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门诊来了一位57岁的王阿姨,她糖尿病12年了,最近一天的自我血糖检测时间还是13天前,只有一次空腹血糖,8.2mmol/L,门诊检查糖化血红蛋白9.5%。

经过细问,她居然是一名2014年8月就开始胰岛素泵治疗的病友。

她1.57米的身高,体重68公斤,腰围接近90cm。

我问她:

您血糖检测一般如何安排?

为什么要打胰岛素泵控制血糖(胰岛素泵控血糖)(1)

答:

不难受,一般就半月查一次空腹血糖。(看来她是凭感觉测血糖啊!)

再问:

您知道500法则吗?

答:

没听说过。

500法则:

我们使用胰岛素,最能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模式的是使用胰岛素泵。胰岛素泵之所以说最能模拟自身分泌,就是泵的“工作”也分“基础量”设定和“餐时大剂量”设定,与人体两个阶段的分泌比较接近。也就是说,使用胰岛素泵调整良好了,基础量是比较固定的,而模拟“餐时胰岛素”的“餐前大剂量”,则可以根据进餐情况而采取“多吃多打、少吃少打、不吃不打”原则,并制定了一个供人摸索的公式,即“500法则(450法则)”(500法则适用于速效胰岛素类似物,450法则适用于短效人胰岛素)。

(500法则就是,用500/一天胰岛素总量,所得结果就是1单位胰岛素可以消耗的糖数。如,一天用胰岛素总量为50单位,500/50=10,也就是说,每吃10克糖的食物就要用1单位胰岛素,这样解释“多吃多打、少吃少打、不吃不打”相信大家就明白了。)

又问

1800法则也肯定不知道吧?

是。

我说:

您买了一台苹果7的手机,却只用打接电话的“傻瓜”功能,亏大了。

胰岛素泵,是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方案之一,它具有以下优点:

为什么要打胰岛素泵控制血糖(胰岛素泵控血糖)(2)

1、 最佳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

2、 有效性高,达标率高和达标时间短

3、 低血糖的风险性最低;

4、 患者日常生活的“精彩性”更高。

从某种角度说,如果具有胰岛素使用证,胰岛素泵是最佳的。

但是,它的使用也有不适应症或相对禁忌,除了过敏等问题,最主要的有两大块:经济上(费用相对较高)和自我管理上。自我管理上,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血糖控制良好的意愿和积极配合的态度;二是自我管理的能力。

我对泵不适应症的描述:

1、不愿意他人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不愿意积极监测血糖,不愿意积极和医生沟通的病友;

2、没有接受过培训,嫌麻烦而不愿意学习糖尿病知识和计算饮食、不愿意观察血糖、饮食、胰岛素剂量之间的病情变化,或太过希望胰岛素泵能彻底代替胰腺工作的人;

3、害怕针头长期埋置,不愿意长期佩带胰岛素泵外出;

4、有严重抑郁症、心理障碍的人,或有智力精神障碍,不能接受或不能理解或不能掌握胰岛素泵治疗的人;

5、有严重残疾,如失明、偏瘫的病友,不能自己操作泵的病友;

6、年龄太小无自制能力的儿童或老年人,必须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时候,需有家人的培训和教育,如果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耐心,不适合胰岛素泵治疗;7、食欲旺盛而不能控制的病友,其胰岛素剂量很难精确计算,血糖控制不会理想。

当我们经过细致的诊查之后,患者具有胰岛素的适应症,就要分析是短期使用还是长期使用。

为什么要打胰岛素泵控制血糖(胰岛素泵控血糖)(3)

如果是短期使用,胰岛素泵就是在医院内使用的,一般是几天或十几天。患者需要掌握的关于泵使用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能认识和接受泵治疗的优缺点,排除了不适应症,就可以考虑胰岛素泵的推荐,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那么一个患者至少要学习到哪些知识才能发挥泵的最大优势呢?

1、必须学会胰岛素泵的系列操作。包括安装问题、报警问题、要熟悉泵内的系列菜单的使用;

2、认识到监测血糖在初始用泵时的意义,要一直坚持到“熟能生巧”时,方可减少监测频率;

3、在熟悉糖尿病饮食计算的基本框架下,要熟悉日常食物的营养成分;

4、要知道500法则,并通过监测血糖在自身上摸索规律,解决就餐和加餐;

5、要知道1800法则,并通过监测血糖在自身上摸索规律,解决临时高血糖;

6、要知道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如,低血糖、外出就餐与方波、双波的概念,运动与泵调整,临时基础率,等等;

7、必须拥有一位24小时的咨询师;

“胰岛素是为智者准备的良药”,

它需要医生和患者都要熟悉每种胰岛素的作用特点,以及这个作用特点是否与患者自身胰岛功能分泌缺陷“合拍”,是否与日常生活的“合拍”,并如何通过血糖监测来验证其“合拍”性。

为什么要打胰岛素泵控制血糖(胰岛素泵控血糖)(4)

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是大剂量一次皮下注射完成,存在皮下的“胰岛素池”,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逐渐吸收。而胰岛素泵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定不同时段基础量胰岛素的给予,可以完美解决黎明现象等问题,又避免了常规注射吸收峰值时的低血糖易发性;同时,餐前大剂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进食的内容和数量以及时间随机设定,对发生的高血糖还可以临时追加,即解决了生活中的饮食数量和进餐时间的个体化问题,又减少了多次注射的痛苦与尴尬。但是,这些良好结果的达到,都需要患者成为“智者中的智者”。

如何学会使用胰岛素泵,成为“智者中的智者”?要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在医院的培训,基本内容如上;

第二个阶段就是分析和提高,患者要在有医生患者参加的“糖尿病互助小组”帮助下,不断总结属于自己的实战经验。

良好达标的背景下,知识是基础,监测是手段,不断的用心分析和总结是必经之路。

剑很锋利,但是,用好剑才是王道。

我用时近30分钟和王阿姨进行了沟通,她高兴地对我说:“没有医生和我讲过这些,我很想控制好,明天就来住院,不!是来学习”。

看着王阿姨走出诊室的背影,我在想:如果那些为患者推荐使用泵的医生不对患者的病情负责和跟踪指导,帮助患者熟练掌握用泵技巧,泵这把“双刃剑”不光会伤到患者,也会损害医者的信誉。

作者介绍

陈刚:

为什么要打胰岛素泵控制血糖(胰岛素泵控血糖)(5)

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住院部主任,副主任医师,2014年全国CIDE演讲大赛第一名获得者。国内最大糖友论坛“甜蜜家园”资深版主,著有“糖尿病病因与治疗的对应性”、“健康天平解读”、“五驾马车的天平模式解”、“想和预混胰岛素说”、“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分析:基础药物不足、黎明现象、苏氏反应”、“空腹血糖居高不下,原来是“OSAHS”在作怪!”、“健康法则”“吃饭与看病”“勿做血糖的奴隶”等科普文章近百篇,并被转载。

点击以下文字,查看陈大夫精彩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tnbtb88,回复“陈刚”查看他的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