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含义及感悟(从另外一种角度)(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一、解析字义

一个人站立着,突出了他的大脚。本义是“踮起脚跟”。《说文》:“企,举踵也。”也有“站立”义,引申为“盼望”、“希求”等义。

“者”是“蔗”的本字。金文“者”字的上部是一棵茎叶俱全的甘蔗的样子,几个小点表示蔗汁;下部是“口”或“甘”。者字后来多作用虚词。又通“诸”,如《诅楚文》“者侯”。

不是胚的本字。甲骨文“不”字的横画表示地面;下面的须状线表示种子萌发时首先向地下生长的胚根。后来假借为丕、不和否。

一个人两腿分开,直立在地上。本义是“站立”。古文通“位”字,如《楚辞天问》:“登立为帝”;《韩非子》:“將复立于天子”。

形声字。足表意,古文字形体像膝盖和脚,指出由膝至脚为足,表示抬腿向前或向旁迈过;夸表声,夸有夸大一义,表示跨是张开两腿以越过。本义是跨越。

甲骨文的字形很明显是一个十字路口,本义是“路”。《诗经》“遵(沿着)彼微行(小路)”。后来多用于“行走”义。

“自”原是“鼻”的本字。字形也像鼻子的形状。甲骨卜辞:“贞:出(有)疾自(鼻子有病)”。后来“自”多用于“自己”义,就加声旁“界”另造“鼻”字。

一个人睁大了眼睛看着前面,意思是“看见”。引申为“见解”、“见识”等。还用作助动词,表被动。“见”又是“现”的本字,如《战国策》:“图穷而匕首见。”

从地球上看去,天空中最明亮的星体就是“日”和“月”,合起来就是“明”,本义是“明亮”。

本义为“正”、“直”。《易经》“濡其首,有孚失是。”集解:“是,正也。”金文“是”字上部似是日晷之类跟太阳有关的事物;下部原是“止”(后变为“正”),表示循着正确的方向走。

会意字。从乡,其形像纹饰、光彩;从章,章有文彩、花纹义;章兼表声。本义是明显、显著。

本义是“砍头”,如甲骨卜辞“伐十羌”(“羌”是古民族名,这里指羌人)。后来引申为“砍斫”、“征伐”。字形是一把戈(古武器)正砍在一个人颈上的情况。

无字的繁体形式为無,是“舞”的初文,本义为跳舞,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其字形很像人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無”简化为“无”,意思是没有,而表示“跳舞”之义时则由“舞”代替。

会意字。从力、从工,工兼表声,表示努力工作。本义是劳动、做事。引申为做工的成效、功效。

形声字。矛表意,金文之形像长矛;今表声。本义是长矛的柄。假借为怜悯、自大等。

甲骨文“长”字是在一个人的头上长着很长的头发的样子。为了刻写的方便,人的头部用短横来表示,类似的情况可参见“天”、“元”等字。

其是箕的本字。本义是“籁箕”。字的上端是簸箕的前部,中间交叉的笔画表示它是用竹条或柳条編成的。“其”字假借为虚词后,就另造“箕”字。

形声字:以“土”为形旁,以“才”为声旁。“在”的本义是“存在”、“生存”。引申为“居于”、“处于”等义。甲骨文卜辞中常以“才”为“在”。

道字的本义是引导的意思,如:屈原的《离骚》中,“来吾道夫先路”。道字后来又有了道路的意思,如:《诗经》中的:“周道如砥。”

古代用来洗漱的器具,变成了副词,表示同样。“也”是个象形字,本义为盥洗器物。金文中的“也”字,就像是古代的一种取水用的器物。这种器物和放在它下方的盘子结合在一起使用。在古文中,“也”字也引申为语气助词使用,放在句字末尾,作为疑问词或判断词使用。现在,该字常用作副词,表示同样、并行,如“你好,我也好”。

本义是“说”,如“子曰”。甲骨文“日”字,是在“口”字上加一个作为指事符号的短横,以表示从嘴里说出来的话。引申为“称为”。

馀通余。繁体字餘。从食从余。“余”本意为“剩下的”。“食”和“余”联合起来表示“用餐后剩下的食物”。本义:吃剩的食物。

本义是“食物”。字形像一个盛食物的器皿。常用作动词,意思是“吃”。作“把食物给人吃”的含义时读 si ,通“饲”。《诗经》:“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会意字。从貝(贝),贝古时曾用作货币,表示以物抵押钱;从敖,敖有仓房义,表示赘是将家中贮藏的东西拿出去抵押。简化为赘。本义是抵押。引申指多余的、无用的。

会意字。从彡,代表形体;从幵,幵从二干,有合二为一义,表示画出的形应与实物相似。本义为形状。

物字的本义是牛用农具在耕地的形状。

会意字。从口(城),从一(疆界),从戈,表示以戈守卫城池。或和国是古今字。本义是邦国,疆域。后来借指某人,有的。

会意字。从心,指坏的行为出自恶的心;从亜(亚),亚有丑义,指丑陋的行为。悪简化为恶。本义指很坏的行为。

之字的字形,上面是一只脚,下面的横画表示出发的地方。本义是“往”、“到…去”。比如:《战国策》:“臣请为君之楚”。后多借为虚词。甲骨文有时通“又”、“有”。

故字,会意字。从古(旧事、陈迹),从支(驱使),古兼表声,表示旧事、陈迹得以流传必有原因。故字本义是原因。

有字,甲骨文以“又”为“有”;又以“土”为“有”。金文在“又”下方加“月”(就是“肉”)旁,表示“取得”、“占有”的本义。引申为“存在”、“发生”等义。

在春秋战国的出土文物上面,字形像一个人倚着“几”(小桌子)休息的样子。本义是“暂止”。

二、自见者不明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解析: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站不直;迈开大步想要前进更快,反而不能行的远。

自逞已见者,反而得不到光明明亮;自以为是者、想要彰显自己的才能,反而得不到彰明。

自己跑去征伐敌人,反而没有功劳;自大自夸,夸大其词说自己多么的牛逼,不能长久。

从道的角度看,这些都是无用的、多余的行为,是吃剩的食物。

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会暂停这样的行为,不会这样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