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人生哲理:做困难事必有所得(1)

前几天,看完了金一南教授的《为什么是中国》

这本书里,金教授分享了他当年入伍时,在日记本上写的一句话——做困难事必有所得

这句话成了他的人生座右铭,在无数次演讲中经常提起。

他说:

日常的平淡能灭杀所有的志气。

给自己写日记就这么句话,反复提醒自己做难事必有所得,一定要做困难的事,干自己没有干过,否则要被平淡所湮灭。

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自我挑战。没有挑战,创造挑战。要把它创造出来,你的生命在这过程才能真正的绽放。

01 日常的平淡能灭杀所有的志气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最大杀手,既不是耀眼的成功,也不是痛心的失败,而是悄无声息的平淡。

每天同一时间上班,同样时间下班。干同样的工作,看同样的报纸,写同样的文章,准备同样的课程。

即使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也会在时间长河的打磨之中,被平淡冲刷成一块鹅卵石,四面溜光。

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一个人一生只用了其潜能的10%。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不是10%,而是5%。

心理学家赫伯特·奥托说:普通人一生只使用能力的4%。

我们哪个人内心没有过火花,有几个人能够将它聚成火焰?我们哪个人没有自己的理想,几十年风雨过去,又有几人还在坚持?

金一南人生哲理:做困难事必有所得(2)

02 自找苦吃,克服平淡

金教授在《为什么是中国》中分享了他去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的经历。

他们班有30名军官,来自世界各地。学习期间,每周要选两名上台讲述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国防。

第一周抽签就抽中了,他毫无思想准备。

捷克军官好心劝他:“他们就像听听你们为什么相信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搞社会主义。你别讲这些,讲这些就上当了。你就讲中国的悠久历史,反正就2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但金教授决心不这样做:

全班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就我一个,就讲这个,我不信我讲不好!

周三上午抽签,周五上午讲,白天都是课,只有晚上的时间准备。那2天,金教授总共睡了5个小时。

讲课结束后,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就连完全不同意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泰勒教授也跟他讲了一句:“你今天讲出了你们的合理性”。

所以金教授说,做困难事就是自找苦吃。为什么要自找苦吃,就是为了克服平淡。

平淡是磨灭理想的钝刀子,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克服平淡。

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自己从习惯和环境营造的惰性中解脱出来。

金一南人生哲理:做困难事必有所得(3)

03 做困难事,必有所得

为什么说做困难事必有所得?

因为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收获,都是成长。哪怕一败涂地,也比不做收获要大。

生活不能总是一潭死水,生活需要波澜,没有波澜就要营造波澜。

要敢于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敢于舍弃轻车熟路,敢于打破自我形成的固定节律,敢于把自己逼上墙角。

不主动把自己逼上墙角,形势也会把你逼上墙角。

汉乐府诗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岳飞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诗人艾青说:“当死亡还没来临,把能量都发挥干净”。

不要等到死亡来临时,才惋惜我这个人能量特别大,可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做困难事是最有效的耕耘,是最有效地激发潜能的方式。

做困难事,必有所得。

金一南人生哲理:做困难事必有所得(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