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礼尚往来之首魂,是人的一种具体行为,是维系人类生存的重要纽带。特别是在农村走亲戚过节,首先想到的就是带点“礼”,在婚丧嫁娶等酒席场合,我们出席是需要给主家随礼也就是常说的份子钱,但是近几年农村的随礼让很多人连连摇头,甚至流传着“吃不穷,穿不穷,随礼让你随到穷”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今的农村随礼(农村随礼有标准)(1)

小钱拿不出手,大钱挣不到手

很多人在随礼的时候基本是随大流,看别人上多少礼,自己跟着来,但这样难免会有一部分人心里会有“随礼太少拿不出手”,这样一个效仿一个,时间长了问题就出来了。在村子里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几家办酒席,特别是遇到比较好的日子还会有扎堆办喜事的,积少成多,随礼之后自己的日子还要继续过。

有人算过一笔账,按照我们关中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在当地每天打工平均每天可赚120元,每天工作10个小时左右,但是随礼基本就是百元起步,遇到关系要好或者邻居隔壁更是要翻倍,现在生活成本也大,一年下来落到手的没有多少。

当今的农村随礼(农村随礼有标准)(2)

为什么不送东西了?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村上有人结婚嫁女儿,大家都是送东西,有送袜子的,镜子的,送花,送鸡蛋,送被面的这些都是邻居们送的。如果是亲戚,走亲戚是要带着篮子:里面装着猪肉,做的花馒头,各种好吃的,走亲戚的篮子也是有大有小。但是现在很少看到这样的场景了,就算是走亲戚也很少看见挎篮子的。

很多人觉得直接随份子很方便,主家也高兴自己也省事。你更愿意现在的随份子还是以前的送东西?

婚丧嫁娶随礼有标准

在我们县城有个村庄树立文明新农村,移风易俗制定村约做了明确规定:要在村里办酒席必须严格按照 村规执行,我们看下村里红白理事会的具体规定:红白喜事以及各种酒席提倡简办,不讲排场不比阔气,更加不能互相攀比;所有的设宴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执行:凉菜7个,热菜一品一盘,饭席5盘一桌,总价不超过200元一桌;烟不能超过5元,酒不能超过30元;红白喜事均不能燃放烟花邀请商业演艺;红白喜事都不能向亲戚朋友索要钱财;红事档门、挡车不能索要钱物以及高档烟酒,一律以糖为主。

当今的农村随礼(农村随礼有标准)(3)

当地村民也是从开始的不支持,有顾虑,担心亲戚朋友没有吃好自己没有面子,到后来的大家都点赞支持。有了这样的约定大家都按照统一的标准执行没有互相攀比,不存在收礼随份子大家的经济负担小了很多,关于酒席的浪费也明显得到控制。所以说村子还是要有村约有规矩,这样才能抵制不良风气正淳朴风情。

你们当地有没有随份子的焦虑呢?你对村庄设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约支持吗?欢迎各位朋友说说你们的看法,看完记得点赞支持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