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的人生十年(我们的十年平凡而非凡)(1)

致我们的人生十年(我们的十年平凡而非凡)(2)

致我们的人生十年(我们的十年平凡而非凡)(3)

致我们的人生十年(我们的十年平凡而非凡)(4)

致我们的人生十年(我们的十年平凡而非凡)(5)

致我们的人生十年(我们的十年平凡而非凡)(6)

致我们的人生十年(我们的十年平凡而非凡)(7)

致我们的人生十年(我们的十年平凡而非凡)(8)

致我们的人生十年(我们的十年平凡而非凡)(9)

中国航空报讯:十年,不仅代表时间轴上的刻度或岁月的流逝,在非凡时代大幕下,十年,承载着一个个平凡个体的奋斗故事。他们是大国重器的铸造者,也是憧憬美好的微光个体。

从“60后”到“90后”,这些党员以个人视角讲述时代变革,展现航空工业十年的辉煌成就。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他们满怀期待,踔厉奋发,寄语新时代,在祖国的辽阔海天继续书写新时代航空强国崭新篇章。

王永庆 航空工业沈阳所首席专家、科技委主任

为国铸得倚天剑

2012年12月23日,歼15首次在航母上完美起降。十年间,强国强军的责任和使命使我们始终坚持,克服了不计其数的困难,实现了了不起的跨越。

这十年,我们在创新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有信心。新型航空武器装备上,更多“高科技”“新科技”,甚至被外界看作的“黑科技”都被提速应用。一系列自主创新项目,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这十年,我们在育才的路上越走越深,越走越有底气。“研制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先进战机!”让年轻的技术人员投入实战、放手去干,快速壮大航空人才队伍。

这十年,我们在赋能的路上越走越广,越走越有力量。总师系统顶层谋划发展方向,规范飞机研制流程,建立各专业岗位设计指南,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缩短成果转化周期,持续推动产品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这不仅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事、喜事,更是我们普通党员、航空科技工作者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增强信心斗志的底气与豪气。面向新征程新任务,我们要以昂扬的精神和饱满的热情,聚焦实战、聚焦前沿,为国家和军队研制更多、更强的武器装备,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王海峰 航空工业成都所总设计师

不断挑战前沿科技“禁区”

我是王海峰,从事先进战斗机设计研发与创新预先研究工作。我很幸运,能够在歼10、“枭龙”、歼20等多个型号研制中得到“千锤百炼”,在航空科技前沿技术探索中“义无反顾”,为祖国航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我一直梦想,我们的战机能早日实现“眼镜蛇”动作。担任总设计师后,我和团队向推力矢量技术研究领域的“禁区”发起了挑战。2018年,中国航展开幕日,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那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典型过失速机动飞行动作,就是出色的机动性能带来的惊艳!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进军现代化的战略关口,作为奋战在科研一线三十八载的老党员,我更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对党、对国家、对航空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用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的真抓实干,积极投身建设世界航空强国、建成世界一流企业、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方文墨 航空工业沈飞标准件中心钳工

从“毛头小子”到大国工匠

我是方文墨,出生在辽宁一个三代守业的传统航空产业工人世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妻子,包括我,都是航空工业沈飞的员工。身为党员,他们的工作作风一直影响着我整个职业生涯。

我小时候看到的飞机生产,就是“普通机械设备 手工 手工绘图”,非常原始,飞机就在敲敲打打中完成制造。参加工作后,尤其是近十年,我看到飞机制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数控多轴机床、柔性生产线、数字化生产装配的应用,我们的飞机生产装配正在向高端制造业方面发展,制造环节越来越智能化,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小。

这十年,我也从“毛头小子”成长为大国工匠,航空工业最年轻的首席技能专家。钳工技艺的“传、帮、带”是我最在意的事。近几年,我培养了一批在行业、在全国“叫得响”的青年高技能人才,成功实现了钳工技能和工匠精神的交接。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强大。我们将牢记的嘱托,苦练技能,带出更多青年人才,为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跨越发展再立新功!

