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南海菊香书屋中,周总理正拿着一份报告,和毛主席对面而坐。从表情上看,似乎总理十分为难。半晌之后,他才开口说话:“主席,这个赵洪文国怎么处理合适?您帮我拿个主意吧。确实,这几年她犯了很重的罪;但是在抗日时期,她的功劳是很大的!可不可以功过相抵,给个宽大处理?

我觉得不可以!”毛主席皱着眉,从嘴里吐出一口烟,继续说道:“我觉得不可以。她当年确实有功劳,但是她所犯下的罪行,以及她的态度,都让人无法饶恕。我觉得,对她本人,枪决是必要的。不过至于她的家人,没犯过什么罪过的,完全可以宽大。

他曾经是一个土匪头子(此人从英雄变成土匪)(1)

周总理得了指示,马上回去进行批复了。那么,这个让总理左右为难的“赵洪文国”是谁呢?她有着怎样的功与过呢?

另一个双枪老太婆

相信上了些年纪的人,都会熟悉一个快板:“华蓥山,巍峨耸立万丈高……”。这一段来自快板书《劫刑车》,是著名小说《红岩》中的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主要人物、华蓥山游击队的队长,就是华子良的妻子“双枪老太婆”。而那位让周总理为难的人,则是另一位“双枪老太婆”,一位曾经是抗日英雄、后来却沦为土匪的“双枪老太婆”。

他曾经是一个土匪头子(此人从英雄变成土匪)(2)

西北的“双枪老太婆”,名叫赵洪文国。她是辽宁省岫岩县人,满族,原名洪文国。后来嫁给了赵家的人,所以也叫赵洪文国。她13岁时,亲历了中日甲午战争;23岁时,又亲历了日俄战争。看着自己的家园和同胞在战火中煎熬,年轻的她产生了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

年纪稍长,她嫁入丹东赵家堡子,成了一个相夫教子的小媳妇。很快,家里就多了几个欢蹦乱跳的孩子。生活无忧无虑之际,赵洪文国却突然想到,应该让当地的孩子们读书识字,不当“睁眼瞎”。年近五旬之时,赵洪文国拿出家产筹办小学,为自己的家乡做了件大好事,也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之路。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全境很快落入侵略者的铁蹄。赵家堡子也未幸免,小学被停办,大量的同胞被奴役。赵洪文国有心相助,但却不知如何下手。此时,她的儿子赵侗舍弃学业,回到家乡组织抗日游击队。赵洪文国受到儿子的感召,于是变卖家产,在二儿子赵连秀的帮助下,组建了一支“抗日别动队”。

他曾经是一个土匪头子(此人从英雄变成土匪)(3)

在这一阶段,赵洪文国在这支队伍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利用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人脉,购买枪支弹药,收集敌人情报,还购买了印刷机,大量制作抗日宣传品。日军得知此事后,一把火将赵家烧成了白地。赵老太太更加坚决,不但重开了赵家堡子小学,还拉着学生们参军。后来她的队伍,被当地百姓称为“少年铁血军”。

从1935到1937年的三年间,他们活动的范围,从辽南地区,一路发展到辽东、热河等地。队伍最多时,有一万一千多人。几年下来,历经大小300余战,歼灭敌人4000余人,可谓战功赫赫。而赵洪文国自己,也经常亲自上阵杀敌。由于她手使双枪,于是就了有“双枪老太婆”的名号。

他曾经是一个土匪头子(此人从英雄变成土匪)(4)

除了战斗之外,赵洪文国还多次在媒体上露面,宣传抗日。在武汉会战时期,她发表了一篇名为《对于目前局势的几点意见》的文章,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爱泼斯坦等人斗争相采访她。她还多次到北平、广州、香港等城市做宣传,募集费用,购买物资,还和宋庆龄、何香凝等妇女界名流组织过火炬游行!赵洪文国,逐渐成为了东北抗日的一面旗帜。

然而物极必反,一次和蒋介石的见面,改变了赵洪文国和儿子赵侗的命运。

走入歧途

1938年,蒋介石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在陪都重庆接见了赵洪文国。这次接见非常隆重,蒋介石与她亲切攀谈,还赠予了赵洪文国“游击之母”的称号。同时,还将其事迹编入了童子军的教材。赵洪文国见过的世面已经不少,但得到国家领导如此礼遇则还是第一次。她感激涕零,发誓要为国民政府流尽最后一滴血。

他曾经是一个土匪头子(此人从英雄变成土匪)(5)

然而她可能没想到,自己的儿子赵侗,已经在悄悄变质。他从一个抗日英雄,堕落成为了一个内战分子!

“七七事变”之后,那时候的赵侗还十分开明。他感觉到了自己的势单力孤,便与刚成立的八路军杨成武部合编,改称“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赵侗任司令员。但是,赵侗为人狂妄,又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对当初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十分不满。与之相对的,他的一些部下却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纷纷入党。这让赵侗觉得,八路军在分化自己的队伍。

与此同时,国民党特务机构复兴社对赵侗进行了“策反”,让其思想日益偏激。杨成武将军多次做他的工作,但是没有效果;聂荣臻元帅也数次找他谈话,但依然没有效果。终于在1938年,赵侗带着几个亲信脱离了八路军,前往了香港。和母亲碰面之后,又转去了重庆。

此时,赵洪文国刚刚获得了无上的荣誉,蒋介石便就手也给赵侗封官许愿,并派他到了西安胡宗南的麾下。胡宗南支援了赵侗一些武器和电台,并且给他配了一支120多人的复兴社队伍。连同赵侗自己的手下,总共凑成200多人。他们号称‘平西挺进支队’,携带着大量委任状,阴谋潜入华北破坏根据地。

他曾经是一个土匪头子(此人从英雄变成土匪)(6)

赵侗的出动,是蒋介石给八路军设下的一个陷阱。赵洪文国母子名声太大,赵侗此去,如果八路军阻拦,那就会被扣上“不抗日”的大帽子;如果不阻拦,那赵侗一伙就会肆无忌惮,日后干出什么很难预料。而且就在1938年秋天,国民党就在华北制造过摩擦,甚至活埋、残杀干部。八路军此时怎会允许敌人大摇大摆地来破坏根据地呢?

