩子可以继承王位,那么这样一来就要从嬴荡的兄弟中选择一位继承秦国国君的位置。

秦武王嬴荡举鼎而亡(秦武王嬴荡殒命后)(2)

秦武王留下诏书要让自己的异母弟弟嬴稷继承王位,但是其母亲惠文王后却要立公子壮为国君,这就出现了一个可怕的信号,秦国将会内乱。列国觉得有利可图,一个个开始了小动作,特别是赵国和燕国,表现的极为积极。

燕国积极的原因或许是为了自身在战乱的战国时代能够有一个强大的盟友做后盾,因为自己不够强大就要借助外力,这也是实力最弱的燕国求生存的法则。

至于赵国更是一个墙头草了,哪里有利益就哪里就有赵国的身影。

秦武王嬴荡举鼎而亡(秦武王嬴荡殒命后)(3)

秦武王嬴荡举鼎而亡(秦武王嬴荡殒命后)(4)

结语:在列国中也就赵国能和秦国有比较的可能,但是在赵武灵王后,胡服骑射的赵国实力大增却又没有了雄心壮志。只有一些蝇头小利在眼前晃悠,不像是秦国,纵然发生了王位争夺战的内乱,但是实力依然让列国胆寒。雄心壮志不改,一心要东出函谷关,统一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