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在做年轻时在日本节目中看到的联想游戏,不过,一说到“屠苏”这个词,首先联想到的一定是春节吧。

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起元旦,年味更浓的还是正月,也就是春节。元旦假期只有一天,即使算上调休也只有两到三天。而春节的假期有三天,算上调休就有一周时间。

说到正月,就要聊聊“屠苏”了。我第一次听说“屠苏”这个词,是在中国北宋时代的改革派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诗中。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鳴りて 年が明け

春風そよそよ 屠蘇祝う

朝の日差しに どの家も

桃符(しめかざり)をば 取り換えん


这首诗的题目叫做《元日》。我试着用直白易懂的方式将它翻译成了日语。在这短短的28个字中,出现了屠苏、爆竹和桃符三个与正月相关的词。

关于屠苏,我现已年近九十,却从来都没在中国喝到过,第一次喝屠苏还是在日本。我也曾问过身边的朋友,但得到的都是否定回答。看来,现在中国人过春节时已经没有饮屠苏的习俗了。

不过,屠苏的故乡的确是中国。

相传,饮屠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习俗,起源于唐朝。当时,人们饮屠苏是为了庆祝新年、驱除厄运。关于这一习俗,南北朝梁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中有如下记载:“正月初一,年少者先,按年龄顺序依次饮下”。据说,这是因为孩子的未来还很长,让孩子先喝,表达了对他前途的祝福。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这种习俗逐渐消失,现在,酒取代了屠苏的角色。

最近,我从央视的一档节目中了解到,清朝的乾隆帝曾命工匠打造豪华的金瓯永固杯,在正月的庆祝仪式上,皇帝会亲手将屠苏斟入杯中。由此可见,饮屠苏的习俗至少到清朝仍然存在。

这种习俗传入日本之后,在日本延续至今。平安时代初期,宫中已经有了向天皇献上屠苏等药酒,祈求新的一年平安无灾的仪式。直到江户幕府时期,这种仪式仍然存在,并逐渐传播至民间。吃煮年糕前,一家人会先饮屠苏酒,也会对客人敬屠苏酒。不过,据我观察,现在的日本家庭在年初时,喝的所谓的“屠苏”一般是普通的酒,或是饮用若水(元旦早上汲的水)煮成的“福茶”。

关于“屠苏”的起源,还有另一种传说。

相传,屠苏是一座草庵的名字。这座草庵中住着一位名医,每到除夕便会给附近的每家每户送一包草药,将草药投入井中,大年初一汲取井水饮用,就能保证全年无病无灾、平平安安,由此成为一种风俗。据记载,平安时代,日本皇宫中有这样的习俗:将山椒等多种中药材调配而成的“屠苏散”装在绯红色的袋子中,吊入井内。元旦当天取出,献给天皇,泡在酒中饮用。据说,这种习俗也源自中国。古时候,人们认为,春天的象征——青阳之气就是从地下升上来的。

在正月或者有喜事的时候,中国人习惯放鞭炮进行庆祝。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一延续了数百年的习俗逐渐显露出各种弊病,例如加重大气污染、引发火灾、炸伤等安全事故。以北京为例,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反复经历了禁止、限制、解禁、再禁止,自2015年起,五环内的市区全面禁止了烟花爆竹的燃放。现在人们可能很难想象,过去,一到除夕夜的十二点,大量爆竹齐齐点燃,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甚至会给人一种正在打“巷战”的错觉。


借古讽今诗词鉴赏格式(趣谈新词新语)(1)

在城市里,过春节时已经很少放鞭炮了

不过,正面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头一年,北京的PM2.5浓度就大幅下降,五环内没有再发生火灾、炸伤事件。农村地区也仅出现7名受伤者和12起火灾,比往年减少了大约一半。

春节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应该就是桃符了吧。自古以来,中国人认为桃木具有辟邪的作用。正月,人们会将写着驱鬼之神的名字的桃木板挂在门口。到了宋明时期,渐渐演变为在红色的春联上写下吉祥的对偶句并贴在门口,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屠苏、爆竹和春联是自古以来新年的象征,而“春运”则是现代的新词,是“春节期间集中运送返乡人群”的缩略语。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对故乡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正月要团团圆圆。正月假期,人们无论如何都会回到父母身边。不过,从去年开始,也出现了“反向团圆”的现象:上了年纪的父母前往孩子的居住地,与孩子团聚。

中国幅员辽阔,东南西北各个地区之间,劳动力流动量极大。春运期间,火车站、汽车站、机场、港口都会变得拥挤不堪。春运始于春节前,约四十天,移动人次高达四十亿,是中国十三亿总人口的三倍之多。这场返乡行动,规模之大,可以称得上是 “民族大迁移”了吧。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农民工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务工,因此到了春节前,甚至会出现男人骑摩托车载着妻子和特产,成群结队返乡的“壮观”场面。

借古讽今诗词鉴赏格式(趣谈新词新语)(2)

春节前,骑着摩托车返乡的打工者们

在中国,子女在外工作、长期留守家中的年迈父母被称作“空巢老人”。日语中,“空巢”指的是“空宅”,例如“进入空宅盗窃”等。这个词传入中国后,演变成了指代“只有老人的家庭”,也就是“空巢家庭”。

而对于北京人来说,大年夜就是全家团聚、其乐融融、觥筹交错,一边吃饺子,一边看春晚,十二点时,听着电视中敲响的除夕夜的钟声,在手机上和亲朋好友互道一声新年快乐吧。

“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新年好!”

借古讽今诗词鉴赏格式(趣谈新词新语)(3)

刘德有

1931年出生于大连,日本文化专家,记者、翻译家。

1952年任《人民中国》翻译,编辑。

1955年到1964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做翻译。

1964年到1978年作为《光明日报》和新华社记者在日本工作15年。

1986年到1996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著作:《时光之旅》(時は流れて)《战后日语新探》(戦後日本語新探)

译著:《祈祷》(祈祷,有吉佐和子)、《山芋粥》(芋粥,芥川龙之介)、《突然变成的哑巴》(不意の唖,大江健三郎)、《残象》(残像,野间宏)等。


翻译:李家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