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云君的研究笔记
来源:雪球
今天我们不聊策略了,风云君带大家一起看看庄贤投资王安的投资经历!
要说市场上哪个板块,常年在公募、私募等机构青睐的榜单之外,那一定有“周期”板块。周期股因其研究体系较为复杂、估值定价也不易,常年被机构“抛弃”。
但总有人钟爱在“无人问津”的领域挖掘机会!在庄贤投资王安的眼中,只有夕阳的行业,没有夕阳的公司,在一些传统的周期板块当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高成长性的优质标的,他们没有科技类公司那般锋芒毕露,需要你用不偏不倚的独特视角去发现它的投资价值。
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王安如何在周期行业掘金、进而做出了超越周期的成绩。
01
我花了四年,在顶尖金融机构里游历了一圈
我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很友好,从小并没有受到家里的宠溺或娇惯。也因此,大概在初中的时候,我就深刻意识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不懈来达到目标,获取更高的成就,而不会有任何依赖父母与家庭的想法。我相对同龄人的这种依赖感的解放,或者说很早就建立起的自我责任意识和自立意识,或许是我认为自己和他人略有不同的地方。
我本硕就读于清华大学,在我高考的时候,虽然分数能进清华,但是却够不到当时最热门的,比如经济管理或者金融相关的专业分数线。即便如此,因为自己有长期想从事商科的职业目标和规划,所以通过第二学位的学习,包括之后的一些研究生推荐的选拔,我最终开启了金融方向的系统学习历程,并且渐渐明晰了以后的职业规划。
但是金融领域又分很多细分的行业:包括银行、保险、券商中的投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等,我最初也并不完全了解自己最适合、或者说最擅长的是哪一个细分子行业。所以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要去这些金融细分行业游历一圈!
于是,从大三开始,一直到研二,我花了四年时间,把金融领域每一个细分子行业的实习都去尝试了一遍,遍历国内外的顶尖公司,这里面既包括国外最顶尖的,类似BCG、麦肯锡这样的咨询公司,也有国内相对比较顶尖的投行,比如中金。
最后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比较,认为投资是一个可以持续时间最久,历练最深,并且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淀而历久弥新的事业。它不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而是需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与实践,并且这个行业与我的性格有天然的契合度,跟我的长期规划也是最吻合的,因此可以说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终于找到了毕生追求和为之奋斗的事业——创办一家私募基金。
02
天赋并不会让你走得更远,但实力可以
我在2014年毕业之后,2015年就遇到了大牛市,第一桶金就是在那个时候赚的。我当时从事的研究工作,更多偏中概和港股,对A股的研究并不深入。当时买的A股的股票,只是自己相对熟悉一些,所做的投研没有那么清晰,更多赚的是一个市场情绪整体向上的钱。
第一次买股票,收益率就接近100%,当然的心情是很激动的,但是后面就经历了整个牛市的崩溃,情绪快速的坍塌,所以最终也是把利润回吐了一小半。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情给自己的启发:应该扎实地做好公司的基本面的研究,不能人云亦云。这种靠市场情绪推动带来的,没有理论研究作强有力支持赚来的钱的终会来的快,去的也快。
所以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天赋,我在学历和投资上取得的一些成绩,本质上源于后天的积累和不断的提升自己。我们一个班级的同学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没有孰强孰弱,差距的拉开可能是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点滴累积导致的结果,或许源于一个靠谱的工作赋予你的机会,当然更取决于自身的意识:比如有没有全力以赴去全方位提升自己。
我非常感谢我的第一份工作,当时是在老虎环球基金下面的亚太研究所做研究员,我的 Hard skills(硬技能)就是在那个时候培养起来的。小到Excel表格的处理方式,数据的整理方式;大到一些投资逻辑框架的系统性梳理,一手数据的尽调方式等等,这些是我进入投资行业最原始、最系统、最科班的一段知识积淀,为后续自己投资体系与框架的搭建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以外,更要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和领悟,比如在每一个投研案例中,能不能真正分析出自己赚的是哪部分的钱,而不是说赚了钱就很开心,亏了钱不开心,更多的是应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03
那么,如何管理好投资人的钱呢?
