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古代服饰的话(文字的故事衣)(1)

读大学的时候,遇到了我最好的朋友。整个大学期间,无论是学习、吃饭,还是休闲、娱乐,我们就像是连体人一样,时刻待在一起,形影不离。

当时教我们唐宋文学的老师,也就是后来我读研的导师,看见我俩如影随形的样子,便开玩笑说我们是“沆瀣一气”

当时读书甚少的我,心下想,这明明是一个贬义词,却用在了我们身上,便顺口说了句:“您这是在说我们狼狈为奸吗?”当下老师便笑着说道:“唐僖宗时有一个科举考生,名叫崔瀣,颇有才学。有一年,他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叫崔沆,当崔沆看到崔瀣的考卷时,大为赞赏。后来发榜,崔瀣果然榜上有名,自此,崔瀣便成了主考官崔沆的‘门生’。‘沆瀣’二字本指夜间的水气、雾露。而这又正好与崔沆、崔瀣的名字吻合。于是便有了‘座主门生,沆瀣一气。’之语。”

听完之后,我羞愧地无地自容。自此之后,便开始发奋读书,一心想改变自己读书少的毛病。只可惜,天分不够,现如今,仍不能脱困。

形容古代服饰的话(文字的故事衣)(2)

在汉语词汇的使用中,像“沆瀣一气”这样因应用变化,而发生词性变化的词语还有很多。

我在学校给艺术系的学生开设了一门《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其中有一节课,正好讲中国的服饰。

《旧唐书•舆服志》记载:

“延载元年五月,则天内出绯紫单罗铭襟背衫,赐文武三品已上。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师子,左右卫饰以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左右豹韬卫饰以豹,左右鹰扬卫饰以鹰,左右玉钤卫饰以对鹘,左右金吾卫饰以对豸,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

形容古代服饰的话(文字的故事衣)(3)

在讲唐代官服时,我告诉学生,武则天时曾颁命令官员著绣袍,要求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而这正是后世明清补服的先河。

据《明会典》记载,到了明代,补子图案为: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清代继续沿用明代补服制度,图案内容大体与之一致,只是各品级略有区别而已

但无论怎样变迁,实际上沿用的仍是武则天初定的文官绣禽、武官绣兽的官服制度。

形容古代服饰的话(文字的故事衣)(4)

听我这样讲时,学生们在讲台下哄堂大笑,他们一个个嘴里说着:“衣冠禽兽原来不是在骂人呀!”

翻看辞海和成语词典我们可以看到“衣冠禽兽”几乎都被解释为贬义,比喻品德败坏的人。而当我们追源溯流的时候,却不难发现,如若能够做到“衣冠禽兽”,一定得有足够的才能。在彼时,还是颇令人羡慕的呢。

只是到了明朝中晚期,由于政治的腐败。中国士人们所秉承的“达则兼济天下”、“文死谏,武死战”的从政理念被贪官佞臣所颠覆。文官武将们欺压百姓的事情也屡见不鲜,老百姓便对官员们有了别样的看法,这才使得“衣冠禽兽”这一词语慢慢有了贬义的韵味。

形容古代服饰的话(文字的故事衣)(5)

形容古代服饰的话(文字的故事衣)(6)

许慎《说文解字•衣部》:“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凡衣之屬皆从衣。” 许慎认为“衣”,就是人们遮蔽身体所依赖的事物。在上古时,人们上身所穿的才叫叫“衣”,而下身所穿的叫做“裳”。《诗经·齐风》中有一首《东方未明》的诗,其中写道:“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衣起到了遮蔽身体的作用,因此,“衣”便有了一个引申义——“遮蔽物体的东西”。小时候吃药,怕苦。每当生病,看到白白的药片就很是痛苦,但是当看到裹着糖衣的药丸时,就没有那么痛苦不堪了。

形容古代服饰的话(文字的故事衣)(7)

我国的中医也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胞衣”,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简帛中有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胎产书》,其中便提到了埋胎衣的事情。明人笔记中也有埋胎衣这一习俗的记载:“衣清水洗,勿令沙土草污,又清酒洗之,仍纳钱一文在衣中,盛新瓶内,青绵裹瓶口,密盖置便宜处,三日后,依月吉地,向阳高燥处,入地三尺埋之。瓶上土厚一尺七寸,须牢筑,令儿长寿。”

“衣”除了有名词的意义之外,还有动用使用方式,只不过在这个时候就只能读作四声了,解释为穿衣。《论语·子罕》:“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位于七十二贤之列。孔子的意思是:穿着破旧的袍子,并与穿着贵重的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但是却不会因此而觉得羞愧的,大概只有子路。可见子路确如孔子所说伉直好勇,为人不卑不亢

形容古代服饰的话(文字的故事衣)(8)

-END-

荷马识字,专栏作家,大学教授。一个让孩子感觉到文字温度的妈妈,寻找文字里的故事,认识故事里的汉字。

责编丨杜普

编辑丨墨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