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柿子说】作为企业文化人,免不了天天跟文字打交道。语言文字的准确运用,是咱们的基本功。日常工作中,哪些语言文字容易让大家踩雷呢?小柿子重点搜罗了企业文化工作中容易用错的词,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留言分享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错用词,一起提升,做零错词企文人

企业文化我该做什么(这些词万万不可用错)(1)

企业文化我该做什么(这些词万万不可用错)(2)

NO1:装X不成反变笑话

无论是新闻写作,还是活动方案,适当地引经据典,可以让写作的内容显得腹有诗书气自华,表述也更简洁而形象。但若一不小心写错字或用错了地方,可就脸丢大发了。比如: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经常有人把“曈曈”写为“瞳瞳”。看上去差别一点点,但意思差好多噢。曈曈是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而瞳是瞳孔的意思。“

2、“七月流火”,这个词用错的概率奇高。大夏天的,很多人在写新闻和写活动方案的时候,都喜欢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热得跟火焰山似的。但实际上,这个词的意思,是天气转凉。这么多人用错,是不是该怪中学老师呢?

企业文化我该做什么(这些词万万不可用错)(3)

3、很多人,包括一些专业媒体的人,都习惯在“匪夷所思”前加“令人”二字,实际上,“匪夷所思”常用来形容思想、言谈、事情等非常离奇,超乎常人想象。“匪夷所思的是……”已经是顺畅完整的句子,“令人”是多余的。

NO.2语文老师没教好,用词欠规范

有一些词,看上去差不多,读起来好像也没差,但若要显得自己写作的东西专业的话,一定要避开混用的雷区。比如:

1、 “公诸于众”和“公之于众”大家时常混用,然而,“诸”本身已含“于”,“诸于”连用不合规范。“付诸于行”“见诸于报端”都是错误的。

2、跟上例类似“有失偏颇”和“失之偏颇”,很多人也傻傻分不清。 “有失”后接褒义词或中性词,如:有失大雅、有失水准、有失风度;“失之”后往往接贬义词,所以,“失之偏颇”才是正确打开方式。

3、“10几”和“十几”,这也是容易混用的两个词。《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数字连用表示的概数、含“几”的概数,应采用汉字数字,如:三四个月、二十几。所以,类似10几这种写法,一定要杜绝了。

NO.3都怪这些字长得太像,脸盲

有些词的读音一样,甚至写法都差不多,词语配对好像也没毛病,但却是个“别字”。这类错误非常之多。比如:

1、“趟出一条发展之道“中,就应该用“蹚出”。不是毫无根据这一说,2013年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做了规范的,不信邪的可以去查。

2、“中国在国际上遭欧美强过挤兑”中,“挤兑”应该用“挤对”。“挤对”排挤、欺负、逼迫、难为等意思;“挤兑”指许多人到银行里兑现金。

3、“部分员工枉顾公司规章制度”,其中“枉顾”应为“罔顾”。“枉顾”用于敬辞,称对方来访自己;“罔顾”表示不顾及、没有顾及。

企业文化我该做什么(这些词万万不可用错)(4)

4、“公司最勤奋的员工当属小柿子”。“当属”应为“当数”。这个是非常非常常见,小柿子也常犯的错误。记住这两个例子就不会出错了: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为著名的画马名家当数徐悲鸿;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徐悲鸿当属最为著名的画马名家。懂了吗?

5、“新优势首席文化官特训营圆满收关”。“收关”应为“收官”。“收官”本是围棋用语,指棋局最后阶段,泛指工作接近结束、收尾。工具书没有收录“收关”。

6、“集团公司变革由人力资源整改发韧”。“发韧”应为“发轫”。轫为支住车轮转动的木头。发轫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如:发轫之作。

7、“后勤不予以支援,一线员工怎能心无旁鹜地向前冲呢?”,这句话中,“鹜”应该为“骛”。“骛”原指马奔驰,后引申为追求;如“好高骛远”;“鹜”指鸭子,如“趋之若鹜”。

8、“本次年中总结会议有愈5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参与”。“愈”应为“逾”。愈:更加;逾:超过。

9、“手有金钢钻,敢揽瓷器活”。“金钢钻”应为“金刚钻”。金刚钻、金刚石、金刚砂、金刚努目等词语中的“刚”不能写作“钢”。

10、“孰不知,不去纠正员工工作中的小失误,往往会导致他们酿成大错。”“孰不知”应为“殊不知”。“殊不知”是惯用词,表示“竟不知道”“竟没想到”。

11、“做微信公众号应该想办法增强用户粘性”。“用户粘性”应为“用户黏性”。“粘”表示姓时读nián,表示其他意思读zhān,动词;“黏”读nián,形容词。根据词性很容易分辨。

12、“不要怕员工捅篓子,要给他们试错的空间”。“捅篓子”应为“捅娄子”。“捅娄子”是惯用语,误为“捅篓子”多因形似而致。

企业文化我该做什么(这些词万万不可用错)(5)

作为企业文化工作者,

需要不断充电,

为自己增值。

首席文化官特训营第20期开班啦,

精品小班,

名额有限,

速速占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