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易错知识点第一部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高中生物实验知识清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清单(高中生物实验易错知识点第一部分)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清单

高中生物实验易错知识点第一部分

实验篇

显微镜使用的一些易错点:

①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找到要观察的区域,

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成高倍镜。

②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不需要先升镜筒,直接转动转换器即可。

③关于移动方向的问题,位于视野哪里,就往哪里移动。

如:为了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标本装片。

④在使用高倍镜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⑤为判断异物的位置,转动物镜,发现异物消失,说明异物在物镜上,

转动目镜,发现异物消失,说明异物在目镜上。

⑥若视野被相连的64个细胞充满,现将显微镜扩大4×后,

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变为原来的1/16,即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4个。

即扩大x倍,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变为原来的1/x2倍。

⑦若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64个细胞,现将显微镜扩大4×后,

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变为原来的1/4,即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16个。

即扩大x倍,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变为原来的1/x倍。

⑧在观察颜色较深的装片时,应使用凹面反光镜或者大光圈,

在观察颜色较浅的装片时,应使用凸面反光镜或者小光圈。

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少,体积大,视野暗,

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多,体积小,视野亮。

⑩若显微镜的视野中一片黑暗,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都无用,

则可能是由于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⑪用高倍镜观察不到各种膜结构。

⑫若观察胞质环流时,发生是逆时针的,则实际结果也是逆时针的。

⑬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放大的倍数是指放大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体积或面积。

⑭显微镜对光时,应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⑮用高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时,可观察到细胞中紫色的大液泡,

同时还能观察到质膜及其以内部分紧贴着细胞壁

一些补充知识:

高倍镜下可见的细胞器或物质有哪些:

①叶绿体 ②线粒体(需染色) ③液泡

④细胞核 ⑤染色体(需染色) ⑥细胞壁

高倍镜下观察不到的细胞器或物质有哪些:

①质膜、核膜 ②类囊体膜 ③内膜外膜

④染色质 ⑤核糖体 ⑥核仁

关于步骤的一些考点:

1.检验脂肪的步骤:

切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2验证活细胞对物质吸收的步骤:

浸泡玉米粒→纵切→染色→漂洗→观察。

3.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的步骤:

撕取表皮细胞→(加清水)→制片→观察→加蔗糖→观察→加清水→观察。

4.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5.检验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实验的步骤:

加缓冲剂→加底物→加新鲜的猪肝匀浆→观察

6.观察叶绿体叶绿体形态分布的步骤:

取黑藻小叶→(在光照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制片→观察。

7.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步骤:

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8.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9.HIV逆转录的步骤:

识别→注入→逆转录→DNA复制→整合到宿主的DNA上→转录→翻译→组装→释放。

观察叶绿体的实验的易错点:

①应该选择幼嫩的黑藻小叶、略带叶肉细胞的下表皮的菠菜叶。

②实验前应该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

③制作装片时,应先滴一滴清水在载玻片上,然后放上叶片。

在高倍镜下,观察不到叶绿体的外膜、内膜、类囊体膜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的易错点:

①未煮熟的两粒玉米是实验组。

②一定要先沿着胚的中线纵切,再染色

注意是沿着胚的中线纵切,不是胚乳的中线。

③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再用清水漂洗。

④胚乳部分不管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均被染成红色。

⑤实验组的胚也会被染成浅红色(纵切时有细胞膜被损坏)。

关于漂洗、洗涤问题:

1.检验油脂时,用50%的乙醇洗去多余的染液。

2.验证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时,用清水洗去红墨水。

3.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用清水洗去多余的盐酸,防止过度解离。

4.G6玻璃砂漏斗使用完后,先用盐酸浸泡,并抽滤去酸,再用蒸馏水洗至中性。

5.外植体消毒后,放在超净台中用无菌水清洗。

关于吸水纸的问题

1.检验油脂需要用到吸水纸,依次用来吸去多余的水,多余的染液,多余的乙醇。

2.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用到吸水纸,用吸水纸吸水或蔗糖溶液。

关于实验时需保证细胞活性的实验

1.验证活细胞对物质吸收的选择性实验时,实验组需要保证玉米粒的存活。

2.观察叶绿体和胞质环流实验时,需要保证黑藻或者菠菜叶存活。

3.观察洋葱表皮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需要保证洋葱表皮细胞的存活。

4.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需要用到乙醇的实验:

1.提取光合色素——95%乙醇(浙科版)或无水乙醇(人教版)。

2.检验油脂——50%的乙醇,洗去多余的染液,去浮色。

3.医用消毒——70%或75%的乙醇。

4.检验果胶——95%的的乙醇。

5.DNA的粗提取——95%的酒精(人教版)。

6.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体积分数95%的酒精和与质量分数15%的HCl溶液

按1:1的体积比混合作解离液。(人教版)

关于需要用到显微镜的实验

1.观察花生子叶中的油脂实验。

2.观察质壁分离及分离实验(可以只用低倍镜观察—人教版)。

3.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4.观察叶绿体和胞质环流实验

4.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板计数。

可以用到洋葱的实验

1.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用到了洋葱外表皮,该实验不需要压片、解离。

2.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用到了洋葱根尖分生区2-3mm,该实验需要压片、解离。

注意点:

上述的两个实验均没有设置对照组,因为可以前后自我对照

可以说没有对照组,但是不能说没有对照

高中生物课本中涉及运用假说演绎法的3个: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①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⑴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⑵做出4个假设

❶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核心假设)

❷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❸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❹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⑶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⑷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⑸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②易错点:

⑴孟德尔当时还没有提出基因、染色体这些概念,提出的是遗传因子。

⑵用自交的性状分离比推出假说,用测交进行演绎推理来验证假说。

⑶孟德尔用了正交和反交目的:只是为了增强实验的严谨性

而不是为了确定是否伴性、及是否属于细胞质遗传。

测交子代表现型不同,不能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现象,

F1自交才可以说发生了性状分离,而且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否定融合遗传

⑸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和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⑹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是不相等的,雄配子远远高于雌配子。

⑺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现象。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⑴选材合适: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

⑵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⑶利用统计学方法。

⑷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2.摩尔根根尖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考点补充:

①该实验用了正交和反交,可以确定是否伴性,基因是否在染色体上。

②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F1雌雄交配,

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3.探究DNA复制方式的过程中利用了假说演绎法

易错点:萨顿以蝗虫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没有用到假说演绎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的有:

①孟德尔推出的遗传定律

②用信封卡片模拟孟德尔定律

建立各种模型的有:

1.物理模型

①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②研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

③细胞膜的流动镶嵌结构模型,注意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这个是人为建立的模型

④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中涉及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的构建。

易错点: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结构照片属于实物,不属于物理模型

2.数学模型

建构数学模型步骤包括: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建立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①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

λ表示增长率,即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②坐标曲线。常见的坐标曲线如下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以吸光率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

❷光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以光合速率为纵坐标,以光强度为横坐标。

❸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

以受累个体数量为纵坐标,以不同发育阶段为横坐标。

❹种群存活曲线,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

注意点:

⑴从观察至少1000个新孵化的幼虫或新出生的个体开始,

跟踪记录每个个体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

⑵种群存活曲线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用光电比色法检验亚硝酸盐含量,以OD值为纵坐标,以亚硝酸钠的质量为横坐标

3.概念模型

①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属于构建概念模型。

②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中涉及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的构建

用到了分子提纯技术

①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分子提纯技术。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运用了分子提纯技术。

③通过酶解法获得原生质体需要运用纯化技术。

易错点:

❶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没有利用分离提纯技术

❷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两个实验都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且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且两者的实验思路是相同的,都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关于需要用到染色的实验:

1.验证细胞死活时,用台盼蓝染色,能被染色的是死的细胞。

2.验证活细胞对物质吸收的选择性实验时,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

3.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来染色。

4.观察花生子叶的油脂实验,用苏丹Ⅲ染液。

采用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的有: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2.探究DNA复制过程的实验。

