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资本市场观察》是钛媒体推出的资本市场要闻解读直播栏目,每周一中午12:30-13:30,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帮助大家一网打尽一周资本市场大事!
本期节目,《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主理人雨朦对话「海豚读次新」主理人、雪球大V 张琦琦,《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与宁泽基金董事吴吞,盘点了宠物行业是不是门好生意,宠物行业的细分投资机会,低碳电力装备发展有何前景,各地电子烟管控政策有何不同,弘业期货为何暴涨,巴菲特为何减持比亚迪,拼多多二季度业绩,Keep的IPO申请为何失效,格力、美的、海尔业绩点评,家电行业趋势解读等话题。
一周资本市场表现盘点(08.29-09.02)
上周,A股三大股指都是下跌的,其中沪指周跌1.54%,深成指周跌2.96%,创业板指周跌4.06%。北上资金净流入136.64亿元,环比再上周增加75.16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110.28亿元,环比再上周增加58.95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光伏设备、电池与家电行业;北上资金最青睐的前5只个股,分别是格力电器、宁德时代、隆基绿能、TCL中环与比亚迪。
上周美股三大股指均录得跌幅,道指周跌约3%,标普500指数下跌3.3%,纳指下跌4.2%。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道指下跌4.06%,标普500指数下跌4.24%,纳指下跌4.64%。
上周港股指数也均录得下跌,恒生指数下跌3.56%,恒生科技指数下跌3.69%。
上周,A股共有10只新股上市,其中当日涨幅最大的是奥浦迈,涨幅58.65%。另外,上周百奥赛图登陆港股,上市首日收涨3.09%。
如何看待格力、美的、海尔三大白电巨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
「海豚读次新」主理人、雪球大V 张琦琦表示,2022年上半年,家电零售下滑9.3%,在这种大环境下,家电三巨头难得的实现了正增长,美的收入同比增长5%,格力收入同比增长4%,海尔收入同比增长9%。其中,格力的利润增速十分亮眼,达到32%,在三巨头中增幅最大,其次是海尔的19%,以及美的7%。
目前,格力的收入规模和利润规模与美的都有一定差距,尽管今年增速出现大幅增长,但规模仍没有恢复到2018、2019年的巅峰时期的水平。
细分来看,目前美的与格力竞争最激烈的仍然是空调领域。美的在空调市场的占有率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排名第一,但是分渠道来看,格力和美的的差距在线上渠道更为明显,美的、格力的线上市占率分别为35.62%与27.6%,相差约8个百分点;而在线下,美的、格力的市占率分别为34.27%与33%,十分接近。从近期格力的表现也可以发现,格力正力图加大对线上渠道的拓展,争取快速在线上渠道追赶美的。
张琦琦指出,从全球化角度来看,美的的全球化进程更加靠前,美的外销占比已经超过了42%,格力外销占比虽然仅为14.4%,但同比增长了7.94%,高于美的5.2%的增速,格力的增速一部分受益于上半年欧洲天然气短缺导致格力商用热泵热水器在欧洲畅销。格力的外销目前存在一个重要问题——毛利率低,目前格力外销毛利率为16%,远低于其内销32%的毛利率水平。因此,提高外销毛利率就成为了格力的当务之急。张琦琦认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发力自主品牌来实现,上半年格力海外自主品牌的出口占比已达到53%,同比增长达16.8%。
如何看待家电企业与经销商的关系?各家都在进行哪些渠道变革?
张琦琦表示,各家企业都在发展线上渠道,在线下也在加大力度和京东、天猫优选开设联合门店,此外,对于经销商的态度以及经销商自身的经营模式也都发生了一些转变,经销商已逐步转变为既要开实体店又要能做直播,这样就可以帮助线下门店缩短产品配送时间、减少压货数量,给消费者更好的消费体验。
张琦琦认为,未来经销商的层级被不断压缩将是必然的趋势。格力的经销商层级包括省级、市级、县级等多个层级,从格力近期的动作来看,已经展现出压缩经销商层级的趋势。另外,格力也在努力布局海外电商,如布局欧美Amazon、东南亚 SHOPEE、LAZADA等。
格力今年最受关注的举动就是搭建明珠羽童各矩阵账号,计划将常态化直播覆盖全国,并且邀请了冬奥会冠军武大靖担任格力电器新风体验官,并提出将培养千人主播队伍。
品类方面,格力在电商平台主要新增了风管机业务,风管机相比中央空调更加便捷,不需要做吊顶,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业务形态。此外,格力除空调外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品类,比如,格力的电扇在线上市占率已经达到了19.5%,位居第二。
张琦琦指出,格力等家电巨头目前展现出两大趋势:一是重点发展线上;二是不断扩品,这点从格力将口号由“好空调格力造”变为“好电器格力造”也可见一斑。从中报来看,格力生活电器类增速尚未有明显提升,但未来可期。
家电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可能来自哪里?
