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心理疏导结束的时候,我对心理医师说:“凡是走进你的治疗室的人,都是幸运的”是的,我从心底里感到幸运,遇到了这么好的心理医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心理疗愈指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疗愈指南(心理疗愈手记1)

心理疗愈指南

第二次心理疏导结束的时候,我对心理医师说:“凡是走进你的治疗室的人,都是幸运的。”是的,我从心底里感到幸运,遇到了这么好的心理医师。

去年10月份,我在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因为是单个生长,个子又比较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今年6月,复查的时候发现结节中有血流信号。医生认为是恶性肿瘤,建议我手术切除。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先做了穿刺。结果没有意外,确实是甲状腺乳头状癌。7月初,我做了甲状腺切除手术,切除了半边甲状腺和峡部。

因为知道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懒癌,手术切除干净后预后极好,我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自始至终都没有太大的波动,算是相当平静。然而,我的乳腺有2-3类结节,子宫也有肌瘤。这引起了我的警惕。

几乎所有人在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以后,都会问声“为什么我会得癌症?”我也不例外。我的生活方式一向比较健康,按时作息(虽然最近两年经常失眠),极少熬夜,荤素搭配,不偏食,经常运动。说实话,我不大认为自己会得癌症。

我想,尽管目前情绪没有多大的波动,但也许情绪会被理智压制,处于已经发生但又不被察觉的潜意识中,所以,我还是应该进行一下心理疏导。

看心理医生在近年来已经越来越普遍,也逐渐得到公众的认可,不再有强烈的排斥感。可惜的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把看心理医生简单粗暴地等同于精神/心理有问题,认为是可耻的,并因此产生抗拒心理。

给我做心理疏导的是广东祈福医院肿瘤科的心理医生蒋老师。跟我想象的不一样,蒋老师并没有跟我来一番促膝长谈,也没有拷问我的心路历程。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让我跟她做呼吸练习。我无法像她那样做长呼吸,胸部好像被什么夹紧了那样,吸进去的不多,呼出来的更少。

我有点含胸,又因为胃炎,我的呼吸一向不是很顺畅。以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无法平躺着睡觉,并且半夜常常得坐起来调整姿势,以便能有一次彻底的深呼吸。有时候我通过打哈欠的方式协助深呼吸,别人以为我困了,其实只是为了让我能吸进足够多的空气。

几年前我坚持用艾灸灸胃脘,后来睡觉就可以平躺着了。去年一月份,我读了一篇讲含胸的文章,我决定改掉这个坏毛病。我开始慢跑,因为慢跑可以培养有节律的呼吸,并且能锻炼胸部的扩张;另外,无论站着还是走路,我都提醒自己要挺直,不要限制了横膈肌的运动空间。

蒋老师轻轻抚着我的背部,告诉我放松、再放松,引导我按照她的口令进入深呼吸。

她说我全身的肌肉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不会啊,”我反驳说,“我挺放松的。”

“那我们试试?”她笑着说。

她让我继续深呼吸练习,她的大拇指按住我右胸的一个点,随着力度的加大,那个地方的疼痛迅速加剧,不一会儿就达到我无法承受的程度。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我努力忍着,然后无法忍受,一边喊疼,一边缩着上身躲避。呼吸也变得急促而粗重。

“你看,你全身有很多这样的痛点。这些都是由于你的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形成的。”

“你的身体失去了对刺激做出第一反应的能力。你的反应,都是经过二次加工以后做出的。”

“你的紧张,来源于你的情绪。你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你应该让情绪流动起来。”

我相信,要使心理疏导起作用,患者本身的主动配合和投入是非常重要的。听了蒋老师的话,我开始想,是什么情绪导致了我的紧张呢?

我的人生经历很简单,一路走来也是比较顺利,好像没碰到什么坎坷,顶多也就是偶尔一个两个小水洼,绝对不至于对情绪造成伤害或打击的那种。

如果要说我此生最大的困扰,那就是我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包括对我的自身价值的探寻。这是折磨我很多年的问题,我时常在意义的漩涡中沉浮,连带着情绪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意义的承载物是生活中的事件,所以,有时候一件小事没有做好,也可能导致意义感的湮灭。40岁以后,我明白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类对意义感的执着是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因为这有利于整个族群的生存和繁衍。尽管如此,我还是难以彻底摆脱这个困扰,只是程度比以前轻了很多。

另外一个问题来源于童年对生活的感受。

按理说我的童年是相当幸福的,家庭和睦,衣食无忧,父母疼爱我们,家里从来没有争吵的声音。然而,因为父母是做小生意的,开了个家庭作坊,我目睹了他们艰辛的劳作,小小年纪就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打从心底里害怕给他们增加麻烦,不愿意成为他们的负担。很小的时候,我就没来由地有了各种担心:下雨天,我会担心那天没有足够的场地存放产品,担心猪圈里的猪会淋到雨;天热了,我会担心门口堆放的柴火自燃;有很多年的大年夜,我没有从爆炸声中听到喜迎新春的快乐,而是忧心忡忡于炮竹会否引燃我们家的竹楼。

“你太敏感了。”蒋老师说,“你一直在为未来紧张不安,导致你的身体也长期处于紧绷状态。”

“怎么会这样呢?”

蒋老师说:“我举另外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天晚上10点多,你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不是很亮,也没有多少行人。这时你听到一个异常的响声,你会猜测/判断这个声音是什么,而不同的答案会导致你心理/身体的不同变化。简单地说,假如你猜想是一只猫,你会很放松;假如你猜想是有人要抢劫你,你会马上紧张起来,身体也会调整到紧绷的状态,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危险。”

我突然间豁然开朗。

可不是嘛!这么多年来,我为没有发生的事情操碎了心,这是何苦呢?我不禁哑然失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哈哈大笑——自己,原来好傻!

我感受到身体在逐渐放松了,我感受到胸部中间的部分松开了,每次呼吸,都有一股粗壮的气流顺畅地通过,这是以前所没有的。蒋老师告诉我说,这是因为之前我总是害怕去触及这个部分,所以呼吸的时候没有允许气流通过,直接绕过这个部分。

现在我明白蒋老师的意思了,在呼吸的时候把关注点集中到自己的身体上,感受它,接受它,遇到阻碍/疼痛的地方,告诉自己:没什么好怕的,引导气流去通过它。

经过两个星期的练习,我能比较好地进行深呼吸了——这是我迈出的可喜的一步。蒋老师说,以后把整个胸部都打开了,会更感受到呼吸的畅快。

我深信不疑。

(本文作者为我科患者泡里的小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