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
总爱来上那么几句客家俗语。
这些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的俗语,
只有地道的客家人才懂得其中的寓意。
也许,
有些俗语你能够瞬间知道它的意思。
但是,这些俗语背后的故事
你都知道吗?
卖笠麻,顶打顶
客家人有句俗话,叫做“卖笠麻,顶打顶”。用以讥笑那些办事死板的人,客家人所谓“笠麻”,是“笠帽”的转音,即“竹笠”。一个竹笠,客语称“一顶笠麻”。
传说,旧时有个卖笠麻的人,按他爸爸交待“一顶卖一块钱”。他便记住:“一顶一块,一块一顶”。有一天,有个人来买,说要买五顶。他说,好,便先递过一顶去,要买者给一块钱。买者说:“我一下买五顶,给你五块吧?”他说:“不行,我阿爸交待,卖一顶捡一块,一顶一顶来!”闻者无不大笑。他正经八股地说:“我卖笠麻就是顶打顶的,你们笑什么!”
目眉毛,幐好看
客家人对于子女多而不孝顺的,或碰到类似的事情,就会怨叹道:“目眉毛,幐好看的。”
从前,有户人家,两口子含辛茹苦养大了四五个孩子。他们有的出门做工,有的做生意,家里只剩下一个耕田的。
有人对这家男主人说,你家孩子出门都赚了钱,但终年不回来看望父母,连钱也不寄回来,而在家耕田的孩子又出息不大,你们做父母的还是生活得那么辛苦。老头子越想越有气,便同时写了几封信,分别寄给外出的孩子们,信的内容简炼:“老父病危,朝不保夕,见字速回,切切勿误。”
孩子们接到信,惊惶不已,以为老父命在旦夕,若不作速回去,不知还能否见到面!于是,他们都及时赶回老家。
谁知到家中一看,老阿爸却在大门口坐着,神情自若,一点病也看不出来。儿子们都感到诧异,但又不便询及信中所说“病危”之事。老父一言不发,孩子们也不敢启口。那大儿子对着父亲出神,见老父亲把眉毛剃得精光,心里觉得奇怪,便小心问道:“阿爸,你怎么把目眉毛都剃光了?”
老父亲没好气地答道:“目眉毛,再多也是幐好看的,有也同无一样!”此话一出口,孩子们才如梦初醒:原来阿爸是怪怨自己兄弟们不贤不孝不顾家哩!于是,兄弟们赶忙跪倒在老父膝下,表示悔过,请求宽恕,并商量以后一致尽心尽力赡养父母。
狗径线,食唔撤
客家人有句俗语:“狗径线,食唔撤。”“食唔撤”是“吃不及”的意思。
从前有个人,不太懂礼貌,每逢吃饭时,都抢好菜吃,十分“乱事”。有一次,他跟老婆回娘家吃喜酒,老婆怕他在酒席上抢夹好菜吃,会当众出丑,便事先吩咐他:“吃饭时你用一条长线拴在脚趾上,另一头由我牵着,我拉一下线,你就夹一下菜,以免‘乱事’。”他答应着。
吃饭时,他老婆坐在他对面,手里牵着线头,扯一下,他就夹一次菜,果然听话。不料过了片刻,线被桌下的狗缠上了,那狗把脚乱蹬,丈夫以为是老婆用手扯动的,便乱夹起菜来。狗脚越蹬越急,他便越夹越快,把一席的客人都看呆了。他老婆忙把手里的线头放开,丈夫便再也不敢夹菜了。
席散后,丈夫问老婆:“你为什么把线丢了?”老婆好气又好笑道:“你真呆!刚才是狗径线,你都食唔撤了!”后人就用这句话来嘲笑那些在酒席上不注意文明礼貌的人;也用来形容事情多而忙乱、应接不暇。
人心不足,蛇吞相
古时候有个宰相,很得皇帝宠爱,他也很崇敬皇帝,只要皇帝有吩咐,纵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万死不辞。
有一回,皇帝得了肝病,吃尽各种珍贵良药都不见效。皇帝只得召来满朝文武,传下旨意:“孤王龙体不安,诸药无效,不知哪位爱卿能取仙丹妙药治愈朕疾?”