龙建军 航空工业洪都飞机铆装钳工

飞机装配线上的“特种兵”

我从1998年到航空工业洪都参加工作,至今25个年头了。刚参加工作时,白天跟着师傅学习技能本领,有时因为一个简单的零件做不好被批评,晚上我沮丧得无法入眠。但我很快调整心态,下班后,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磨练技能,力求把每一步操作都做到最好。

十年里,凭着不服输的劲头,我从一个鲁莽小伙儿,逐渐成长为飞机装配线上攻坚克难的“特种兵”。

百年芳华,初心如磐。我作为一名党员,时刻提醒自己要牢记党的宗旨,将初心使命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在围绕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过程中,立足岗位、不辱使命,积极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李玲钰 航空工业成飞电装中心飞机电缆首席操作技师

让飞机“神经系统”更加敏捷

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飞机“神经系统”——飞机线束的制造、检测与排故。

过去的十年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航空工业聚焦主责主业,有力支撑国防现代化建设。而我,也从青涩到成熟,见证了祖国战鹰从三代到四代、从有人到无人的发展历程。这些伟大的成就,无一不闪耀着工匠人才苦心孤诣的创造火花。我们创新“线束制造九步法”,极大提升了飞机电缆制造的效率与品质,让战机的“神经系统”更加敏捷矫健。

航空战线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无数精巧技艺在组织的孵化和技能工人的锤炼下,被广泛运用;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航空报国的蓝色血脉,薪火相传。

作为一名党员,我愿择一事、终一生,带领团队继续锤炼技艺、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写好技能人才的时代答卷,以拼搏之姿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李乾玥 航空工业哈飞工程技术部工艺总体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下一个十年扶摇直上

回首这十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句话不禁涌上心头。

风,是怎样的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东风。大鹏,是怎样的大鹏?十年来,航空工业这只“大鹏”羽翼渐丰。歼20、运20、直20和一个个新型号,每次振翅都惊艳世界、鼓舞国人、激扬自信、彰显力量。扶摇,是怎样的扶摇?十年来,我们的工作方式、质量效率得到质的跃升,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低强度、更多产量,已逐步实现。

十年来,动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我曾见过,夜幕下的哈飞,灯火通明;高寒高原,哈飞人的步伐艰难而坚定;疫情之下,英雄逆行……我是这些故事的见证者,作为党员,我更是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我始终牢记党员的责任与义务,努力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在科研生产和各项工作中倾心尽智,当先锋、作表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喻国瑞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旋翼动力学研究室主任

航空报国只争朝夕

十年前,我站在梦想的岗位上,如同鱼入大海,自由地追梦。我一边乘风破浪,一边深感浪深湍急。

我一头扎进资料室,365天,只争朝夕;下班后,回到单身公寓,挑灯再战。“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共产党员要立身为旗,这是我的信念。

科研的高峰极难攀登,毅力、耐力和拼力都要有,都要强。10年光阴,我贪婪吸收着知识技术的养分,扎根科研一线,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科研任务中。在困难面前绝不“隐形”,在重大任务面前绝不“隐身”,我牢记党员身份,终于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突破。

百年风雨路,如今再启航。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事、喜事。作为一名党员,我将旗帜鲜明讲政治,锚定目标抓落实,履职尽责勇担当,把“永远跟党走”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

高雨楠 航空工业陕飞总装厂技术专家

“我们建成了脉动总装智能车间”

我从小跟随父母在航空企业长大,与飞机结下了很深的缘分。记得小时候,白天到附近的飞机场看飞机起降,夜晚躺在床上还能听到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那时我便明白,造飞机是我这一生的使命。

这十年,是航空工业陕飞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我们建成了脉动总装智能车间——飞机先进制造的代表。我有幸参与其中大量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的论证、改进和应用工作,见证了飞机总装从用手工、靠经验、凭感觉逐步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变过程。尤其是激光跟踪仪、AGV发动机安装车、整机电缆测量等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让飞机总装工作向更精准、更可靠、更高效快速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航空青年,尤其是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还需要不断发扬艰苦奋斗、激情超越的精神,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强化专业素质,以时不我待、勇当时代“弄潮儿”的昂扬姿态,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钟福强 航空工业昌飞航空维修分公司机械维修工

从“门外汉”到技术骨干

我的祖辈、父辈都是航空人,“航三代”是一个让我骄傲的标签。

这十年,我见证了航空人用忠诚奉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攀高峰,实现了直升机型号的新老更替、技术的日新月异、产品的跨代飞跃……

这十年,我亲手维护的直升机飞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现场的欢呼声,让我记忆犹新。

这十年,我参加了世界技能大赛。站在竞技舞台,我们展示出不输给发达国家的技能水平,展现出中国制造的拼搏与自信。

这十年,我从懵懂走向而立之年,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技术骨干。这十年,是成长,更是蜕变。

作为新时代党员,我们将不负盛世,以实干笃定前行、以奋斗开启未来;身着航空蓝,将勇于创新,用智慧推动直升机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