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第二天,我简短地发了条朋友圈:“顺产女宝宝一枚,感谢各位师长亲友给予的关怀。”再配上张新生儿丑丑的照片,一件人生大事的信息发布就此完成。两个小时之后,当我得空再看手机时,这条朋友圈动态下已经有了98条评论:“恭喜恭喜!”“衷心祝福!”“宝妈辛苦了!”“娃真可爱!”还有很多表情评论:撒花、点赞、爱心、亲亲……而我则不假思索地统一回应:“多谢大家!”
一般来说,除了结婚生子这种一望即知会收到很多点赞、评论的大事,我很少对评论统一回复。那感觉就好像过年时,朋友专程发来信息亲切问候,我却回以模板式群发短信敷衍,多少显得有几分轻慢。而且朋友圈的规则是在同一条动态信息下,发布者在这端觉得评论太多,以统一回复回应简便省事;评论者在那端看到的却可能只是一个人在自说自话,搞不好还会产生“戏精本精”的误解。要是回复时再多此一举,把“统一回复”四个字标明出来,那更是雪上加霜——只是回复评论而已,你以为是明星开新闻发布会吗?
不过,逐条回复评论有时也会遇到尴尬。某年夏天我发了张身穿短裤的照片,评论齐刷刷20多条:“美腿”“腿长两米八”、爱心、流口水的表情包……这种情况,统一回复一句“多谢大家喜爱本人玉腿”肯定不太正常,但每条都谦虚一下“其实还好”“角度问题”“你的腿更长呢亲”,佐以害羞、微笑、调皮表情,不但啰嗦,还莫名流露出一种自鸣得意。更重要的是,每回复一次都会打扰到其他共同好友——朋友圈上的小红点亮起,点开总是别人在尬聊,换成是你,闹不闹心?
然而,不回复评论也难做人,就像对别人的话置之不理,未免不礼貌,实在没话说,也要回个表情才说得过去。对评论有的回复、有的不回复,那更是要不得,被共同好友看到差别对待,只怕会被怪罪“小丫头片子还有两幅面孔”……每每想到这些,我简直都不想发朋友圈了。
朋友圈是另类社交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是实时的、面对面的,信息一来一往,需要当即作出回应。而朋友圈帮我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用更简便的方式维系更多更广的人际关系。在这里,评论和回复之间存在的时间差改变了信息回应的方式和程度——人们可以对每条评论做个性化回复,或是用简单的一句话对所有人做统一回复,不知如何回答,可以用表情回复,甚至根本不回复……
如此看来,朋友圈里的人际交往似乎远比现实生活中轻松随意。但实际上,朋友圈交际反而容易造成误解,有时甚至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误解是由物理上的距离导致的——隔着一个手机,心理上就会有距离,更何况,我们对信息接受者和回复者所处的情境也并不了解……
而且,除了朋友,我们的微信好友还包括老板、同事、客户……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深入交流。朋友圈的评论、回复功能为这些“一面之缘”“点头之交”“素未谋面者”创造了沟通的机会,但由于现实交情不深,一旦回复或评论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被无视、被轻慢的误会,徒生嫌隙,更进一步增加了人们的防御心理。正因如此,才有了那些关于是否回复、怎么回复的顾虑。越来越多的人在朋友圈里分组,而更多的人选择沉默。
说到底,朋友圈的社交功能依然体现现实人际交往的规则。无论圈内圈外,是“相识”还是“朋友”,都要顾及到自己的“社交形象”。在挚爱亲朋面前,我们总无惧于从心所欲、“放飞自我”,因为那不是所谓社交,而是真正的分享和交流。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