话音未落,宰相向前跪奏:“臣素闻善蛇山有条修练千年之大蟒,已成正果,为民解灾,有求必应。为我皇玉体康宁,臣愿走一趟。”皇帝大喜,当即赐以黄金千两,御酒十樽,喜得宰相千恩万谢。
宰相走过三十三条河,翻过九十九座山,见到了蛇仙。宰相诚心下拜,说明来意。蛇仙见他为主人一片真诚,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叮嘱道:“你主人的病要用肝医,你若有胆量,我张开嘴进去,一直到我腹中,取肝一小块,拿回去让皇上吞下,肝痛即愈。”宰相毫无惊惧,卷起素衣,脱下布鞋就想进去。蛇仙又道:只许取肝,其他只许看不准动。”
宰相应诺,立即跳进蛇嘴,直至腹中。哪知道蛇腹象个宝库,珠宝齐全,弄得宰相意动心迷,欣喜欲狂。他想,身上的肝愿我割,这些物还不愿我取?这时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取下一块肝,然后脱下衣服准备把珠宝装回去。谁知正要动手,蛇仙嘴一合,这个贪心的宰相便葬身蛇腹了。正是“人心不足,蛇吞相”。
莫嫌衫长,爱嫌背寒
客家人对那些出了问题不检查主观,只怨客观的人,就劝他道:“你莫嫌衫长,爱嫌背寒”。
从前,有个人,相貌也长得不错,但由于先天残废,胸突而背驼,要做衫时,就往往难为了裁缝师傅,阔狭还好办,长短确难裁。只好大体合身,后襟防长些就是了。但这老兄却爱多挑剔,新衫一上身,一时嫌长,一时怨短。于是去找裁缝师傅论理,要他修改。
师傅说:“你别急,先着起来看看。”他穿起新衫,硬挺着胸,说道:“师傅,你看,是不是后襟长了些?”师傅道:“不会的,不信你行几步我看看。”他便行了一段路,他一走路时,背是驼着的,后襟也就不显得长了。他自己又看又摸,才觉得还是合身。也觉怪了。
便问师傅:“你做的衫怎么随时会变样的?”师傅老实对他说:“老兄,你自己要明白,莫嫌衫长,爱怨背寒哪!”那老兄一听此话,才醒悟过来,原来是自家身上的问题。
当哩三年保长
唔田食杯好茶
这句话,在客家地区是常听人说的。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某地有个保长,每到一处,人们都泡茶招呼他,为了敬奉他,都端“头杯茶”给他喝。
喝头杯茶又有什么不好呢?凡喝茶者都知道,过去制茶用手工,在热锅里炒揉后晒干而成。制茶人边炒边揉边流汗,汗水、泪水甚至鼻水都掉在茶里,茶叶炒得不好还有“锅辣、锅腥”味。茶一泡出来,什么味都浮在上边,斟到头杯茶里面。故俗语有云“茶底、酒面、饭中腰。”即喝茶要喝茶底,又浓又干净。
而当保长的人,却到处都是喝的头杯茶。所以他深有感触地说:“唉,当哩三年保长,唔曾食过一杯好茶!”
官大唔当子孙贤
俗语云:“财多唔当身体健,官大唔当子孙贤。”
相传很久以前,某地有三个穷人,结成知交。后来其中一个交了官运,一个发了横财。只有一个照样清贫如故。自此,他们之间便有了隔阂。穷朋友并不灰心丧气,艰苦创业,同时重视教育子女,家里妻贤子孝,享不尽天伦之乐。
然而,另两个朋友却生活得并不愉快。发横财的“财多身弱”,药碗不断。当官的,子女没教育好,依仗父亲的权势胡作非为。结果三个知交,一个病死了,一个气死了,只剩下那个穷朋友,活到百岁。临死前他给子孙们留下一句话:“你们记住:财多唔当身体健,官大唔当子孙贤。”
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