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多用益生菌,就怕用错“益生菌”。
曾有妈妈误把益生菌制剂(主要是酸奶)当成益生菌,认为酸奶中也有益生菌,而且酸奶是食物,至少比药物安全,就直接把酸奶当成“益生菌”给宝宝服用,结果两次喂养后,宝宝开始哭闹、腹泻、大便带血丝、湿疹加重,也就是所谓的牛奶蛋白过敏。
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
服用益生菌的常见误区
误区1:宝宝腹泻好了就不用服用益生菌了
宝宝腹泻恢复期,大便不可能立即恢复正常,往往不太消化的大便会持续几天,此时应继续服用益生菌。益生菌通过调理肠道菌群,不仅可以保护肠道粘膜、抑制肠道内的有害菌,还助于营养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建议宝宝腹泻停止后继续服用益生菌1-2周。
误区2:酸奶可代替益生菌
临床曾见过,母乳喂养的6个半月宝宝排便费力,大便干结,妈妈给宝宝喂了酸奶,目的是补充益生菌。她认为酸奶为食品,至少比药物安全。结果两次喂养后,婴儿开始哭闹、腹泻、大便带血、湿疹加重—典型的牛奶蛋白过敏现象。宝宝1岁内不应接受鲜奶及其制品。酸奶也是鲜奶制品。
误区3:益生菌是有益生菌,所以可以长期服用
当宝宝出现胃肠感染、服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按照医生的医嘱可以服用一段时间益生菌,但不建议长期服用或者当保健品服用。
对于1岁以内或本身有牛奶过敏史的宝宝,服用益生菌制剂时要注意制剂中是否含有牛奶,更不要选择酸奶等牛奶制品代替益生菌。
益生菌是对肠胃有益的细菌,过期或保存不当的益生菌不仅会让益生菌失去活性,还可能滋生有害细菌。所以妈妈们在给孩子服用益生菌前要注意产品的生产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