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婷 曹学平 深圳报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眼科器材国际巨头?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眼科器材国际巨头
本报记者 陈婷 曹学平 深圳报道
作为新一代防控近视“神器”,“离焦镜”等产品正在市场走俏。
日前,何氏眼科(301103.SZ)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引进“思问”离焦定制框架眼镜,表示将为广大近视的儿童青少年提供更具个性化的近视防控解决方案。
无独有偶,爱尔眼科(300015.SZ)2022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全面引进“思问”离焦定制框架眼镜,为近视儿童青少年打造一道“个人专属”的近视防控“闸门”。
受到如此青睐的“思问”离焦定制框架眼镜,究竟从何而来?
近日,深圳盛达同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达同泽”)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思问”离焦定制框架眼镜由其自主研发、生产和经营,公司是与何氏眼科、爱尔眼科合作的交易主体。另一方面,昊海生科(688366.SH)旗下深圳市新产业眼科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产业眼科”)是其“思问”离焦框架眼镜产品在部分区域的代理商,但公司与昊海生科没有业务往来。
对此,昊海生科方面向记者透露,公司持股60%的新产业眼科所代理产品的收入归属于其本身,而其所得营业收入总额将全部并入母公司,利润则根据持股比例再进行分配。对于盛达同泽,目前昊海生科未对其进行股权投资。
不过,盛达同泽、昊海生科、新产业眼科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目前,盛达同泽的实际控制人张劲松同样为新产业眼科的法定代表人,并对后者持股19.2%。此外,记者注意到,昊海生科股东楼国梁(持股4.05%)同样持有盛达同泽约4.5%股权。
谁的“思问”?
“量眼定制”,“继角膜塑形镜、功能性框架眼镜、离焦软镜、近视控制药物之后,又一项近视防控黑科技落户何氏眼科。”近日,对于“思问”离焦定制框架眼镜的引进,何氏眼科以上述口吻如此介绍。
何氏眼科表示,该款产品依托创新的多光谱屈光地形图(MRT)技术,针对周边离焦进行专项检测,为每个孩子描绘出专属的视网膜地形图,不仅能够提前预测近视的发生发展,还可以根据个体离焦数据定制眼镜。
在爱尔眼科的披露中,“思问”离焦定制框架眼镜是离焦框架眼镜的“升级版”,公司同时引进了MRT仪器。
“该仪器只需2.5秒就能完成孩子全眼屈光度检测,并将全眼屈光值绘制成环形、区块、立体等多种图形,以不同颜色标识,直观展示其近视状态和发展趋势。之后,专业医生根据每个孩子的个体离焦状态,‘量眼’定制离焦框架眼镜,使孩子在提高配戴舒适度的同时真正做到一人一‘视界’,以此对全眼各区域形成稳定的理想离焦,避免近视过矫欠矫,从而有效延缓近视的发展。”爱尔眼科称。
盛达同泽官网显示,“思问”离焦定制框架眼镜由其研发,采用I.O.R.C专利技术进行精准的个体化周边离焦定制,从而实现针对差异化离焦需求进行专属定制。
记者注意到,除了将何氏眼科、爱尔眼科收入囊中,盛达同泽在其官网发起招商称,“思问离焦定制眼镜上市以来,因其技术优势,已经迅速被业内众多专家应用到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其优秀的商业模式,在包括山东、河南、云南、东北三省的十余个省已经进行推广与销售,目前设备已经进院入300多个城市,市场反馈良好。”
而昊海生科旗下的新产业眼科,正是盛达同泽的代理商之一。
新产业眼科成立于2006年,产研基地位于珠海市高新区,拥有美国人工晶状体品牌Lenstec中国地区长期独家经销权。2016年,加入昊海生科,成为昊海眼科集团的一员;2021年,吸收合并珠海艾格视光科技有限公司,对其控股100%。
昊海生科相关介绍称,新产业眼科主营业务包括白内障产品线、视光产品线。其中,视光产品线包括MRT仪器、“思问”离焦框架眼镜。而这两款产品正是来自盛达同泽。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昊海生科入主新产业眼科之前,张劲松曾是新产业眼科持股80%的大股东。2015年,其进行相关股权转让。截至目前,其仍是新产业眼科的第二大股东,仅次于昊海生科旗下全资子公司。另外,昊海生科的股东之一也在盛达同泽持股。
