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余杰写了一篇《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以激烈的字眼,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余杰说:“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如果到现在还要用自我辩护甚至是自我粉饰、而不是反思和忏悔的态度来对待那段特殊经历的话,那么他对读者的诚意,我持怀疑态度……我坚决反对余秋雨'不忏悔'的态度:'我从来就不想针对余秋雨个人,而是想通过这个个案,来分析来探讨中国知识分子的局限性。在中国,忏悔一直是一个缺失的人文传统。巴金的《随想录》为什么能感动人?不是因为他没有犯过错误,而是他用自我批评而不是极力辩解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过失。”

关于余秋雨的争议(余杰余秋雨互骂)(1)

为什么会写这样的文章呢?余杰知道,自己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名声,只有找一个文坛上最为著名的作家“骂一骂”,只要对方一回应自己,然后再有一些人跟着应声,文坛上热闹起来了,大家就会关注自己,自己就可以迅速暴得大名,有人爱在网上进行人肉搜索,自己少的可怜的作品就会被人搜索出来读,借此可以出书,也可以趁机扬名,一箭双雕,何乐不为?经过筛选,选择攻击余秋雨最佳,我们是一个姓,都姓余,也更易引起人围观与兴趣。

对此,千龙新闻网曾发表《余杰闹剧的终结》和《余杰的骂与不骂》。

关于余秋雨的争议(余杰余秋雨互骂)(2)

余秋雨说:“那么多人连续伤害我十几年,有几个人已经把伤害我当作一项稳定的谋生职业,我却从来没有回击一句,也从来没有点过其中任何一个人的名”。

关于余秋雨的争议(余杰余秋雨互骂)(3)

余秋雨说:“想傍名人出名的想法该结束了,有本事用作品说话,用著作说话,而不要靠炒作名人说话。我不想回击你什么,我只想用《文化苦旅》《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山居笔记》《千年一叹》《千禧之旅》《行者无疆》《笛声何处》《艺术创造论》《何谓文化》《吾家小史》《余秋雨学术六卷》《冰河》《空岛》《余秋雨散文》《泥步修行》《门孔》《雨夜短文》《中国文化课》,靠这些著作说话,你靠什么说话?靠骂我说话?你不觉得好笑吗?年轻人,我劝你一句,有骂我的时间,好好用来学习、著书。”

关于余秋雨的争议(余杰余秋雨互骂)(4)

余秋雨没有直接点余杰的名,正在此时,图书策划人张先生举报余杰的《我看<水浒>》一文部分内容涉嫌抄袭著名学者朱大可的《流氓的精神分析》一文。余杰不好意思,顿时心虚,再也没有回应余秋雨,“骂”声戛然而止,销声匿迹,文坛顿时安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