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躬自省明得失

清海禅师开悟诗(破迷开悟侃烦恼)(1)

“反躬自省”,最早出于先秦《礼记》,意思是反过来检查自己对错得失。自省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之一。

在漫长的岁月里,反躬自省“繁衍”了一嘟噜近义词语,诸如:反躬自责、反躬自问、躬身自省,自觉自省、自省自悟、扪心自问、澈夜扪心、清夜扪心、责躬省过、闭门思过、面壁思过、正己修心、反求诸己,这类自省成语,与当下媒体频频亮相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意思如出一辙。

“人为什么习惯指责他人,而很少责怪自己?”西方流传个有趣的说法:

上帝在每个人的肩上都挂两个袋子,如似中国旧时褡裢,一个在胸前,一个在背后。前面的袋子装着自己优点,后面袋子装着自己的缺点。每个人只要一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自己面前的优点,一抬眼瞅见的则是别人背后的缺点。因而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反观自己则自带光芒。

与西方人理念相反,中国前贤主张多看别人长处,挑剔自己短处,取长补短,见贤思齐;遇到问题不推诿,从自身找原因,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这种为人处事之道,彰显出国人的大智慧。

反躬自省,是心灵镜鉴的佛拭。古往今来,凡是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将自省当作自我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法宝。

徐溥:瓶内储豆律己

孔子的《论语》有一句名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其意是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而要做到这一点,“吾日三省吾身”是个好方法。

徐溥,经历明代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入阁为相十二年,为大明王朝第十七位帝王内阁首辅。

他在少年时代,听说古时贤人每天会自检其身,于是效仿前贤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案上放置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

徐溥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里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开始,黑豆多黄豆少,他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持平,他就再接再励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为官,一直都保留这一良好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徐溥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直至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思想境界。

唐太宗:静坐常思己过

清代金缨《格言联璧》有一联:“静处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告诫人们在沉静下来时,勿论他人是与非,得与失,须刀刃向内,严于解剖自己,不妨来个灵魂大拷问。

唐太宗是躬身自省的明君,贞观八年的一天,他对大臣说:“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唐太宗的反省是一种敬畏,对上敬畏上苍,害怕不能让老天爷称心如意;对下敬畏布衣,害怕被老百姓所怨恨。

唐太宗还检讨说,近来见到来奏事的人,常常显得心怀恐惧,连讲话也变得语无伦次。平时奏事,情况尚且如此,何况要折面直爽劝告,必然害怕触犯逆鳞,所以每当有人谏诤时,纵然不合自己的意,他也不见怪。假如立刻发怒斥责,恐怕人人心怀恐惧,怎么敢再说话?

唐太宗善于听取大臣的劝谏,魏征进谏多达二百多次,直陈皇上过失,他从不计较。晚年反省自己过度奢侈糜烂的错误,对太子李治教诲时说:“你应该以古代的贤明帝王为学习的典范,像我这样不足以效法。

我做了许多错事,比如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常有兴造,犬马鹰隼没有不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劳民伤财,这都是大错,你不要以为这都是好事,总想学着去做。”

唐太宗正是反省深刻,认知到位,才总结出“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才有了历史上“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白居易:片石维系清誉

一种东西,用秤称过方知轻重,用尺子量过方知长短。世间万物,都要经过某些标准的衡量,才知道究竟。而一个人更应如此。经常反观自省,才能认识自己,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

白居易离任杭州刺吏前夕,游览了风景秀丽的天竺山。归途中随手拣两片石头回乡以作纪念。天竺石晶莹清润,嵌空剔透,玲珑隽逸,白居易爱不释手。

这一天,白居易把玩天竺石,幡然醒悟,如果到杭州游玩者,都捎上几块天竺石,那么天竺山秀美岂不消失殆尽。

他还想到,山石虽不值钱,但拿走它如同贪污,就会玷污自己的名声。思忖到此,他颇有愧意,怕有伤清名,于是把两片巧石归还给当地官府,提笔写下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期间,保持清廉名节,当他见到喜爱的天竺石,随手拣上两片以作纪念,本不是什么值得忏悔的小事。然而他联想到,见到美好的东西就产生占有欲,是不可轻忽的念头,自律自警是为官者的必备素养。

曾国藩:缺点广而告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并不可怕,可怕是迷途不知返,一条邪路走到黑。

曾国藩三十岁之前,多言健谈,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言多尖刻,惹人厌烦”“好名之意,又自谓比他人高一层”。

有一次,曾国藩与朋友窦兰泉切磋事宜,他并没有理解好友的意思,便“词气虚吐,与人谈理”。本来是一件增益学业的事,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二人闹得不欢而散。

曾国藩后来反省说:“彼此持论不合,仅复辩诘,余内有矜气,自是特甚,反疑别人不虚心,何以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己也?”

此后,他逐渐认识到自身不足,开始反省修身。

为了改正缺点,他将自己的缺点写在日记里,记在家书中,公之于亲人、朋友,接受批评和监督,自己常常“为之悚然汗出”,他的这种自省自勉的品格坚持了一生。

躬身自省诚其意,修善正心致良知。人贵自知,而后自省,终而自律。人生就是一场没有止境的修行。唯有自知而不自傲,才会摈弃愤世嫉俗之心,抚平生命的浮躁;唯有以是克非,保持谦卑,才能体现你的的涵养与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