谈及家电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张琦琦表示,以格力为例,格力给自己划分了8大新兴板块,涉及18个领域,包括精密模具、光伏(储)空调、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板块、再生资源、半导体、医疗健康、制冷元器件、智能制造。对于今年大火的新能源汽车及风光储领域,格力也有相关储备和布局,另外在半导体领域,格力在2018年就设立了零边界集成电路公司,目前已开发出32位MCU和格力智慧家庭系列芯片(AIoT SoC)。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这些家电巨头不仅布局终端,同时也正在不断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家电企业通过向上游产业链布局,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
制冷元器件方面,格力收购了制冷元器件厂商盾安环境,盾安环境上半年利润为5.9亿元,同比增长129%,扣非利润为2.66亿元,同比增长12.4%。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增长,主要是因为盾安环境除了布局传统的制冷配件、制冷设备之外,也在发力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目前已经成为比亚迪、吉利、蔚来、理想等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火热,该业务取得了较高增速。
智能装备方面,格力的数控机床聚焦新能源汽车结构件,首次获得高端汽车供应链零部件加工交钥匙项目;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研发的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也已实现批量应用,达国际水平,智慧物流仓储部分也在不断拓展新领域。此外,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过去人们对格力的认知可能只有银隆客车,然而实际上,格力在专用车领域也在不断发力,比如格力的微卡物流车、电动环卫车等。
在锂电池业务上,格力以钛酸锂电池为主线、磷酸铁锂电池为辅,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已获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电力系统等领域订单。2022年6月,能源局颁布文件,提出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钛酸锂电池因此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此外,格力的钛磷复合新型储能系统,其充放电功率可扩大2倍,可在西部缺水地域建设,综合性能指标接近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平。与此同时,光伏(储)空调板块2022年上半年有5个项目落地,在储能方面,投资者可以对格力抱持比较积极的预期。
张琦琦指出,格力诸多新兴板块已崭露头角,从中报来看,自2021年开始新增的工业制造和绿色能源两大板块,其中工业制造板块上半年同比大增58%,占比提升至3%,相比去年年底的1.7%几乎翻倍。绿色能源板块上半年同比增长也达到了131.57%,占比提升至2%。
最后,张琦琦总结道,巨头在新兴领域的布局已经逐步显现,这些企业不该仅被视作家电巨头或者空调巨头,而该被称为制造业巨头。
家电巨头将如何布局智能家居?对比小米有何优势?
张琦琦表示,在智能家电领域,格力、美的等企也都在发力,但格力发力的略微有些晚。今年4月,格力在成都首发了“格力舒享家”,主要包括中央空调、地暖、新风、健康用水、智能家居。张琦琦认为,格力做得比较有亮点的是在智能客厅领域。
在智能家居领域,小米的发展比较前沿,家电巨头在智能化升级的道路上肯定会借鉴小米等互联网家居做得比较超前的企业,但是对于这些巨头而言,它们的优势在于硬件的产品质量和优化升级方案。
宠物行业是一门好生意吗?