1939年6月29日,赵侗所部来到河北新富、灵寿两县交界处的陈庄。而八路军120师358旅的骑兵团,也早在此处张开了口袋。经过了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赵侗和他的妹妹赵理智死在了乱军之中。

后来消息传到了赵洪文国耳中,她虽然十分悲伤,但仍然继续投身于抗日活动中。在即将胜利之时,她又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一直支持她的丈夫客死他乡。此时她感觉万念俱灰,于是辞去了一切公职,前往北平隐居。后来东北恢复,她又回到老家,希望实业救国。可是不久之后,国共双方在东北动起手来。赵洪文国无奈,只得再回北平。这一呆,就是4年。

他曾经是一个土匪头子(此人从英雄变成土匪)(7)

人民的罪人

1949年4月,解放军的三大战役顺利结束。蒋介石在逃离大陆之前,又想起了赵洪文国。同年11月25日,在重庆解放前的第五天,赵洪文国接过委任状,成了“西南反共游击队第二路绥靖司令”。此时,当初儿女惨死造成的创伤爆发,她的态度竟然比那些正规军队将领还要坚决,带了几个心腹以及枪支弹药,就前往川西平原活动。不久之后,成都会战结束,四川全境被解放。但赵洪文国依然执迷不悟,流窜到什邡县三河乡当起了土匪,继续对抗解放军。

此时西南军区的负责人,正是当年剿灭赵侗所部的贺龙元帅。贺龙对这位老太太,还是相当欣赏的,于是专门作出指示:“这个老太婆在抗日时有过功劳,要尽最大努力她争取过来,不让她走上绝路。”于是,解放军多次派人劝降。赵洪文国的儿子赵连中和女婿李元超都想投降,但赵洪文国却十分顽固。

如果赵洪文国此时投降,或者按兵不动,她的下场都不会那么不堪。只可惜,如今的她已经不是那个抗日时的英雄,而是一个被仇恨蒙住双眼的疯子。为了表示自己“抵抗”的决心,她在三圣宫召开所谓“誓师大会”,把抓来20多个农民积极分子和征粮队工作人员,全都砍头示众!

他曾经是一个土匪头子(此人从英雄变成土匪)(8)

面对着血淋淋的大刀,参会百姓无不噤若寒蝉。赵洪文国此时再发狂言:“全乡所有的人,都得和我一起去打解放军!谁要不去,我就杀了他全家。

我不想去,请老太太开恩!”此时,会场上一个叫张保明的农民站了起来,试探着说道。

赵洪文国已经杀红了眼,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杀!

于是钢刀一闪,张保明身首异处。这还不算完,赵洪文国下令,将张保明的女儿“赏给”部下。一个恰逢花季的姑娘,就这样成了土匪们泄欲的工具。

接下来的10天内,赵洪文国对当地的工作队和积极群众进行了“大清洗”,共有200多人惨遭毒手!就这样,她犯下了滔天大罪。

他曾经是一个土匪头子(此人从英雄变成土匪)(9)

1950年2月,赵洪文国纠集了4000多名匪兵,向什邡县城杀来。一路上她威逼利诱,又吸收了一些乌合之众,队伍一度达到了两万人。但是,这帮人还没到达县城,就遭到了解放军60军179师537团的迎头痛击。两万多人瞬间做鸟兽散,赵洪文国还是靠着儿子的营救,才勉强逃跑。

即便如此,贺龙元帅还是想给赵洪文国一个机会。他命令537团不要穷追不舍,放他们一条生路。如果他们还知道一些好歹,就应该选择投降。

遗憾的是,疯狂的老太太就是不知好歹!没过几天,她又纠集了一帮土匪,围困住了什邡县城。结果县城虽然没有多少驻军,但仍然守备森严,这帮土匪根本攻不进去。赵洪文国十分生气,以“通共”的罪名枪毙了土匪头子王三泰,但一切都是徒劳无功。很快,解放军的增援部队就赶来了,这帮土匪再次纷纷逃跑。赵洪文国仗着不俗的脚力,一路狂奔100多公里,但最后仍然落在了剿匪部队的手中。

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军区负责人将情况上报周总理,周总理曾想过“刀下留人”,但毛主席却坚持要将赵洪文国枪毙。最后,罪大恶极的赵洪文国和儿子赵连中倒在了人民的枪口下。而赵连中无辜的妻儿则被放过,后来通过政府的资助去了香港。

赵洪文国的一生,是让人遗憾的。如果儿子赵侗没有那么深的封建思想,不受复兴社的蛊惑;又或者赵洪文国听了三儿子的话,能够明辨是非,不被仇恨蒙住双眼。那么以她的影响力,在建国前后一定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新中国给她的荣誉,一定会比蒋介石更高。但是很可惜,赵侗受了蛊惑,而老太太也只看得到仇恨,看不清历史大势。一个抗日功臣最后就这样沦为了人民的罪人,真是让人惋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