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前文说到了解梦的方式,本文来聊聊解梦的常见误区。一项技术或能力,知道它的使用范围和禁忌,才能更好的发挥这项能力。

对号入座,以偏概全

古往今来,人们在解梦当中都将一些梦境条件下,偶发联系当做必然联系,如梦见掉牙,这个家里要死人,梦见烟囱就表示性欲望。

解梦有科学依据吗(解梦的两个误区)(1)

这种一对一的方法,僵化了解梦的过程,不仅使解梦变成了查字典,更忽略了每个人每个梦境的个体差异,其实就是同样做掉牙梦,可以因为个人的梦生成环境不同而得出不尽相同的解释。

把偶发联系当做必然联系,真的挺犀利的。这句话在我看来有两个重点,第1个是偶发和必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前人做梦梦见一件事,找到了梦对应的现实,就记录下来,不断的总结,直到所有的梦都有了记录。然后拿着书解所有的梦。

但实际上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在建构着自己的世界。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性格,对同一件事有着千万种解释。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用同一个框架去套所有人。这也是我之前不信解梦的原因。所有人梦到同一件事是同一种解释,那所有人都经历的一样吗?这个解释在所有人那都行得通吗?

第2个偶发,证明之前偶尔有过正确,只是概率比较低。而作为咨询师,尽可能做概率高的事情。

解梦有科学依据吗(解梦的两个误区)(2)

比如一个愿望,随着空间的变化,时间的投入,实现的概率是在不断增加的。在以前我给身边的人解梦,更多的是了解梦的情况,互动交流,看看他梦里有什么关键词,跟现实对照有什么差异。

现在解梦,可以对同一个梦,同一种现象,有四五种完全不同的解释。 当我把这些解释逐个说出来和来访者核对,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的产生新假设,证实或者证伪。

这样解梦,触及真实的概率,会大大提高。保持开放、丰富和多元。即使效果差,也比对号入座强很多。底线比较高。

我说你听,被动接受

解梦给人的感觉就是,你说你的梦,我来给你解释,好像是算命似的。其实自弗洛伊德以来,解梦就有了互动交流的部分。

咨询师要经过一个“问诊”的过程,一来深入了解当事人的梦境表现,二来是在此过程中不断验证自己的假设。

由此,一个理想的解梦,应该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探索与发现,并就最后的解梦见解一致,解梦如果采取了算命的模式,那就是对解梦本身最大的误解。

解梦有科学依据吗(解梦的两个误区)(3)

在算命上,有个词叫铁口直断。形容预测的坚定且准确。你遇见一个陌生人,他对于你现在的状态,过去的经历,未来的趋势预测的坚定且准确。

不仅了解,无比准确且非常坚定。这是算命的标准。而且网上还有铁口直断80条,那是不是背会了这80条就可以去做算命先生了?是不是也太简单了?

写的越简单越容易学成,我越感觉不靠谱。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专业时代。要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没有经年累月的打磨,一般人轻易就能学成。

要么这种行业,是端盘刷碗这种门槛低的,要么是有特别强的天赋,要么有个好爸爸,生来就在终点线上。

我在现实中,还没有见识过算命先生,灵媒这类角色,有机会要去见识体验一下。去见识一下了解一下,看看他们是怎么判断和分析人的,应该有很有价值。

言归正传,我说你听,被动接受,一看就是不专业的。当做咨询或解梦的过程中,有两个专家:

解梦有科学依据吗(解梦的两个误区)(4)

一个是专业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他们有专业训练,有经验,有敏锐的洞察力,有判断力,大概知道是往什么方向;另一个更资深的专家是当事人自己,每个人都是科学家,都是解释自己的权威。

算命先生可能在前者,知识训练判断方面非常优秀,因此就忽略了第二个权威,那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日常反思

昨天晚上跟一个朋友聊天,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他问到了我的工作,我是一个文员,是一个打字的。

我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有点不舒服的感觉。我认真回忆,是什么让我产生了这种感觉呢?

这个工作一说出口,让我感觉好现实,挺普通的,收入也不高,伴随着很多职业病。一点都没有做老板,什么管理者,光鲜亮丽。

我们聊的是,我理想的心理咨询方向,丰厚的收入(现在一分都没有),将来的好生活。听起来这完全是我个人的意淫,自己的想象。

解梦有科学依据吗(解梦的两个误区)(5)

现实的工作,本质上是一个螺丝钉,跟在工地搬砖没有什么区别。核心目的是保证工厂这个机器,不因为我这个零件出问题。

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大概相当于螺丝帽。个人的感受和情绪一点都不重要,是不是拧得紧最重要。

要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岗位职责的要求。而对比心理咨询师,那些美好都是想象出来的,是我相信未来会有的。

我们本来聊的很好,但在那一瞬间我心里咯噔的那一下,好像现实的引力场,让我从自己想象的美好世界啪的一下,坠落在地上。

这种坠落感让我心里咯噔一下,意识到想象跟现实的差距是一件好事。总比没有看到强。

现实的评估和分析一下这个职业,风险高压力大,收入不稳定。想着之前被患者伤害的医生,需要顶着压力短时间给出效果。效果不好,对方可能会打上门来,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解梦有科学依据吗(解梦的两个误区)(6)

压力大,风险高,对应的高收入,可能是精神损失费。或说是补偿,没有这么高的收入,大家都不愿意做这个。

一个想象,一瞬间的感受,当我把它拿出来审视思考分析。我发现感受到的和现实,有时是有差异的,需要让自己更靠近真实。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突然想到了这句话,如果对每一件事我都能这样仔细思考一下,感觉收获是无限大的。

部分观点来自《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