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宠物食品消费占比51.50%。中国城镇家庭养育宠物猫的数量已达5806万只,养育宠物犬的数量为5429万只,总计超1亿只。另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达3942亿元,预测2022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将达4936亿元、2025年将达到8114亿。
关于宠物数量为何持续增加,宠物为何越来越受欢迎?《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总结了四点原因:
1)人口结构:老龄化、空巢老人、独居青年
2)居民收入的增长
3)新渠道的用户教育,尤其对年轻人:抖音、快手等宠物博主
4)宠物具有陪伴性功能,是顺人性的产品,市场会自发成长
此外宠物产品消费具备鲜明的特点:
1)从照顾孩子的心理账户支出,为孩子更舍得花钱
2)很多都是高频消费品,包括食品、美容、驱虫等
3)价格高,比如宠物如果生病了,治疗费用通常非常高昂
4)购用分离,容易冲动消费
车铭德指出,宠物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以及宠物产品消费的这些特点,共同催生了宠物市场磅礴的空间与广阔的前景。
宠物行业有哪些细分投资机会?
车铭德总结了宠物行业六大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
1)宠物食品(主粮、营养品、零食)
2)宠物玩具、日用品(智能化发展:喂食器、恒温猫窝、摄像头、自动猫砂盆)
3)宠物美容(洗澡、美容、SPA):宠物美容虽然价格高,但依然很受欢迎,有些宠物SPA需要提前三天预约
4)宠物娱乐(游泳、聚会、训练、乐园、摄影):除了满足宠物需求,还可满足宠物主人的社交需求
5)宠物医疗(预防保健、生病治疗):车铭德认为,宠物医疗是宠物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宠物食品的市场份额从61.4%降低到51.5%,下降近10个百分点,而这部分下降的份额其实都转移到了宠物医疗上来,医疗的市场份额从19%上升到29.2%,增加了10个百分点。
6)宠物保险:车铭德指出,宠物医疗的高速增长以及宠物医疗的高昂价格,给宠物保险赛道带来了机会。在一些知名电商平台,比如京东和支付宝,也都能刷到宠物保险的购买入口。
宠物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于宠物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潜在的新机会,车铭德总结了以下六点:
1)行业进一步规范:动物保护法、宠物食品安全标准相关规定的出台将成为拐点。
2)更多传统玩家入局:宠物食品、宠物美容、宠物娱乐进入门槛低,未来将会有更多玩家入局,尤其是实力充足的企业。比如旺旺、立白等切入宠物清洁洗护领域;美的、格力等布局宠物智能用品。
3)自主品牌的崛起:目前国内的宠物上市公司都是以OEM、ODM的海外代工模式为主要收入来源,比如中宠股份、源飞宠物等。随着国内需求的爆发,本土品牌将迎来新机会。比如在犬主粮市场,中国品牌是2021年品牌使用率的第一名。在零食和营养品市场,中国品牌也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但在一些高端市场,比如天然粮、处方粮、奶制品等,国外品牌还是处于优势地位。此外,在潜力最大的医疗市场,以疫苗和驱虫为例,这两个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
4)宠物医院成为线下服务的综合体,医疗 消费 美容:用户去宠物医院不仅是为了看病,在看病的同时也可能给宠物美容,也会购买一些零食。宠物医院最大的优势在于用户信任度较高,用户对宠物零食店的信任度显然不如宠物医院,且宠物医院也是用户高频光顾的场所。比如,高瓴一直就很看好宠物医疗赛道,2016年开始布局,2017年成立宠物专项投资基金, 2019年,高瓴资本把旗下包括云宠、安安等众多合作伙伴在内的700多家线下宠物医院,连同瑞鹏旗下的近500家宠物医院品牌进行了整合,组成了国内首家规模超一千家的宠物医疗“航母”——新瑞鹏。
5)猫狗之外其他宠物的个性化需求:有些消费者会养鸭子、蜥蜴、仓鼠等小众宠物,尽管需求不大,但对应的供给更少,因此也有一定发展空间。
6)宠物相关教育行业的发展:宠物行业持续发展增加了市场对宠物美容行业、医疗行业的人才需求,带动相关教育行业的发展。
五部门联合发文,助力电力装备低碳发展,哪些投资机会蕴含其中?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目标通过5-8年时间,电力装备供给结构显著改善,保障电网输配效率明显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及示范应用不断加快,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基本满足适应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大规模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
吴吞表示,该政策可以说是对电力装备的又一利好,结合近期多地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来看,清洁低碳的电力装备有望加速发展。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7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来看,低碳电力装备的装机容量增速显著高于整体增速。其中,风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7.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同比增长2.7%,火电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2.8%,核电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4.3%。
吴吞认为,水电和风光发电是当前清洁电力装备的布局重点。根据中电联的预测,2022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6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3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长16%,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50%,较2021年底大约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水电4.1亿千瓦、并网风电3.8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4.0亿千瓦、核电567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400万千瓦左右。
澳门将全面禁止电子烟,各地对电子烟管制政策有何不同?
