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当局经济主管部门8月18日晚通告,自9月3日起,将禁止台湾地区代理或经销大陆地区的互联网视听服务,违者将处以5万到500万新台币的罚款。与此同时,24日,台湾当局“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又以审查结果显示运营“淘宝台湾”的英商克雷达投资有限公司有陆资背景,处以41万元新台币罚款,并要求其“限期于6个月内撤资或改正”。

台湾当局半个月内,接二连三地禁止陆资落地台湾,被台湾网友痛斥,“失去了观影自由,又不能痛快地买买买了,我们的‘自由民主’哪去了呢?为什么能看美国的视频网站,就不能看大陆的视频网站?为什么能选择美国的购物平台,就不能选大陆的?自诩为‘文化软实力’强大和‘言论自由’的民进党当局,为什么对大陆影视节目和陆资入岛,怕成这个样子?”

两岸观察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台湾当局接二连三密集打压陆资公司,背后实有民进党当局深层次的政治考量,这波操作一则欲延续“反中”政治立场,挑动两岸对立;二则打压陆资企业,破坏两岸经济合作;三则在敏感时期,向某些“靠山”示好献媚。

大陆影视剧有那么“可怕”吗?

今年早些时候,民进党一位“立委”称爱奇艺在台湾有超过600万人次下载,要警惕大陆“统战”。台湾“立法院长”苏贞昌也直呼须防止大陆节目“入岛、入户、入脑”,“一定不能让大陆达到吞并台湾的目的”。

“为了一己政治目的,就把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娱节目抹黑成洪水猛兽、屠城木马,还动用公权力强行‘屏蔽’,台湾当局领导人可谓台当局学的是谁的伎俩?不言自明。”一位岛内观察家表示。

民进党对大陆影视节目“爱恨交织”可谓由来已久,私底下当局领导人都看得欲罢不能,比如台湾媒体曾报过蔡英文自曝曾追过《延禧攻略》《如懿传》《甄嬛传》,但一联系到政治,台湾当局就“恨”与“怕”涌上心头。

“台湾当局怕什么?实则怕的是台湾民众和他们一样爱看大陆剧,由此对大陆多了了解,多了喜爱,进而看破民进党长期贬低、中伤大陆的谎言,那可就‘代志大条’了。”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于强分析说。

近年来,大陆影视、综艺节目在岛内人气持续攀升。数据显示,爱奇艺台湾站2019年全站流量冲破17亿。《甄嬛传》《延禧攻略》等剧目在台湾岛内都创下现象级收视。

“最近追剧了吗?有什么好剧可以追?推荐一下吧!”一位岛内台青对记者表示,相互交流在追的大陆剧目,确实成为台湾青年、包括他们父母一代大家见面交流的一个话题。“大陆的剧情题材十分多元,越来越精致,看片像在看唯美画布,十分养眼,世界最高水准的片越来越多。而反观台湾影视剧,还停留在上世纪末的琼瑶爱情片制作水准,不知道有没有推陈出新的那一天。”

“透过大陆电视剧,两岸的文化联结被悄然勾起,两岸人心距离越来越近,恰是民进党当局所担心的。台湾民众通过收看大陆影视剧,发现看到两岸影视制作水平的‘彼进我退’,也让民进党芒刺在背,所以民进党当局不但必须下架爱奇艺,也坚决不开放大陆电影,至今每年只核准10部大陆电影在岛内上映。”但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唐桦看来,台湾民众喜欢观看大陆影视剧,发弹幕和大陆网友互动,这本来是件同根文化背景下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中华文化是我们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岛内任何势力“去中国化”行径都割裂不了的。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日前应询也指出,一段时间以来,民进党当局以各种借口和手段,阻挠陆资赴台投资,禁止台湾业者与大陆相关企业合作,制造两岸“脱钩”,再次暴露其破坏两岸关系、损害台湾同胞利益福祉的真实面目。

“民进党自诩‘民主进步’,‘言论自由’常挂嘴边,最爱自夸‘台湾软实力’,结果碰到大陆影视剧就心慌气短,自信全无。他们危言耸听说什么台湾民众会‘被洗脑’‘被统战’,乃至台湾会被‘吞并’,心里想的其实是‘这么好的节目,怎么能让民众看?’”岛内一位民意代表的话说出了台湾民众的心声。

禁“宝”砸的是自己的“脚”

“台湾今年在两岸经贸活动中的收益可能高达千亿美元,比马英九执政时代还高,如果仍要随着美国的脚步搞花样,最后受伤的只怕还是自己。国民党民意代表费鸿泰表示,如今已是网络全球化时代,不管民进党当局用何种理由封杀爱奇艺、淘宝台湾等,难道大陆就不会反制吗?关起自家门来,并不会提升竞争力。”费鸿泰日前公开奉劝民进党当局对围堵陆资政策慎思。

许多在淘宝台湾网上开店的岛内店主和厂商对当局频频出台的政策表示了担心,“淘宝台湾在台业务庞大,一旦被禁,大量已签约的厂商恐被迫下架,将会爆发大批网店倒闭潮。”一位岛内厂商对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两岸贸易额1349.4亿美元,同比增长8.7%,台湾所获顺差超过700亿美元。大陆企业在台聘用员工近2.5万人,每年纳税超过12亿元新台币。

自曝追过延禧攻略甄嬛传的蔡英文(自曝追过延禧攻略甄嬛传的蔡英文)(1)

资料图

“刻意围堵陆资进岛,只会减少大陆的资金、技术、营运知识进入台湾,最终减少台湾人的就业机会,伤害台湾消费者的权益。”岛内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庞建国表示。

岛内观察人士认为,将陆资定义改为“三成以上股权被中国大陆企业拥有”,会排除许多非陆资股权达四成甚至以上、非陆企控制的合资企业投资台湾的机会,逻辑上是不合理的做法。“若进一步紧缩定义,改变原来‘多层认定’模式为‘单层认定’,让原定义之下不属于陆资的企业可能被认定为陆资,在某些关键投资案中,将产生完全不同的经济后果,不利于台湾的产业发展。”

“民进党当局的所作所为,无法改变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大势,只会压缩台湾的发展空间,断送台湾的发展机遇,损害台湾民众的利益福祉。”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日前在接受应询时也表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是造福两岸同胞的生命线,给广大台湾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陆率先复工复产,有力地带动了两岸经贸往来,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遗憾的是,对民进党来说,只有想尽办法排斥刁难陆资、封杀大陆产品、禁绝两岸交流,不让台湾百姓从中获益,才方便自己制造“反中仇中”氛围,遂行“”图谋。

来自岛内的统计数字,“淘宝台湾”自去年10月底在台上线,当年“双十一”网页总浏览人次突破1000万,热度可见一斑,目前已有1/4的台湾网络卖家直接从淘宝进货。有岛内媒体指出,“淘宝台湾”不仅方便千万台湾老百姓,更给台湾的中小电商提供了进货渠道和良性竞争,繁荣台湾电商业,提升了岛内服务业水平。如果阿里巴巴能在台设分公司,用台湾的员工,采购台湾的商品,或提供平台给台湾厂商卖商品到大陆,更是为提振台湾经济帮了大忙,但这一切,台湾当局置若罔闻。

记者:修菁

编辑:黄喆

,