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0报销80%是多少(小点大点)(1)

30000报销80%是多少(小点大点)(2)

海珠区一社区医疗点市民排队办手续。 广州日报记者 乔军伟 摄

职工医保新政首日超2万人忙选点 医保局提醒不用专程去医院办

文/广州日报记者刘冉冉

通讯员戴雨(署名除外)

图/广州日报记者乔军伟

从昨天起,广州市医保全面实施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的就医管理政策,职工医保参保人到社区医院(俗称“小点”)门诊就医,门诊统筹报销比例为80%;若经“小点”首诊并经转诊后30日内,再到其他选定医疗机构(俗称“大点”)门诊就医,报销比例为55%,而不经社区医院首诊和转诊,直接去“大点”门诊就诊,则报销比例为45%。

截至昨日16:00已有22498名参保人按规定办理了选点手续。

市民:小点大点是个问题

在凤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排队等候的卢伯告诉记者,自己原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选了“大点”,但了解到新政实施后“先小后大”报销多,他就来办理选“小点”的手续。卢伯称“按往常经验来说,比较倾向于‘有病就去大医院’,放心嘛!”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参保人对新政表示支持,“感冒发烧都挤到大医院,才是浪费紧缺的医疗资源。平时来社区医院看小病,分流病患,又方便紧急就医,两全其美。”

在中山大学第一医院办理选大点手续的秦女士表示对于“社区医院就医并一次转诊后,在大医院就医30天内有效”的规定感到不解,“为什么要有30天的限制呢?如果我1个月后再有需要去大医院看医生,还得去社区医院办一次转诊,多麻烦啊。”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转诊30天有效”的问题其实可解决,一次转诊后,在大医院就医30天内,多次有效,且不限次数。

走访中也有参保人反映,社区医院一定程度上仍然“缺仪少药”、“难留良医”,医保新政实施后小点怎样留住病人亟待解决。

提醒:可门诊就医时办理

记者昨日从市医保局获悉,截至昨日16:00,当天已有22498名参保人按规定办理了选点手续。

根据市医保局给出的数据,2014社保年度已有542.8万人次参保人办理选点手续,其中大小点均选的有97.7万人次,只选“大点”的有114.2万人次,只选“小点”的有330.9万人次。

市医保局提醒目前门诊选点手续办理非常便捷,参保人可在今后有需要门诊就医的时候一并办理,无需专程前往医疗机构办理选点。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275家社区医疗机构,详细名单参保人可登录“广州医保管理网-信息查询栏目”查询。

昨天上午9:30左右,由于信息系统传输线路故障导致部分参保人无法刷医保卡,信息管理部门进行了紧急抢修,期间部分参保人门诊就医受到了影响,半小时后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恢复了正常。

市医保局提示遇到这种情况,参保人无需着急,可在医疗机构收费窗口办理先交押金后补记账的手续。

“小点”“大点”并非可以随便转

有好多居民误以为“大小定点必须赶在4月1日前办妥”,所以前几天来办定点的特别多。之后仍可办理,并且不一定都要专程走一趟,亦可以在需要看病时,带上照片、医保卡、身份证等所需资料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定点后直接看病。

目前社区医院普遍存在人手不足问题,在新制度实施后工作量增加、技术水平要求也提高了,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收支两条线”,激励机制相对不足,希望这方面能尽快改善。

——某社区医院医生

(记者伍仞)

越秀区卫生部门已组织社区医院与省医、省中医等三甲医院对口,门诊转诊、专家预约、疑难阅片等可“无缝连接”到“大点”,我们的转诊并不是“走形式”,而是高效地完善双向转诊,让医疗资源物尽其用。

社区医院几乎都是全科医生,他们在面临疑难杂症时,可以先帮病患做一个专业的指导,避免参保人“病急乱投医”。

——越秀区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张颖

(记者刘冉冉)

即使“大点”、“小点”都办了,也并非随便都能够转诊。假如社区医院医生判断患者病情较危重,或者是基层医疗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诊断不明确或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疑难复杂病例、因技术设备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处理、据法律法规需转入专业防治机构治疗的病例等情况,会开出转诊单,社区医院转诊去向的选择有两类:一就是其定点的那所大医院,另一类是专科医院(无需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