澳门特区立法会在8月29日举行的全体会议细则性通过《修改第5/2011号法律〈预防及控制吸烟制度〉》。未来,澳门特区将禁止制造、分销、销售、进口和出口电子烟,以及供口服或鼻吸的烟草制品,包括禁止携带该类产品出境和入境澳门特区。该法律自公布后满90日起生效。据介绍,该法律生效后,电子烟再无任何合法渠道进入澳门特区,无论是邮递、电商、走私都属违法。违反上述规定者,将会处以4000澳门元的罚款。若携带电子烟经澳门过境,行李不入澳,只是转机或过境则不受影响。
吴吞收集了部分地区对电子烟的管控政策:
1)在国内,电子烟管控最主要的是“口味管控”,禁止售卖“非烟味”的电子烟,这是出于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的。因为烟味电子烟其实是对传统香烟的替代,是转化了老烟民,减少了他们的身体损伤。而调味电子烟,则会吸引很多新烟民,也会有一些本不吸烟的年轻人加入,不利于下一代的身体健康。
2)美国与中国类似,同样进行“口味管控”,要求电子烟制造商在实体商店下架调味电子烟。此外,电子烟产品如在美国上市,还需要提供相比传统烟草具有减害性的实证证据。
3)欧盟和英国相对宽松一些,允许电子烟的进口、销售、使用和广告宣传。此外,在英国电子烟被允许作为医疗产品,用来帮助吸烟者戒除传统烟草。
4)韩国的电子烟售价是全球最高的。在韩国,电子烟被认为是烟草产品,并受烟草管制立法的约束,税收很高。
5)印度尼西亚为保护传统烟草行业,对电子烟征收高额税费。印尼的传统烟草行业很发达,认为电子烟的发展会损害烟草种植者的利益,7月1日起,印尼对电子烟等非烟草替代品征收高达57%的税费。
6)泰国全面禁烟,包括电子烟在内,泰国本土影视剧中抽烟的镜头都会被打上马赛克。
弘业期货十七连板,凭什么被爆炒?
新股弘业期货8月29日打开一字涨停后仍然回封涨停,这也是弘业期货上市后第17个涨停。8月5日刚上市时,公司发行价仅为1.86元,截至9月2日收盘,股价累计涨幅高达546%。
吴吞表示,期货公司被爆炒不是个例。A股一共有四家期货上市公司,除了弘业期货,另外三家分别为瑞达期货、南华期货和永安期货,其中瑞达期货和南华期货在2019年刚上市时,都是连拉16个涨停。
期货公司被爆炒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期货和股票的投资群体高度重合,且期货投资群体风险偏好更高、投机性更强,因此期货公司上市后,很多期货玩家会进场,导致股价被抬高。其次,资本市场对期货公司的商业模式是高度认可的。第三个原因,期货投资的开户、转户比股票复杂,通常需要有专门的经纪人对接,这就增加了用户的转换成本,提高了用户粘性。最后,吴吞总结道,期货公司的生意模式具备三重护城河:成瘾性、转换成本与特许经营权。此外,弘业期货被爆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超低的发行价和超小的流通盘,这样的股票更具备炒作空间。
吴吞指出,尽管期货公司是一种极其“性感”的商业模式,但在当下依然存在一些经营上的风险。1)期货是一种“投资升级”,类似于“消费升级”,受经济形势影响很大,居民储蓄减少、可支配收入降低时会收缩奢侈品消费,同时也会减少高风险的投资;2)随着期民逐渐年轻化,他们对交易体验提出了更加智能化的要求。新一代期民使用期货公司自研App交易的很少,很多人都会选择第三方App,这就降低了期货公司的用户粘性,并且,如果未来第三方平台能够取得牌照,将会成为期货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比亚迪半年报解读,巴菲特为何减持比亚迪?
