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谈“读书”

铁五师/王新明《白浪情》网友

作家王新明(王新明谈读书)(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事实证明:读书明理,读书得智,书伴一生,终身受益。

旧社会,穷人读不起书。人们斗大的字不识三升。年小的孩子,隔着窗户,看着富人子弟念书,偷听学写几个字,在放牛的时候,用树枝在沙滩上学着写字,能写出自己的名字,认得几个字的人,就不算睁眼瞎子。

解放后,一场“夜校扫文盲运动”在全国展开,劳苦大众才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求学的路,就是集中时间读书的路。这个过程,是人生读书最多,获取知识最多的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集中一段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从书本中明道理,学知识,长本领。大多数年轻人立志报国,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分秒必争的勤奋读书,在知识海洋中吸取营养,为日后的工作和事业储存技量。

作家王新明(王新明谈读书)(2)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读书,知识就是力量。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全国各地免费义务教育至初中或高中。人人都有了读书的机会。好好读书,就有前途,成了人们的共识。荒废学业,不认真读书的人,到头来,就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作家王新明(王新明谈读书)(3)

以书为伴,自学成才,是读书明理的重要途经。毛泽东同志说:“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学无止境。中年时代,工作繁忙,要有钉子精神,挤时间读书。毛泽东同志是全世界读书最多的人,读书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夜以继日操劳指挥打仗,在这种情况下,他出行时,还随时携带两个书箱,一有战争空隙,如饥似渴读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解放后,他看过,详细批点过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书成千上万,无论是古代的,现代的,国内的,国外的他都看,都研究,都思考,博览群书,连他老人家睡觉的木板床上,都堆满半边床的书,临去世之前,还在看日本首相三木的书。毛泽东同志是世界各国人民敬佩的伟大领袖,他的雄才大略,盖世才华,大都来自于他一辈子孜孜不倦的勤奋读书。

作家王新明(王新明谈读书)(4)

古代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勤奋读书,自觉读书,是积累知识的源泉。去年中央台的“诗词大赛”,全国各路高手云集,经过数轮决赛,最后总冠军,是上海复旦附中的年仅16岁女生武亦姝获得。她之所以得冠军,她对大家说,她读了一球场的诗书。多读书,读好书,就能取胜。边工作,边读书,理论联系实际读书,是最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人们往往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专业技术问题,最后还是需要反复读书,反复实践才能解决问题。特别是科研工作者,为了攻坚克难,不怕失败,反复实验,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精华,将书本知识,实际知识共同结合,取得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技新成果。 活到老,学到老,周恩来同志是杰出的榜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是秉热之明(师旷劝学)”。大力提倡全民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现代科技,为中华崛起多读书,读好书。

责编:方迎欣《白浪情》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