3.基因工程中,扩增目的基因可以将其导入到大肠杆菌内扩增。

4.用大肠杆菌制备胰岛素(直接产生的是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要使用离心技术的是:

探究DNA复制方式——密度梯度超速离心

易错点:是提取大肠杆菌的DNA进行离心,而不是直接离心大肠杆菌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普通离心

③分离细胞器——差速离心

羊膜腔穿刺技术

⑤获得纯净的原生质体

需要用到同位素示踪法的:

①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用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

②卡尔文循环——用14C标记二氧化碳。

③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源——18O标记水。

④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用15N标记DNA。

⑤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途径。

⑥基因工程中所用的基因探针

易错点: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或体外转化实验都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

❷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物质运行的场所,也能追踪反应的详细过程

用到荧光标记的

①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时,用人的细胞与小鼠的细胞融合实验,

荧光标记细胞杂交技术,促进了膜结构动态模型的研究发展。

②观察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③观察染色体上端粒位置实验

关于取上清液、悬液的问题:

①检验淀粉时, 要取样本的上清液2mL。

②检验蛋白质时,要取样本的上清液2mL。

③检验还原糖时,要取样本的上清液2mL。

羊膜腔穿刺时,需要取上清液的液体,进行成分分析

⑤制备细菌悬液时,先将土壤加到无菌水中,振荡,然后稀释,

取样时尽量只取悬液

⑥检测酶活性时,先将培养液进行离心,然后取上清液,用于检测酶的活性。

酶的密度相对较小,在上清液居多

⑦制作葡萄酒时,在葡萄浆中,加入的是酵母悬液

⑧提取果酒时,上清液即为果酒,可用虹吸法取出。

⑨动物成纤维细胞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入胰蛋白酶,获得单个的成纤维细胞悬浮液

需要用到搅拌的:

①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②制作葡萄酒时,将葡萄浆和酵母悬液要搅拌均匀。

③制作醋化醋杆菌时,要进行搅拌,可以用磁力搅拌器完成。

需要用到液体悬浮培养的:

①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需要用到液体悬浮培养

②微生物的扩大培养,需要用到液体悬浮培养

③通过愈伤组织获得单细胞,放在摇床上,需要用到液体悬浮培养

④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用到液体悬浮培养

需要限制流速的:

①果醋的制作时,

通过调节双通活塞,使由甲瓶流入乙瓶(发酵瓶)的液体流量约为每5分钟1滴。

通过调节乙瓶(发酵瓶)的螺旋夹,使滴入丙瓶的液体流速也约为每5分钟1滴。

②固定化酶的实验中,蒸馏水洗涤时流速为:1mL/min,

滴加淀粉时,淀粉溶液的流速为:0.3mL/min。

常用的检测、染色试剂:

试剂

检测的物质

用量

条件

现象

碘液

碘-碘化钾

淀粉

4-5滴

常温

溶液变蓝色

本尼迪特试剂、斐林试剂

还原糖

1-2mL

水浴加热

红黄色沉淀

砖红色沉淀

苏丹Ⅲ

油脂

2-3滴

显微镜观察

橘黄色颗粒

双缩脲试剂

蛋白质

先加A液1-2mL

再加B液4-5滴

常温

溶液变紫色

台盼蓝

细胞

死的细胞

会被染成蓝色

活的细胞

不会被蓝色

溴麝香草酚蓝

二氧化碳

蓝变绿,

再绿变黄

酸性重铬酸钾

乙醇

橙色变灰绿色

龙胆紫/甲紫、

醋酸洋红

染色体

甲基绿

DNA

绿色

吡罗红/派洛宁

RNA

红色

对氨基苯磺酸,

N-1-萘基乙二胺

亚硝酸盐

紫红色、玫瑰红

酚红

氨气

红色

健那绿

线粒体

伊红美蓝

大肠杆菌

黑紫色,

有金属光泽

刚果红

纤维素

红色

二苯胺

DNA

蓝色

碘液

碘-碘化钾

糊精

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