8月29日晚间,比亚迪发布2022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比亚迪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506.07亿元,同比增长65.71%;归母净利润35.95亿元,同比增长206.3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去年上半年增长346.27%,从96.77亿元暴涨至431.85亿元。
吴吞表示,比亚迪上半年业绩非常优秀,半年的销量和净利润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尤其是在造车新势力受挫的情况下,这种成绩显得尤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在锂价大幅上涨导致电池成本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比亚迪自研电池的优势得以显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的利润率一直明显低于特斯拉、蔚来、理想等车企,但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出现小幅上涨,这是一个好趋势,伴随着品牌形象的提升,公司利润率有望继续提升,这也是消化估值的关键。
此外,根据港交所数据显示,9月2日傍晚,伯克希尔再度披露减持比亚迪H股。据统计,在8月25日到9月1日公布减持期间,巴菲特又抛了1157.9万股,持股比例从19.92%下调至18.87%。按比亚迪股份的走势来看,巴菲特这阶段减持的价格大致在260港元,涉及金额近30亿港元。
吴吞提出,巴菲特曾经说过他减持的三个标准:
1)股价远高于公司内在价值;
2)公司基本面变坏,之前对公司基本面判断失误;
3)出现更具性价比的投资标的,而手里没有多余现金。
综合来看,吴吞认为唯一有可能的就是第三条。今年二季度时,美股下跌较多,这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大幅亏损的原因。今年二季度末,伯克希尔现金储备为1054亿美元,虽然很充裕,但是较去年年底的1500亿美元左右其实减少了不少。
拼多多二季度业绩解读
8月29日盘前,拼多多发布二季度业绩,报告期内,拼多多实现营收同比大增36.4%至314.4亿元,远超市场预期的236.45亿元;调整后EPS为7.54元(预期2.75元),上年同期亏损0.06元;Non-GAAP下净利润同比暴增161%达107.8亿元;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本季度的营销费用为113.434亿元,占收入的比例降至36%。
吴吞表示,拼多多财报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营销费用占比创历史新低。二季度,拼多多的营销费用为113.4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从上季度的47%收窄到36%。市场对拼多多一直有一个质疑:依靠补贴获客究竟是不是一种健康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的传统打法是,“用烧钱换规模,用规模换营收”,拼多多规模有了之后如何换营收?减少烧钱之后用户是否会流失?相信在拼多多连续多个季度实现盈利,以及营销费用占比持续降低后,这些质疑已经基本被打消。
二季度宏观环境给拼多多带来了很多利好,从C端来看,消费降级让用户活跃度提升,这会直接提高平台的GMV和广告价值;从B端来看,消费行业不景气,很多产品滞销,打折是去库存最重要的手段,而拼多多又是最适合打折促销的平台,更多品牌的加入也是拼多多增收的一个主要原因。
过去几年,淘宝、京东也在持续向下沉市场发力,淘宝有淘特、1688,京东有京喜,但是不久前,京东解散了京喜事业群。可以看出,京东的向下之路是受阻的,而拼多多虽然没有说过要进军上浮市场,但其实是不断在向上渗透的。
Keep为何IPO申请失效?Keep是不是门好生意?
今年2月25日,Keep提交了招股书,拟赴港上市。近日有媒体报道,Keep因递交招股书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IPO申请状态转为“失效”。
吴吞表示,IPO申请失效并不意味着上市失败,在港交所,IPO申请失效其实是比较常见的,2021年下半年,就有约十家企业赴港IPO申请失效,主要原因还是排队上市的企业太多了。根据港交所的规定,只要在原申请失效后的3个月内重新递交更新了财务数据的招股书,均属于原申请的延续。比如叮当健康、途虎养车,都曾二次递交招股书。
关于Keep的商业模式,吴吞认为,keep的用户留存率非常低。2020年,Keep核心用户(即首个月完成四次锻炼)平均第12个月留存率仅为49.3%。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锻炼本身就是一件很难坚持的事情;其次,很多用户使用keep都是为了减肥,减肥成功后,他们很可能也就流失了。
更多资本市场内容和观点分享,欢迎在钛媒体App搜索“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专栏,收看节目直播回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