1、在策略上,有自己独创的“万物皆周期”的大周期投资策略。
大周期投资体系是一步一步慢慢搭建和完善起来的。最开始我们是基于自身的一些实业背景(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化工民营企业),之后逐渐向外扩展到与我们没有业务交集的整个化工板块。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积累一些人脉,更重要的是投资体系,数据分析框架也在逐步完善。
同时也会基于化工板块投资的思考方式——供给和需求关系,映射到一些其他的板块,类似传统周期板块,做深度拓展,包括比如钢铁、煤炭、有色、稀有金属,猪周期等等。近几年,我们大周期投资框架经过了三次拓展,已经逐步形成了我们有自己特色的“万物皆周期”的大周期投资框架。目前这个框架体系已经是比较成熟和完善的。
比如,我们的大周期投资体系打破了周期和非周期的绝对界限,凡是能够用供给和需求曲线解释的,包括有一些板块可能并不完全属于周期的行业:比如食品饮料中的白酒,金融当中的券商,再比如军工,这些涉及到季节周期、情绪周期等等的板块,是我们周期投资体系的外层圈。我们是经历这样一个从内到外,逐渐往外延伸跟扩张的过程的。
在整个体系搭建和延伸的过程中,我在清华的师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本硕都是学的化工专业,对很多化工的细分子行业及其他周期类板块具有深度的思考和见解,他在2020年作为合伙人加入了庄贤。因此,战略合作伙伴的背景加上合伙人的化工及周期相关的研究背景,使得我们整个大周期投资框架相对扎实和完善。
2、在投资风格和选股上,我认为有夕阳的产业,但没有夕阳的公司。
我会重点关注周期框架中的优质成长股,做深度研究。一个好公司的标准是公司本身的利润能够逐年稳步向上,并且它的利润更多的是内生式的,而不是被动地依赖于外界环境。在考察一个公司时,我会从各种角度全方位调研:
——比如有的公司它的科研投入是比较高的,技术不断进步;
——有的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扩张产能,并购重组之后它可能会往上下游业务做延伸,形成产业链的闭环;
——亦或者是管理层不断提升自己的生产管理水平等等。
发现了这样的公司,我会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跟随与陪伴。但是因为所做的行业板块是偏周期的,不排除好公司也会经历短暂的周期性波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会做一些波段操作,虽然可能从头至尾都会布局这个公司,但我中间会根据市场环境和情绪的变化,做一些仓位的调整。平日里的研究要做的扎实一些,赚自己认识范围内的钱,提前布局而不是盲目跟随市场。
比如2018年我投资了一个公司叫神马股份(仅作为案例分享,不作为投资推荐),它是一个相对市值比较小的公司,在河南平顶山,主营业务是做尼龙66切片,这家公司就是通过M&A打通了上游通道,把包括己二腈在内的一些原材料纳入到它的产品体系中来,大大降低了成本,利润呈爆发式增长。我在17年就关注到了这家公司,经过18年上半年的蛰伏,下半年股价大幅上涨,也因此收获了一个比较好的收益。
3、在投资风格上,我相对谨慎,对于整体的风控结构,风控体系的搭建、设计都是相对更严格一些。
比如我在开始买入时就会计算赔率,会先考虑这个股票标的最多可能会亏多少钱,而不是考虑这个股票买了之后可能会赚多少钱,会有最坏情景假设;比如我会进行严格的风控管理:个股层面,任何单一个股总亏损额不能超过我管理这个产品总资产的2%,一个标的拿满10个点,它最高不能亏损20%。因此,我们的产品从成立以来到现在最大回撤都是相对较小的,我想说的是拿了受托人的钱,就要当成自己的钱来管理,我是比较看重为投资人创造绝对收益的。
投资是反人性的,很多时候需要一些“孤独”的坚持。其实这些年做投资也会有一些艰难或者说孤独的时刻,正确的事情可能短期也会有压力。比如:自己认为研究很深入,置信度很高的标的,却迟迟得不到市场的认可,甚至还会有被错杀的可能。这个时候更需要审时度势,如果市场平稳可以等待,如果市场情绪悲观恐慌,或者有突发利空政策,还是需要用止损制度来严格控制单个标的的最大亏损。
总结来说,需要在做好基本面分析,夯实的投研支撑之上,做好反人性的底部布局和坚守的决心,这一点是比较重要的,虽然并没有听起来那样容易。
我的性格比较踏实低调,崇尚通过自己的严谨、勤奋来力求取得一些比较好的成果,相对不是太高歌猛进,或者说张扬外露。我的个性特征,多年体验下来还是与投资比较契合的。我现在的想法就是全心全意把庄贤的投资工作做好,把自己负责的投研一线工作的事情做好。
既然从事了投资工作,对未来的想法也是希望能够把这件事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一个事业,而不是单纯的一份工作。在美国有巴菲特,在中国有复星集团的老总郭广昌等等,努力与奋斗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与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言终点与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