不过,在昊海生科及盛达同泽看来,双方关系单纯。盛达同泽方面对记者表示,“公司与昊海生科之间没有关联关系。”昊海生科方面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未对盛达同泽进行股权投资。”
终端市场约百亿
目前,新产业眼科为盛达同泽的代理商。基于目前的股权关系,昊海生科后续是否将直接吸收盛达同泽?暂不得而知。不过,昊海生科对眼科赛道的关注有目共睹。
今年上半年,昊海生科的眼科产品收入3.5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其中,近视防控与屈光矫正产品线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73.19%;视光终端产品收入9948.0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7934.8万元。
不过,新产业眼科在上半年收入8161.15万元,亏损956.38万元。公司对此解释称,其代理的Lenstec人工晶状体产品受到深港两地疫情影响导致海关延迟放行产品入境,从而导致市场供货下降。同时,该产品线根据带量采购中标结果适当调整了产品销售价格,两方面原因导致新产业眼科收入较同期下降较多。
昊海生科方面对记者表示,眼科产品线是公司长期看好的赛道,也是公司一直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目前已针对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的近视防控与屈光矫正问题,以及老年白内障治疗推出精准对策,构建起从眼表到眼底的大眼科产品线规划,主要在售或者代理品种包括人工晶状体、OK镜、周边离焦框架眼镜、屈光晶体等。除上述产品外,针对屈光不正的解决方案,公司也不断开发相关产品线,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更精准的产品选择,在研产品包括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高透氧巩膜镜等。”
而其目前布局的“思问”离焦框架眼镜属于近视防控眼镜。东吴证券研报指出,消费升级逻辑下,近视防控眼镜或主要替代传统框架眼镜,市场空间广阔。
上述研报指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维持在高位,人群稳定在1亿人左右,近视防控需求庞大。根据国家卫健委的全国近视专项调查,2020年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同比增加2.5个百分点,其中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分别达 71.1%、80.5%。
当前市场上主流的近视防控类产品主要有角膜塑形镜(OK镜)、近视防控眼镜(主要运用“近视性离焦”设计)、低浓度阿托品。
根据研报,目前近视防控眼镜的终端零售价在1500元~4000元不等,且实际到手价约在1500元~3000元的区间,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更多是“消费升级”的逻辑。目前OK镜售价约为1万元/副,相较于OK镜,近视防控眼镜1500元~3000元的到手价,消费者接受度更高,父母比较容易接受“给孩子配一副更好的眼镜”的逻辑,是对传统框架眼镜市场的替代。
东吴证券估计,2021年,近视防控眼镜的年销售量约为500万副,对应的镜片厂商出厂规模约为35亿元,终端零售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视防控眼镜不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目前进行销售暂不需要临床数据,主要通过眼镜零售点渠道销售。
“目前各大厂商为了加深产品效果和品牌宣传,都主动做了临床测试,且临床数据显示有效率较高。近视防控眼镜客单价较高,眼镜零售渠道推广动力更强。对于零售渠道而言,卖一副近视防控眼镜的绝对利润额高于一副普通的框架眼镜,渠道商也有较强的动力向客户推荐,从而拉动近视防控眼镜渗透率的提升。”东吴证券指出。
记者注意到,盛达同泽在其官网也挂出“思问”离焦定制框架眼镜的相关临床数据,其称,“根据MRT检测结果定制的思问离焦定制眼镜临床效果观察结果表明,思问眼镜对比单光框架眼镜的近视延缓效果达到68%,对比同类研究对照组荟萃数据的近视延缓效果在67%~79%,对比其他非定制镜片,思问离焦定制眼镜的近视延缓效果也提升超过16%,充分证明MRT周边离焦的检测功能对于基于离焦原理产品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