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都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家长在这张白纸上图什么,孩子就是什么样子的。

然而,这时候,就有人跳出来说,“孩子怎么可能是一张白纸。”

这个人,就是史蒂芬·平克,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神经学中心掌门人、《时代杂志》评选出世界最有影响的人、《前景》杂志评选出的“最伟大思想家”。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孩子就是一张白纸)(1)

平克在他的著作《白板》中提出了他的观点——“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孩子出生就有自己的天性,他们天生携带着自己的倾向”。在书中,平克说:“那种认为父母可以像捏泥块一样塑造自己孩子的观点,给儿童抚养方法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其中的一些方法明显违背了儿童的天性,甚至有些显得极为残酷。当一些母亲试图在她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做出权衡时,这种观点会限制她们的选择,而且会让父母因孩子没有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发展而更加烦恼。”

而面对这种非白纸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呢?如何教育呢?

平克的观点是,其实最根本的问题从来都没有变过,要记住,孩子本身,是一个人。

孩子有自己的天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愿望,而这些都不是大人可以左右或者武断拒绝的。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孩子就是一张白纸)(2)

在电影《查理的巧克力工厂》里,当查理终于得到金券回家的时候,所有的家人都是为他开心的,虽然家境情况堪忧,虽然有人想用钱买他的金券,虽然他也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里人。但是,全家人没有一个人告诉他,我们需要钱,去巧克力工厂也不过就是玩玩,还是卖掉金券帮衬一下家里吧。没有,一个也没有,没有人放弃查理的梦想,没有人掠夺了查理的希望,没有人要求孩子为家庭牺牲。他们都选择了尊重查理,尊重孩子的梦想,尊重孩子的天性,在这种尊重之中,即使是来自最底层的家庭,查理也从不觉得自己卑微,不觉得自己匮乏。他成为所有孩子中最真诚、最善良、最积极、最勇敢也最懂得负责的一个,最终,他赢到了最后。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孩子就是一张白纸)(3)

故事里的故事,我们总是会觉得因为主角光环,让他有了这么好的运气,但其实,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面,即使查理没有抽中金券的好运气,但是生命的金券迟早都会到来。他虽然贫穷,但是内心富足。他不自卑,不焦虑,不暴躁,也不短视,他的精神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教育很难,教育也不难,你只要记得,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对待,而不是一个小东西,或者小棉袄小可爱小萌宠,他们是人,一个有记忆有思考有情绪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